IS-2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是蘇聯二戰後期開發的重型坦克,1943年10月31日,命名為IS-2重型坦克,是以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約瑟夫·史達林的名字命名的。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分別採用鑄造和焊接結構,IS-2重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D-25 122mm火炮,火炮身管長為43倍口徑,可以發射曳光穿甲彈和殺傷爆破榴彈以及穿甲高爆彈。在轉向機構方面也採用了新的技術,這種"二級行星轉向機"可以提高坦克的機動性,後來的T-54/55和T-62也都採用這種轉向機構。有著優秀的裝甲防護性,其早期型裝甲厚度比虎式坦克略厚,後期改進型接近虎王,IS-2重型坦克一共生產了2250輛,連同改進型IS-2M共生產3854輛(1944-1945)。IS-2火力優於德軍虎式坦克,迫使德軍推出相對於虎式火力更加兇猛的虎王。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IS-2重型坦克IS-2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

IS(俄文:ИС)系列重型坦克是以蘇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約瑟夫·史達林的名字命名的,ИС就是他的名字ИОСИФ СТАЛИН的字頭。1942年8月蘇聯獲悉德國新型"虎"式坦克的研製訊息後,在KB-85重型坦克的設計經驗的基礎上,由車里雅賓斯克坦克城工廠設計處開發出一種擁有強大火力和厚重裝甲的新式重型坦克,代號ИС,戰爭期間共發展了3個型號:ИС-1、ИС-2、ИС-3。

IS-1重型坦克

1943年秋,第一批ИС-1重型坦克樣車出廠。該車實際上是KB-85坦克的改進型,也安裝一門85毫米炮,故也稱為IS-85坦克。該坦克發動機功率513馬力,最大公路時速37公里,車體前部裝甲120毫米。主要武器51.5倍口徑的85毫米炮,使用普通穿甲彈和高速穿甲彈在1000米距離的穿甲厚度分別102毫米、130毫米。ИС-2重型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分別採用鑄造和焊接結構,配備4名乘員。武器採用1門43倍口徑的122毫米炮,使用曳光穿甲彈在500m距離上垂直穿甲厚度為160毫米(有文章誤將1957年使用新彈時的一千米160MM當作戰時它的穿深)。車重45噸,底盤性能和ИС-1大致相同ИС-2坦克的重量和德國"黑豹"中型坦克(44噸)是一個級別,但是整體性能卻和更重的"虎"式相當,火力更凌駕於"虎"式之上。迫使德國不得不於1944年推出了火力、防護力更加強大的"虎王"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

ИС-2重型坦克和T-34/85中型坦克構成了二戰後期蘇聯坦克的中堅力量。1944年2月,ИС-2坦克首次參戰,此後歷經多次重大戰役,從俄羅斯一直打到柏林城下。戰後初期仍是蘇聯紅軍主要坦克裝備。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也曾引進少量ИС-2重型坦克和T-34/85中型坦克,成為中國建國初期坦克部隊的主力裝備。

蘇軍IS-2重型坦克

在彼得羅夫將軍領導下的設計小組在半個月內製造出一個裝122毫米炮的重型坦克方案,1943年10月31日,該批坦克被批准定型,並命名為IS-2重型坦克。該坦克的車體和炮塔分別採用鑄造和焊接結構。IS-2重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122毫米炮,該火炮身管長為43倍口徑,可以發射曳光穿甲彈和殺傷爆破榴彈。在轉向機構方面也採用了新的技術,這種"二級行星轉向機"可以提高坦克的機動性,蘇聯後來的T-54/55和T-62也都採用這種轉向機構。IS-2重型坦克一共生產了2250輛。其火力優於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為了對付蘇軍這種重型坦克,德國於1944年又研製出一種火力更猛,裝甲防護力更強的"虎"2重型坦克,即"虎王"重型坦克。

研發背景

研發原因

IS-2重型坦克IS-2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

頂住1941年德軍的猛攻,又有了1942年莫斯科城下的勝利,蘇軍終於得到了開戰以來的喘息時刻,此時,圍繞許多兵器作戰教訓的議論也日漸升高,尤其是讓德軍官兵驚駭不已的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儘管對這2款坦克讚譽不斷,甚至是KV更讓德軍感到懼怕,但KV重量過大帶來的機動性能欠缺也招致了不少批評。蘇軍著名坦克部隊指揮官卡茨可夫少將還特別提到:只要有了火力相同,防守也不差,機動性優秀的T-34,根本用不著KV。由此,重型坦克無用論便出籠了。

重型坦克無用論使曾經研製KV坦克的切林賓斯庫·基落夫斯基工廠設計局(即SKB-2)面臨危機。"關閉KV重型坦克生產線,轉產T-34中型坦克"的呼聲越來越高。蘇聯兩大坦克設計局的新一輪競爭也開始了。以科京為首的SKB-2準備把被T-34開發者--莫洛佐夫領銜的第1設計局(即SKB-1 烏拉爾運輸車輛廠)奪走的榮譽再重新奪回來。出路就是開發同時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性能的強力"普通型坦克"。與此同時,莫洛佐夫工程師帶領的SKB-1也在著手開發以T-34為基礎的普通型坦克--T-43(該坦克重量34.1噸,裝備76毫米F-34型坦克炮)。

SKB-2開始試製KV-13中型坦克

1942年4月,SKB-2開始試製KV-13中型坦克,KV-13縮緊了KV-1的車身,配合新的鑄造車體構造,預備裝載41.5倍口徑76毫米F-34坦克炮和U-11型122毫米榴彈炮兩種火炮。為減輕底盤重量,將6對負重輪減為5對,並改用T-34的履帶和轉動系統,將重量控制在31噸(裝載122毫米坦克炮為34-35噸)。為了抵禦德軍強勁的88毫米炮,把正面裝甲加厚到120毫米,通過改進變速齒輪系統取得和T-34一樣的機動性。同時,科京還試製了代號為IS的試驗型坦克,並在1942年底拿出了樣車。IS以KV-13為基礎,包括兩種結構形式:一種為裝載76毫米ZIS-5坦克炮,另一種為裝載122毫米U-11型坦克炮。設計思想是重量在37噸左右,兼備良好機動性能,作突破堅固陣地使用。

IS-2重型坦克IS-2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15張)

開發原因

IS-2重型坦克IS-2重型坦克

IS-2重型坦克

就在IS試驗坦克登場之際,給蘇聯坦克開發方以極大影響的德制新型坦克在列寧格勒前線出現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式重型坦克。面對重量56噸,前裝甲達100毫米的"虎"式重型坦克,T-34和KV-1的76毫米坦克炮已經無法從正面將 之穿透,相反"虎"式所裝備的KWK56型88毫米坦克炮能在1000-2000米的距離上摧毀所有蘇聯坦克,包括以強力裝甲防禦能力著稱的KV-1。

1943年末,緊急對策會議召開了,軍需工業部門,坦克、火炮開發及彈藥製造等各部門的技術、行政負責人應召出席,共商打"虎"對策。會議結論是:"虎"式坦克的出現,終結了迄今為止蘇聯一側所保持的坦克火力、防禦能力的優勢,坦克及火炮開發部門必須全力以赴,儘早開發出火力、防禦能力數倍於前的坦克。坦克工業人民委員會對SKB-2提出迅速完成IS坦克的要求。SKB-2提交的IS坦克性能指標是:重量控制在46噸,前裝甲防禦能力超過KV或於之相同。坦克炮採用新開發的85毫米或107毫米炮。據此,SKB-2完全放棄了KV-13以來的構想,轉向開發能和德軍新型坦克面對面戰鬥的重型坦克。1943年初夏,裝載新坦克炮的重型坦克初型告成。兩輛試驗車都是大型鑄造式炮塔,僅上方用焊制鋼板焊接,炮耳內部用螺栓固定,車體側沿用KV-13的精緻鑄造結構,至此,IS初型誕生了。可是,107毫米炮彈1發要占3發85毫米炮彈的空間,同時採用新的口徑還需要搞條新的生產線,這使得SKB-2放棄107毫米炮,專心開發85毫米炮的IS重型坦克。在此期間,德軍發起了庫爾斯克攻勢,蘇軍坦克又多了個新的強大對手--"黑豹"中型坦克。蘇聯坦克部隊要求開發新坦克的呼聲越來越高。

戰爭用途

坦克的使用

1944年春季起,蘇聯各重型自行火炮團(縮寫為TSAP)都開始由SU-152換裝為ISU-152/ISU-122。所有裝備ISU系列自行火炮的團都是精銳的近衛部隊。到戰爭結束,蘇聯一共組建了56個重型自行火炮團。每團配備有21輛ISU-152/ISU-122。蘇軍將這些重型突擊炮執行一致的戰術任務。ISU-122成為戰爭中最有影響力的遠程坦克殲擊車,不過ISU-152卻在這方面表現平平,主要是因為它沒有裝備穿甲彈以及過低的射擊初速。戰後很多西方資料中稱ISU-122為坦克殲擊車,而稱ISU-152為突擊炮的原因就在於此。(ML-20S型炮在1000米的距離上能垂直擊穿137毫米厚的裝甲,而A-19卻能在同樣的距離上擊穿162毫米厚的裝甲)。憑藉著強大的火力和高爆彈效能,ISU-152/ISU-122/ISU-122S都成為巷戰中的極具威脅的戰鬥車輛。

1944年夏季一次戰鬥中,德軍第502重型裝甲營一半的坦克(6輛)被ISU系列自行火炮的火力所摧毀。重型自行火炮團不僅在蘇軍步兵和坦克進攻時提供火力支援,也能在德軍發動的反擊中勝任防禦任務。例如在1945年1月15日,德軍突然向東普魯士境內的波羅伏鎮的蘇軍步兵發起進攻。蘇軍步兵紛紛後撤到獨立近衛第390重型自行火炮團的陣地後面。該團開始向進攻的德軍開火,擊毀大量德軍戰鬥車輛,德軍步兵也死傷慘重,最後德軍不得不停止了進攻。ISU系列自行火炮還經常被作為炮兵火力來使用,因為它們既能直瞄射擊也能間接瞄準射擊。隸屬於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獨立近衛第368重型自行火炮團就曾擔任炮兵任務,在107分鐘內該團向德軍傾瀉了980發炮彈。造成德軍2個摩托分隊被完全摧毀,還損失了8門火炮,整整一個步兵營的人員幾乎被全殲。

武器裝備

搭載125mm滑膛炮的IS-2M搭載125mm滑膛炮的IS-2M

在IS-1重型坦克投入生產時,德軍就已裝備了“虎”重型坦克。該坦克配用的火炮口徑為88毫米,可發射碳化鎢芯穿甲彈、被帽榴彈和空心裝藥破甲彈,其中Pzgr39被帽穿甲彈的初速為773米/秒,在1000米的距離上的穿甲厚度為100毫米;使用Pzgr40鎢芯彈(經常短缺)則初速為930米/秒,1000米的穿透力為138毫米。而IS-1重型坦克使用的是85毫米火炮,其火炮威力弱於“虎”式重型坦克。根據這一情況,蘇軍給IS-1重型坦克裝上100毫米火炮,並稱這為IS-100坦克,但這種坦克沒有被批准投產。這是因為在彼得羅夫

將軍領導下,另一個設計小組在半個月內製造出一個裝122毫米火炮的重型坦克方案,1943年10月31日,該型坦克被批准設計定型,並命名為IS-2重型坦克。該坦克的炮塔和車體分別採用整體鑄造和軋鋼焊接結構,車內由前至後分為駕駛部分、戰鬥部分和動力——傳動部分。該車配有4名乘員。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其前方的上裝甲板上開有觀察孔。

有的車上設有要開關駕駛窗,但只能供駕駛員觀察,不能由此出入。駕駛員上下車時必須經過炮塔門或車底安全門。車長和炮長位於炮塔內左側,炮長在車長前下方,可使車長獲得更好的視界。車長指控塔為固定式,呈圓柱形,周圍有6具觀察鏡,頂部有1扇艙門。裝填手位於炮塔內右側,他有1具潛望鏡和單獨的艙門。

直到1967年,烏拉爾坦克廠在一輛IS-2M的底盤上,由D-25T坦克炮更換為了167工程的D81滑膛坦克炮,口徑為125mm(和T-64/T-72的2A46為同一門炮),同時還有167工程的盤式輸彈機,從中可以展現出IS-2底盤強大的升級潛力

(註:但是讓虎王搭載豹2A6的120mm滑膛炮也不是不可能,因此這個升級實際上毫無意義)

主要武器

122主炮身管長為43倍口徑,裝有雙氣室炮口制退器,採用立楔式炮閂、液壓式駐退機和液氣復進機。火炮方向射界為360度,高低射界為-3度——+20度。火炮可發射曳光穿甲彈彈丸重25千克,初速781米/秒,根據戰後美國人的測試,在100米距離上穿甲厚度為191毫米,在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170mm厚的裝甲;殺傷爆破榴彈彈丸重24.94千克最大射程14600米。輔助武器共有4挺機槍:1挺並列機槍、1挺安裝在車首的航向機槍、1挺安裝在炮塔後部的機槍和1挺安裝在車長指揮塔上的DShK機槍。發動機為V-2-IS型V形12缸水冷柴油機,在轉速2000轉/分鐘時功率為513馬力。傳動裝置由機械式手操縱變速箱、二級行星轉向機構及側減速器等組成。變速箱為橫軸式,有高、低速擋位。該2個檔位又各有4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因而該變速箱共有8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有較大的變速範圍,從而有利於提高坦克的平均行駛速度。該二級行星轉向機構,在變速箱兩側各裝有一個,均由一個行星排、一個閉鎖離合器和大、大小兩個制動器組成。駕駛員可根據路面和地形條件通過操縱桿分別操縱左、右兩側的行星轉向機構,獲得所需要的轉向半徑,其中有兩個規定轉向半徑。當坦克以規定轉向半徑轉向時,轉向功率消耗較小。駕駛員通過操縱桿還可使兩側的二級行星轉向機構同時處於相同的工作狀態,使坦克在變速箱的各個檔以可獲得兩種直線行駛速度或停車,從而有利於提高坦克的機動性。

蘇軍對雙方各種火炮的測試蘇軍對雙方各種火炮的測試

由於二級行星轉向機具有這些特點,蘇聯後來的T-54/55坦克和T-62坦克也都採用了這種轉向機構。行動裝置採用扭桿懸掛裝置和乾銷式履帶,每側的6個負重輪是全金屬的,無橡膠輪緣。履帶板為模鍛鋼件,它有兩個嚙合孔和一個誘導齒。履帶通過調整裝置來調整鬆緊程度。

根據蘇聯人自己的測試,D-25的穿深在100m為165mm,500m為157mm,1000m為147mm(見表),這個數值已經不低了,要知道在測試中,8.8cmKwK..43 L/71的穿深也為168mm/100m(見表),。這是由於蘇聯人對火炮的測試更加的嚴格,要求為80%穿透率+至少有一半彈體穿透。舉個例子,一塊靶板,打10炮,有8炮擊穿,而且彈頭要能完全射入車體,才能叫這么炮有能力擊穿這個厚度的裝甲。而德國人的要求就低很多了,只需彈頭全部穿過,穿透率50%,便能夠算作擊穿了。

坦克裝甲

車體和炮塔的裝甲板厚度分別為:車體前上裝甲板傾角60度,早期為120毫米的鑄鐵,後期因裝甲質量太差增強為100mm的均質鋼,側面裝甲板厚89-90毫米,後部裝甲厚22-64毫米,底部裝甲板厚19毫米,頂部裝甲板厚25毫米。炮塔裝甲板厚30-102毫米。炮塔內安裝有四氯化碳手提式滅火器。IS-2重型坦克共生產了2250輛,其火力優於德軍的“虎”重型坦克。為了對付蘇軍的這種坦克,德國於1944年又研製出一種火力更猛、裝甲防護力更強的“虎”II重型坦克,即“虎王”坦克。

通信設備

史達林-2坦克的內部通信裝置是TPU-4電話/對講裝置,坦克兵的防撞頭盔內安裝了堅固耐用的耳機和麥克風,當然這使坦克兵的喉嚨感到不舒服。早期型號配備了10-R式單面(單向)燈外差短波電台,它從開戰初期就裝備在T-34/76上。電台可以再3.75到6MHz之間工作,靜止時工作範圍是24公里,移動時是16公里,可用摩爾斯電碼代替音頻通信。通常這種電台有一個單獨的發射器和接收器,每一個都被安裝在一個鏇轉變壓器並且帶橡膠襯套減震墊。大部分史達林-2坦克安裝了改進過的也更容易生產的10-RK式電台,通信範圍與舊型號相同,但是更容易選擇工作頻率,通常配備4米長的傘狀天線。

變形車

ISU-152自行反坦克炮ISU-152自行反坦克炮

IS-2重型坦克的變形車有ISU-122自行火炮,IS-2 K重型坦克和ISU-152自行火炮。

為了摧毀德軍的堅固防禦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蘇軍決定發展威力強大的自行火炮。蘇聯國防委員會於1943年1月4日發布命令:必須在25天內以KV-1S重型坦克底盤為基礎,設計出152毫米自行加榴炮。2月7日,C·特羅揚諾夫領導的

設計小組和車里雅賓斯克坦克城的工種技術人員一起,設計出樣車,定名為SU-152自行

火炮。IS-2重型坦克研製出來後,這種自行火炮改用IS-2坦克底盤,並更名為ISU-152自行火炮。ISU-122自行火炮有兩種型式:一種安裝A-19型122毫米火炮,另一種安裝D-25S型122毫米火炮。後者與前者的主要區別是裝有炮口制退器,採用半自動立楔式炮閂。可發射重25千克的榴彈,射程為13000米。ISU-122自行火炮的戰鬥全重41.2噸,乘員5人,彈藥基數40發,1944年生產了2510輛安裝A-19型米火炮的ISU-122自行火炮。ISU-152自行火炮的戰鬥全重41.8噸,乘員5人,安裝1門ML-20S型152毫米加農榴彈炮,可發射重48.5千克的破甲彈和重43.5千克的榴彈,彈藥基數20發。榴彈的射程約9000米。該炮的射速較低,但可在相當遠的距離上用穿甲彈摧毀敵人的坦克裝甲車輛。ISU-152自行火炮由於車內只能攜帶20發炮彈,致使其作戰效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IS-2還有一種特殊的變形車:S-2 K重型坦克。這種坦克將IS-2的炮塔裝到一種類似於Kv的車體上,並在車體後引擎蓋的附加裝甲上裝載喀秋莎火箭炮,炮塔射界左110°右110°,高低射界+20°-5°。122mm火炮載彈量40發,喀秋莎火箭炮載彈量16發(另有一種T-34運輸車),火力十分強大。全車重達70噸,車體裝甲120/90/90,炮塔裝甲100/90/75,最大速度30km/h,發動機功率750馬力。柏林戰役前夕,3輛試驗車被送上戰場,一輛在郊區被“鐵拳”擊毀,一輛被虎王擊毀,另一輛不知去向。

中國的IS-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解放軍從蘇聯引進了"史達林"-2式重型坦克,這是一種真正的重型坦克,性能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韓戰中,中國軍隊的"史達林"-2式重型坦克在實戰中充分顯示了它的巨大威力。

蘇軍對IS2的使用經驗

第71重型坦克團或許是使用IS2經驗最為老道的部隊,在已知的幾支IS2部隊中或許戰果也是最好的,因此,他們的使用經驗對我們了解這種優點和限制都很大的坦克有幫助。

該團從1944年7月14日至8月31日一共擊毀了4輛虎王、4輛虎式和3輛黑豹,此外還宣稱擊毀了一些費迪南(當然我們對此存疑),另外擊傷了2輛虎王、1輛虎式和3輛黑豹,付出的代價僅有3輛IS2被毀,3輛輕傷和4輛重傷,應該說還不錯。在這段時間裡該團官兵對IS2的使用情況總結如下:

經驗表明坦克(JS-122)以平均公路20-25公里/小時,越野10-1520-25公里/小時的時速每天的有效行程為70至100公里。 最大行程是125至150公里。 總共,坦克行程約1100公里, 所以坦克發動機工作了250-270小時,可保證的是150小時。

戰場上的實際越野速度達到了8至12公里/小時[ 這個“實際速度”是指平均交戰時的速度(Average Combat Speed) - Valera Potapov]。 炮射速每分鐘2至3發。 防守時, 坦克攜帶的炮彈是足夠一天的戰鬥用的。 [為著那些坦克迷們我要特彆強調這一句話 - Valera Potapov]。

總的來說,坦克的射擊與觀察條件都令人滿意。

實踐中,發現射擊和觀察時炮手使用9T-17式潛望鏡不舒服,因為該鏡不能在炮塔頂作360度鏇轉(360 traverse through the turret roof)。 這也可能是因為調節和不能跟蹤目標的困難。

因為我們裝甲的惡劣品質(比如厚度不夠,氣泡等), 現在的鑄造炮塔可以被88毫米炮在800至1000米遠處擊穿。 [這個翻譯沒錯! 儘管厚度不夠不等於"惡劣品質" - Valera Potapov]

結論:

1. JS-122的主炮仍然是現有所有各種坦克中威力最大的。 其122毫米炮所擁有的巨大穿甲能力使得該坦克成為對付敵人重坦克的最佳答案。

2. 開炮時的濃煙會暴露坦克的位置。

3. 橋頭堡的防守戰經驗表明敵軍坦克避開JS-122防守的區域。 結果常常是敵人進攻方向的改變,改為尋找防守較弱的區域。

以上資料來自於"M-Hobby" #4, 1999

同級對比

虎王VSIS-2

火炮威力:德方自測虎王的71倍口徑88毫米炮在1000米射距上對30度傾角的裝甲板擊穿能力為165毫米,發射鎢芯穿甲彈可以達到203毫米法線30度,相當於203/246毫米垂直鋼板,而IS2的的43倍口徑122毫米炮的相應能力為BR471A型AP142毫米/垂直,BR471B型APBC為145毫米。德國人由此得出了一個結論:蘇軍火炮的攻擊力往往與它的火炮口徑不符(偏低)。虎王在2000米距離上就可正面擊毀IS2。而後者在200m距離才能勉強擊穿。

高度比拼高度比拼

但是這個與虎王的實際表現不符,大厚度的靶板會自然地出現硬度下降的現象,而二戰德制靶板的這個問題顯得比其他國家更加明顯。所以我們也就能夠理解為何羅森上尉的虎王對IS2炮盾的攻擊會失效了。反而蘇軍坦克炮因為測試條件,比如穿透比率的問題,多少受到低估(如冷戰初期美軍測試的122炮的威力就比蘇軍射表多出10%,AP彈有超過155毫米的表現,APBC更是直逼185毫米)。實際上在庫賓卡實驗中,當122模擬2500米減裝藥時就成功擊穿了虎王正面炮塔,500米則會對車體首上造成嚴重的非貫穿傷害,而且與很多猜測臆想不同的是,這兩次射擊都是D25T獨立對虎王的首發射擊測試,而非多次打擊的結果。

火炮精度,這個被誤解的最多,蘇軍射表中D25T的1000米散布為30*30,實測值為28*21,而虎王所使用的德制88L71為26*21,水準是接近的

火炮射速:虎王每分鐘超過7發,而IS2因為分裝的緣故比較慢。根據72重坦克團的報告平均射速為2-3發/分鐘(貝利亞提交的報告甚至有4發的說法,可能是沒上車前的野地火炮裝填測試數值)。不過蘇軍對此心知肚明,要求IS2車組儘量在直射距離以內攻擊目標,對重型坦克目標不遠於1100米,這樣可以減少彈道校正對射速的要求,後來根據蘇軍車組的實戰經驗,這一距離被延展至1500米,但是綜合各個因素,我們看到蘇軍IS2攻擊虎王的距離仍然不超過1000米。

裝甲厚度及傾角:由於兩者的側後裝甲在對方面前都顯得十分薄弱,這裡只比較它們最強的正面裝甲。虎王車體裝甲厚為150毫米並有55度的傾角,換算後為水平厚度220毫米以上,虎王炮塔前甲為180毫米,傾角很小,水平厚度約為185毫米。早期型IS2的車體裝甲厚為120毫米厚並帶有30°的傾角(距離法線),換算後為水平厚度約140毫米,炮塔的厚度為100-110毫米,但是炮盾的厚度達到了140-160毫米,早期型的炮盾尚未完全遮蔽整個炮塔,但是中後期型的IS2採用了一體式的60°大傾角前車體裝甲(水平厚度240毫米)並擴展了炮盾的面積,幾乎遮住了2/3的炮塔正面,再加上弧形構造,其真實抗彈能力與虎王接近(不考慮德軍裝甲質量下降問題)。

裝甲材質和抗彈性:虎王的裝甲為軋制鋼板焊接而成,而且採用了強度很高的咬合式焊接,理論上本來這種裝甲的抗彈性應該不錯,不過由於德軍後期資源奇缺,虎王的裝甲質量嚴重下降(事實上這個問題是被過高估計的,虎王裝甲下降的程度並不大,而是焊接工藝顯得粗糙,容易出現焊縫崩落)。當然憑著厚度優勢和大傾角,在戰場上仍沒有任何敵軍坦克能夠首發對其首上造成貫穿傷。IS2的裝甲為一體成型的鑄造裝甲,這種裝甲雖去除了焊縫而在理論上來說提高了抗彈性,但由於蘇聯戰時坦克工廠的生產條件和工人熟練度影響了裝甲鋼質量的穩定性,部分樣品存在氣泡和沙眼,一定程度上影響了IS裝甲的表現。不過這個問題是被高估的,蘇軍72重坦克團在44年8月份作戰報告中雖然抱怨IS2炮塔工藝有問題,但是報告中列出被虎式擊穿正面炮塔(注意不是炮盾)的距離仍然只有800-1000米,比對PGz39的威力(97mm/30°,1000m),我們可以看到IS2正面炮塔裝甲質量至少與德國靶板相當。我們能夠看到的IS2正面擊穿致毀的照片中,IS多是遭到了密集的射擊,遍布彈坑,這也說明裝甲質量問題並不是非常嚴重的。後期的IS2採用了焊接車體,也就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車體大小和防彈外型。虎王的體積輪廓要大於IS2,這是它的不利之處。面對後期型IS2比如IS2M,雙方都無法有效擊穿對方首上,這樣就需要在炮塔上互相找點,考慮二戰時火炮和火控的效能,以及弧形炮盾對著彈姿態的影響,兩者很有可能是不相伯仲之間的。

可靠性這一點也是虎王最受指責之處。的確,虎王經常是“百病纏身”。當然,我們可以認為虎王誕生在戰爭晚期,能夠給技術人員和戰鬥人員的磨合時間有限,但有意思的是,虎王投入實戰的時間僅僅比IS2晚了幾個月(IS2是44年3-4月,虎王則是44年8月,一說5月就在東線進行過測試。),而IS2在可靠性上的惡評卻沒有虎王那么昭著,看來除了時間對熟練度的限制,虎王本身的一些設計也是導致不可靠的原因。

其實即使是蘇軍以可靠性高而著稱的T34,其實際可靠性也遜色於美軍的M4謝爾曼和德軍的四號的坦克,這是因為前蘇聯的生產工藝比不上這兩個國家,衛國戰爭初期前蘇聯剛剛通過兩個五年計畫實現工業化生產,工業基礎相對德國和美國而言還十分薄弱。而且前蘇聯使用的是大批量生產的政策,故意降低坦克的質量來換取產量的提高(比如T34甚至不上漆就直接開赴前線),但是,即使是前蘇聯人也不會放棄坦克的可靠性,畢竟是拿來拚命的東西。而德軍在研製出虎式、虎王、黑豹這些相當成功的車型之後,主力仍然是四號坦克的各種改型,一來因為四號造價低,產量大;二來因為四號已經征戰多年,生產技術成熟,可靠性高。

凡事都從兩面看,那么蘇德雙方本身對兩種坦克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1德軍在44年中曾用虎王與IS2進行過對比,結論是虎王要優於IS2

2暫時拋開庫賓卡的那次試驗不談,蘇軍曾對蘇德戰場的各種坦克作過比較,對IS2的評價是它要優於虎1,但比虎王要差一些,尤其是裝甲上。這裡的說法在羅斯米斯特洛夫將軍在44年8月對蘇軍裝甲兵夏季攻勢作出的總結報告中可以看到,他認為IS2在火力上優於虎式,弱於虎王,裝甲上和虎式相當,但不如虎王。

虎式VSIS-2

虎式坦克裝備著一門88MM L56口徑的火炮。使用PGz40鎢芯彈時它可在1000米外擊穿30度傾角的132毫米鋼板,但是鎢芯彈對德軍來說是稀罕物,如果使用普通的PGz39鋼芯彈,這一數據降至97毫米,比發射AP的D25T還要差得遠。虎式坦克火力優點在於射速可以達到5~6發一分鐘,擁有校射和連射的優勢。不過虎式本身的前裝甲厚度也只有102MM(炮盾平均110-120,在庫賓卡,122發射的BR471甚至在1500米就把炮塔打得脫離座圈)。這就意味著如果虎式坦克與JS-2坦克同時發現對方有可能在1500-2000米遠距離被IS2先行命中摧毀(實際上從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1944年早期的戰地報告看,這種情況不算少見。說明IS2的遠戰性能還可以)。對於虎式來說,火力上的另一個問題是早期所使用的TzF9b瞄準鏡只能放大到2.5倍,而IS2的炮長瞄準鏡卻可以放大4倍率。所以網路上能看到的虎式坦克對蘇聯坦克在超遠距離射擊的戰報值得懷疑,尤其是對IS2的(當然後來使用了TzF9C可以放大到5倍率消除了這一劣勢)。某些說法認為“JS-2坦克的坦克設計師過於強調坦克的低矮外形,火炮的高低射界很狹小,從而在複雜地形上應對能力表現不佳,並且也嚴重的影響坦克精度,由於使用的是D25榴彈炮,所以射擊精度肯定不能和虎式的反坦克炮相比”的說法是嚴重錯誤的,因為IS2並不追求外形低矮,反而是一種外形高大威猛的坦克,精度雖然不能和88L56媲美,但是和88L71差不多(有意思的是,居然有人認為D25T是榴彈炮,顯然沒有明白A19加農和M30榴彈炮的區別)。因此,《虎!Tiger》專輯裡才會說出這樣一句:“此時(指44年後期)D25T發射BR471可以在1500米擊穿虎式正面,一舉奪得了火力優勢。從此,虎1在東線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輕鬆戰鬥了。”

虎式的裝甲質量比較好,但是弱點在於它的炮塔和車體幾乎垂直,對防護沒有任

虎式坦克被122炮擊穿虎式坦克被122炮擊穿

何加成。在庫賓卡43年的測試中,首發BR471命中車體正面後從尾部貫穿而出,第二發將炮塔正面擊穿後直接毀壞虎式樣品導致無法再使用。而IS2的裝甲8C鋼和71D也並非善茬,雖現代冶金學的評價都認為這些鋼過於重視硬度和強度導致韌性下降,但是這個問題只有在面對大口徑炮彈時才會明顯,而德軍二戰所使用的主力反坦克炮75和88的口徑遠小於IS2的裝甲厚度,所以至少在IS2身上這個問題不算嚴重。美國人戰後初期根據搞到的蘇聯樣品測試也有相同的結論,蘇聯二戰鋼普遍高硬度高強度,韌性相對低,部分工藝粗糙,但是實彈射擊測試中的表現和西方裝甲鋼基本相當。事實上,德軍虎式車組也反映過在500米內多次射擊無法擊穿IS2的情況,可見IS2的裝甲在工藝穩定時仍然是可以的。

1944年4-5月,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對IS2和ISU152等重型坦克裝甲車輛的作戰使用發布了一個報告,其中多次涉及和虎式以及黑豹坦克的交戰情況:

1944年4月16日10:30,敵軍2個營在25輛坦克的支援下發動攻擊。16時敵軍又在約40輛坦克的支援下發動攻擊。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後,敵軍可能突破近衛第53坦克旅的防區。在此情況下,一個位於中型坦克作戰地域後的重坦克連就地突然向敵坦克猛烈開火,交戰距離約為1500米~2000米。敵軍13輛坦克被毀(3輛虎式,10輛豹式)。此戰中以下車組成員表現突出: Vovk中尉同志車組擊毀4輛坦克,內虎式1輛;近衛軍中尉Timokhin的車組擊毀3輛坦克,內虎式1輛。

(近衛第72重坦克團被加強給近衛第11坦克軍。該部的任務是在距離我軍前沿1.5km~2km處的第二道防禦帶設伏。該部設伏於Gerasimov以北的農場附近。1944年4月20日上午11時,敵軍突破我軍在Podvertse和Zhivachuv的防禦陣地。敵中型和重型坦克繼續向東南方向進攻。我軍IS-122坦克在1.5km距離上直射敵軍。在第一次交火中該部擊毀了6輛坦克並擊中了其他3輛坦克,內6輛虎式坦克。)

從這份有方面軍司令員和裝甲坦克兵主任的簽字的報告中可以看出,IS2的遠戰性能非常優異,倒是一向以遠戰自豪的虎式和黑豹落入了下風。

“大多數情況下,IS坦克群只有在距離很遠(2000m以上,這一點倒是和之前曼陀菲爾的回憶相照應)並且占據有利地勢(樹林邊緣、村莊或者是山脊附近)的時候才對我們發動攻擊……敵軍車組習慣於打出第一炮後就向後撤退……此外,如果要和IS坦克對射,那么一定要有不少於一個排(疑有誤)的虎式坦克才行,腳踏車出擊就意味著損失……”

對於以上這份報告,德軍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追加了如此評論:

“當談論到虎式坦克的戰術運用時,我發覺到,不少虎式坦克車組在作戰中不重視基本的裝甲兵作戰原則。坦克手們對於虎式坦克所謂‘皮糙肉厚’、‘堅不可摧’、‘安全無比’的那一套固有想法是不可取的,需要改正(我們認為,在虎式坦克投入到戰場後,其超出當時蘇方坦克許多的特性,無疑使得虎式坦克裝甲兵在長期的作戰中形成了超脫的優越感,對於習慣了在X千米以外觀賞T-34‘脫帽致敬’戲碼的他們來說,44年春開始遇到一種正面近距離挨上數炮還能動的蘇聯坦克的確是一種顛復性的景觀)!”

此外,古德里安對於之前“虎式坦克以排為單位出擊”的觀點也做了如下評論:“3輛虎式遇到5輛IS也不應當退卻,虎式坦克難以保持滿編的狀態作戰(此處也疑翻譯有誤)……相當多數情況下,坦克之間的交戰結果並非單純由數量決定,戰術運用是否得當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有意思的一點是,在結合了蘇德雙方的作戰報告來看,IS和虎式坦克群在對決時都傾向埋伏作戰。蘇方報告是“如果德國人的坦克被發現了,那么IS就會接近,開火,然後撤退……通常只會開上一炮就撤,而不等著裝第二發。(這種情況下)虎式和IS坦克的(首發)精度大致相當……”

黑豹VSIS-2

122炮在500米處擊穿黑豹首上122炮在500米處擊穿黑豹首上

德國人自己評價“黑豹”坦克和蘇聯的T-34/85以及JS-2坦克時說:““黑豹”坦克前部火力明顯優於T-34/85坦克,“黑豹”G型坦克可以在800m的距離上擊穿T-34/85坦克前裝甲,而T-34/85坦克500米才能擊穿“黑豹”G型坦克的炮塔裝甲,而對黑豹首上85炮0距離也無法擊穿)。而相比JS-2坦克的裝甲防護能力,雖然側面和後部則不如JS-2坦克,而“黑豹”坦克的前裝甲對於IS-2占優。

但是德軍獲得的IS2樣本極少,已知的一個樣本是德軍獲得的早期型IS2(應該是用IS1的載體裝122炮改進來的IS-122),其炮盾厚度只有105-110毫米,車體厚度甚至不足120。用這種坦克對比出來的結果當然是正面防護對黑豹更為有利,事實上IS2到中期改進型後就開始採用120毫米60°傾斜的大斜坡首上(對應的黑豹首上為80毫米/55°)。而採用BR471B後,IS2對黑豹首上的擊穿距離從BR471的600-700米扶搖直上到1200-1500米(甚至有2500米擊穿的戰例,不過根據部分英文資料的描述是嚴重破壞了首上裝甲而沒有擊穿)。

《永遠的豹》一書中提到過番號不明的黑豹單位在遠距離發射完鎢芯彈後被IS2擊敗,損失15輛的戰例。儘管無法得到充分的考證,但是從蘇軍重坦克團的報告看,只要戰術上沒有失誤,黑豹與IS2對抗占不到什麼便宜(比如奧格萊德屠虎之前曾有8輛黑豹在一天之內被蘇軍摧毀,但是不全是IS2的戰果)。黑豹與虎式相比一個不討好的地方在於它的側面相對太薄了(注意德軍自己的評價),使用車體側斜戰術時反而可能導致側面暴露被毀。

再註:對比雙方的火力我們可以發現,在發射普通彈時,虎式和黑豹的威力不如IS2,但是在發射次口徑鎢芯穿甲彈如PGz40時,德制75和88的火力似乎非常兇猛,1000米處可以擊穿130多毫米並帶有30°傾斜的裝甲,理論上擊穿IS2正面不成問題。但是事實果然如此嗎?

對付早期的小傾角首上IS2或許還好,但是次口徑鎢芯彈在面對後期IS2的大厚度大傾角高硬度鋼首上時或許不是個好的選擇,因為快而硬的彈丸在高速撞擊高硬度裝甲時可能會加速彈丸的碎裂從而影響穿透,另外小直徑和輕重量對大傾角也會顯得敏感。這可能是上述戰例中黑豹使用鎢芯彈不能取勝的原因所在。

次口徑穿甲彈的另外一個弱點是,彈丸重量偏輕,而且帶有彈托彈帶這樣的附加消極質量,雖然出膛速度很快,在遠距離卻更容易受到橫風和逆風的干擾,其遠彈道的穩定性比重達25公斤,存速性能更好的BR471系列更差,認為德軍擁有次口徑高速鎢芯彈就能在遠距離戰勝IS2實在是一個需要斟酌的觀點。

性能數據

IS-243年型

戰鬥全重45噸

車長9.60米

車寬3.12米

車高2.71米

引擎V-2-IS(V2K)

最大時速39千米(公路);21千米(越野)

最大行程241千米(公路);160千米(越野)

乘員4

火力裝備122毫米 D-25 M1943 L/43;2x7.62毫米 DT;1x12.7毫米 DShK

彈藥122毫米,28發;7.62毫米,1000發;12.7毫米,945發

裝甲19-120毫米

爬坡度36度通過垂直牆高 0.99米

越壕寬2.48米

涉水深1.3米

IS-244年型

生產數量3854輛(1944-1945)

戰鬥全重45.8噸

長度(含炮管)/寬度9.60米/3.12米

高度⒉71米

乘員4

發動機V-2IS(V2K)型 513馬力

最高速度37千米(公路);19千米(越野)

最大行程241千米(公路);210千米(越野)

耗油量217升/百千米(公路);249升/百千米(越野)

燃料載量523升

爬坡性能35°

涉水深度1.3米

越障高度0.99米

裝甲厚度 19-160mm(一說炮盾140,首上與IS-2不同,有60°的大傾角)

主要武器D25型122毫米Model 1943坦克炮,L/43,備彈28發,俯仰角-3°~+20°

輔助武器2×7.62毫米DTM機槍,備彈500發;1×12.7毫米DShK機槍,備彈545發

​坦克世界中的IS坦克

此遊戲中的IS坦克,裝備85炮的基本型為IS-1,換裝122炮的升級型為IS-2。

性能數據:

生命值(HP) 1130(初始)/1230(完全體)

重量/最大載重量(噸) 44.88/47.5

價格(銀幣) 1,424,000

車組成員 1. 車長(通訊員)

⒉ 炮手

⒊ 駕駛員

⒋ 裝填手

行動信息

發動機功力(馬力) 600

最大速度(千米/小時) 34

轉彎速度(度/秒) 32

裝甲信息

車身裝甲(毫米) 前方120

兩側90

後方90

炮塔裝甲(毫米) 前方100

兩側90

後方90

武器信息

炮 85mm D5_T

彈藥量(枚) 68

殺傷力(HP) 120-200

穿透力(毫米) 90-150

射速(發/分鐘) 14.12

觀察範圍(米) 380

通訊範圍(米) 500

配置信息

等級 名稱 殺傷力 (HP) 穿透力(毫米) 射速 (發/分鐘) 價格(銀幣)

Ⅵ 85mm D5_T(標準) 160/160/280 120/161/43 14.12 61,530

Ⅶ 85mm D5T-85BM 165/165/290 144/194/44 11.79 73,600

Ⅶ 100mm D10T 230/230/330 175/235/50 8 78,180

Ⅶ 122mm D-2-5T 390/390/465 175/217/61 4.65 84,980

Ⅷ 122mm D-25T 390/390/465 175/217/61 5.56 125,140

炮塔

等級 名稱 裝甲(毫米) 轉速(度/秒) 觀察範圍 (米) 價格 (銀幣)

Ⅵ IS-85(標準) 100/90/90 43 380 15,000

Ⅶ IS-122 100/90/90 32 400 20,460

發動機

等級 發動機 功率 (馬力) 著火幾率 (%) 價格 (銀幣)

Ⅶ V-2IS(標準) 600 15 36,000

Ⅸ V-2-54IS 700 10 79,290

懸掛裝置

等級 名稱 載重量 (噸) 轉速(度/秒) 價格 (銀幣)

Ⅵ IS-1(標準) 47.5 32 12,990

Ⅶ IS-2M 48.4 35 18,080

通訊設備

等級 名稱 通訊範圍 (米) 價格 (銀幣)

Ⅶ 10RK(標準) 500 18,600

Ⅸ 12RT 700 33,6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