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消失的羅布泊位於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羅布泊從前不是沙漠,羅布泊的消亡與塔里木河改道和“四盲”有著直接關係。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簡介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吳剛,博士,男,1976年10月生。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報告文學作家。1999年進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微生物遺傳專業學習,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師從朱作言院士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從事魚類分子生物學研究。2004年6月吳剛獲得博士學位後作為人才引進到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從事基因工程和轉基因安全研究。在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期間,一直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曾參加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973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轉基因載體系統的設計與構建、重要發育相關基因的功能分析、生長激素的分離純化及檢測、重要功能蛋白的體外表達純化等。來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所工作後,參加油菜脂肪酸分子育種相關研究,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71099)“油料作物脂肪酸合成關鍵基因分離與序列比較研究”和國家科技部“轉基因油料作物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編號JY04-B-1)。在中國率先將CRE-LOXP無標記載體轉化系統引入油菜轉基因育種,搭建了無標記油菜RNAi載體構建技術平台。

代表論文

吳崗,汪亞平,朱作言(2003)甜蛋白Monellin在畢赤酵母中的分泌表達。
汪亞平,胡煒,吳崗,孫永華,陳尚萍,張甫英,朱作言,馮建新,張希瑞(2001)轉“全魚”生長激素基因鯉魚及其F1遺傳分析。

原文欣賞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本文屬於報告文學,這種體裁的文章兼有新聞和文學的兩種特點。新聞要求真實性,文學則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
本文被選入人教版國中課本,初二年級第12課;滬教版國中課本,初二年級第12課
分段
(1-3)羅布泊的神秘
(4-8)過去羅布泊之景
(9-25)羅布泊消失的原因
(26-27)其他地方面臨的問題
(28)結尾,發出拯救的呼聲
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有個羅布泊。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
1980年,中國著名的科學家彭加木在那裡進行科學考察失蹤;16年後,探險家余純順又在那裡遇難,更給羅布泊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於穿越。
可是,從前的羅布泊不是沙漠。在遙遠的過去,那裡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羅布泊,“泊”字左邊是三點水啊!
翻開有關西域的歷史書籍,你會驚異於羅布泊的熱鬧繁華。
漢書·西域傳》記載了西域36國在歐亞大陸的廣闊腹地畫出的綿延不絕的綠色長廊,夏季走入這裡與置身江南無異。昔日塔里木盆地豐富的水系滋潤著萬頃綠地。當年張騫肩負偉大歷史使命西出陽關,當他踏上這片想像中荒涼蕭瑟的大地時,卻被它的美麗驚呆了。映入張騫眼中的是遍地的綠色和金黃的麥浪,從此,張騫率眾人開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另據史書記載,在4世紀時,羅布泊水面超過20萬平方公里。到了20世紀還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紀30年代進羅布泊時還乘小舟。他坐著船饒有興趣地在水面上轉了幾圈,他站在船頭四下遠眺,感嘆這裡的美景。回國後,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8年》一書中寫道:羅布泊使我驚訝,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遠處幾隻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被斯文·赫定讚譽過的這片水域於20世紀70年代完全消失,羅布泊從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羅布泊的消亡與塔里木河有著直接關係。
塔里木河全長1321公里,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內陸河。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遊河水豐盈,碧波蕩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導致塔里木河下游乾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解放後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築輪台大壩,又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得以好轉,胡楊枝重吐綠葉,原來廢棄的耕地長出了青草,這裡變成牧場。
問題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著增加。擴大後的耕地要用水,開採礦藏需要水,水從哪裡來?人們拚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使塔里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劇萎縮到現在(2002年)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乾涸,以致沿岸5萬多畝耕地受到威脅。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乾湖。羅布泊乾涸後,周邊生態環境馬上發生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渾然一體。
羅布泊消失了。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橋上。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兩岸的胡楊林似一道綠色的長城。
胡楊,維吾爾語稱做“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樹”。胡楊林是牲畜天然的庇護所和棲息地,馬、鹿、野駱駝、鵝喉羚、鷺鷥等百餘種野生動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還伴著甘草、駱駝刺等多種沙生植物,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特殊的生態體系,營造了一個個綠洲,養育著南疆七百五十餘萬各民族兒女。
如此重要的胡楊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乾涸而大面積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楊林780萬畝,(2002年)現在已減少到420萬畝。伴隨著胡楊林的銳減,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積從66%上升到84%。“沙進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變成現實,至羅布莊一帶的庫魯克庫姆與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乾沙漠合攏,瘋狂地吞噬著夾縫中的綠色長城,從中穿過的218國道已有197處被沙漠掩埋。
我們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後,綠色長城突然從眼中消失。塔里木河兩岸的胡楊林與兩邊的沙地成了一個顏色。由於缺水,長達數百公里的綠色長城在乾渴中崩塌。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在忍受了20餘年的乾渴後終於變成了乾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再向前,我們到了羅布泊的邊緣。同來的同志告訴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進入羅布泊,至少要有兩輛汽車,必須備足食品和水。我們只得鑽出汽車,將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羅布泊。
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裡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羅布泊還能重現往日的生機嗎?我問自己。
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楊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這瞬間從我們的眼中消失了。
這齣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
悲劇並沒有止住。同樣的悲劇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內陸湖——青海湖,50年間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陸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數千年風沙未能掩埋的甘肅敦煌月牙泉,近年來卻因當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積從50年代的1.1652萬平方米縮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乾涸之勢……這一切也都是人為的!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生字詞

注音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頃(qǐng)
泵(bèng)
掘(jué)
肋(lèi)
堤(dī)
庇護(bìhù)
張騫(zhāngqiān)
蕭瑟(xiāosè)
和煦(héxù)
乾涸(gānhé)
吞噬(tūnshì)
裸露(luǒlù)
戈壁灘(gēbìtān)
滄海桑田(cānghǎisāngtián)
解釋
一望無際:際,邊。一眼望不到邊。形容非常遼闊。
延綿不絕: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觀一個接一個不間斷地出現.
蕭瑟:形容詞,形容景色淒涼。
和煦:溫暖。
碧波蕩漾:碧:青綠色。波:波浪。青綠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乾涸:乾枯匱乏,形容河裡沒有水的樣子。指夏季的淺塘乾涸現象。
吞噬:比喻消溶,湮滅。
裸露:暴露在外;沒有東西遮蓋。
滄海桑田:海變桑田,桑田變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戈壁灘:戈壁在蒙古語的原意是指“土地乾燥和沙礫的廣闊沙漠”。
庇護:袒護,保護。
渾然一體:合為一體,不可割裂。
繁衍生息:逐漸地增多或增廣.也作蕃衍
近在咫尺:距離非常近,通常與得不到連用,有點觸手可及但又得不到的意思。

內容中心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文章通過中國西部著名的羅布泊從如仙湖的廣闊水域迅速乾涸為沙漠的悲慘現實,探索這一變化的原因和過程,批判指責了人們對大自然的隨意破壞,並警示人類若還不以此為戒、保護和搶救自然,人類必然將面臨更大的災難和懲罰。本文說明了羅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來人為的悲劇,來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從文體上看,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報告文學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點。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本文的真實性可以從兩方面來表現。一方面是真實的再現眼前的所見所聞。文章從第十五自然段開始,引領我們看到“號稱千年不倒的胡楊林”,看到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引領我們來到羅布泊的邊緣,看到“大地裸露的胸膛”,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在作者的心被深深刺痛的同時,我們的心何嘗不被深深刺痛?另一方面真實性表現在資料來源準確,內容準確無誤,有一定的權威性。文章引用了中國了《漢書·西域傳》及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8年》兩書中的有關資料。對比眼前的事實,我們只有痛苦:昨日的仙湖成了永遠的、遙遠的仙境,成了無法重溫的夢……
但是報告文學不同於調查研究報告,它應該是是富有文學性的。而文學的特點則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即使引用史書,引用前人著作,也必須注重形象的描繪,讓人重溫歷史,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運用擬人、比喻、排比及對比等修辭手法,寫得形象鮮明,情境凸現,飽含痛惜之情,使文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我們似乎可以聽到胡楊林痛苦的呻吟,看到胡楊林無奈的掙扎。多想伸一下手,使出全身的氣力,抓住那“求救的手”。然而,歷史已然造就,除了深刻的反思,積極的努力,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裸露的胸膛,那是怎樣的赤字之心啊?踏在這血肉之軀上,我們的心裡涌動是無盡的罪過感。作者通過這些文學手段的運用,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既讓我們感受到羅布泊今昔的巨大差別,令人痛惜。一氣呵成的排比、強烈的對比、富有情感的擬人化描寫,讓讀者受到強烈的震撼,從內心深處感受人類生存的環境、生活中的“朋友”的悲哀。篇末,作者大聲疾呼:“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羅布泊百年之滄桑,月泉之悲,古有之咽,久縈繞以吾之心。

問題研究

1.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人們會製造悲劇,自討苦吃?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這個問題要抓住重點片段(“問題出在近30多年……渾然一體”),探究深層含義,從中獲得啟發。
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淺。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該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乾了,下游的河道就會幹涸,羅布泊就會幹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荒漠化。
當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擴大耕地,開採礦藏,也是開發,問題是當年的開發沒有考慮水資源,簡單的以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顧了上游不顧下游。
從羅布泊消失的深層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2.課文為什麼具有震撼人心、振聾發聵的力量?
從根本上說,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驚的。從寫法上探究,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靈的力量。
先看對比手法。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羅布泊並非從來如此,原來昔日這裡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看擬人手法。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站在羅布泊邊緣,這裡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再看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又如篇末三個“救救”,呼籲之聲,振聾發聵。
再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這樣的抒情讓人共鳴,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後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3.作者為什麼強調羅布泊的“泊”字左邊是三點水?
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說,羅布泊曾經是一個湖,而且是有很多水的,一個非常美麗的仙湖。作者以此強調,這個非常美麗的仙湖,如今卻消失了,成了沙漠。
4.為什麼說羅布泊“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如今的羅布泊: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中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余純順先後在那裡失蹤、遇難;那裡是生命的禁區,那是一個神秘的、令人恐懼的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天空中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於穿越。
5.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數據,說說作者引用這些數據的目的?
作者引用這些數據,目的在於通過詳實的資料,讓我們了解了羅布泊的今昔,讓我們認識到人類的盲目、貪婪造成的後果。全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振聾發聵,令人震撼。
6.作者寫胡楊林的用意
胡楊林特點:美麗、千年不死。
具有防沙衛士、綠色長城、營造綠洲的作用,失去它,沙漠擴大,沙進人退。
作者用意:
作用如此重要且生命力如此頑強的胡楊林竟遭滅頂之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這既是胡楊的悲劇,又是人類自身的悲劇,是人類親手毀掉了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可見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到了何種程度,正因如此,才引發了作者深重的憂慮,從而突出了文章中心。
羅布泊消逝導致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迅速惡化,沙漠在擴張。
同樣的悲劇還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陸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縮小,有乾涸之勢。
造成了羅布泊的消逝深層原因是人為因素。具體體現是兩次改道和四個“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淺,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該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乾了,下游的河道將會幹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沙化。
(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這種體裁的文章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點。一個特點要求(真實),另一個特點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

練習說明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羅布泊過去是什麼樣子,當今又變成了什麼樣子?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並歸納一下變化的原因。
本題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概括、歸納能力。問題的三個方面,提示了整體把握的入手處,啟示學生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先要把課文內容分析為幾個基本的方面,然後分別提要。
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羅布泊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至今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
變化的原因,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人為改道,導致下游乾旱缺水;二是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遊河道乾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
二、文章的字裡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數據,找出幾個這樣的句子,體會一下它們各自的作用。
本題抓住課文表達方式的特點,作了適當提示,讓學生揣摩富有表達效果的句子。
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託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又如“這齣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製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又如“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振聾發聵。
引用數據的句子更多,如“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一系列數據具體、確鑿,充分說明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拚命地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的,正是這種盲目行為,造成了羅布泊的荒漠化。
三、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麼?
本題與第一題可謂同工而異曲,第一題要求用概括的語言扼要說明,本題則要求具體訴說羅布泊百年滄桑,是描述的訓練,又是口語的訓練,又是想像的訓練。
示例:
若羌縣境內東北部,塔里木盆地東部。曾有中國的一個湖泊-羅布泊。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窪地。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自20世紀初一位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首次進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
我是羅布泊人。我們民族是新疆維吾爾族最古老的民族,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穀,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魚為食。”我們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喝羅布麻茶,穿羅布麻衣,豐富的營養使許多人都很長壽。
小時候,家就住在羅布泊湖畔,那時候,羅布泊碧波萬頃,我跟小夥伴常常撐小船在湖面上轉悠呢。我們看野鴨在水面嬉耍,我們聽小鳥在空中歌唱,啊,那時候,陽光那么明媚,天空多么美麗,湖面多么廣闊!聽老人說,塔克拉瑪乾沙漠多么可怕,那還遠著呢,我們這裡可是神仙住的地方。一排排胡楊林,像綠色的長城,遍地綠草,牛馬成群,夏熟時節,田野里翻滾著金黃的麥浪,家家過得挺殷實,新疆是個好地方,咱羅布泊也是個好地方。
可是好景不長,1925年,國民黨政府不知為什麼,偏要將塔里木河改道,讓河水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那年頭,我年輕力壯,也被拉去當工人,又打壩,又開河。塔里木河改道了,我們莊上斷了水,風沙飛揚,田沒法種了,日子沒法過了,只得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園。新疆解放了,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來,聽說我老家那一帶又好了一陣。你問我如今羅布泊為什麼消失得無影無蹤,唉,那會兒人傻呀,根本不知道什麼生態,建設邊疆,熱情是挺高的,隊伍浩浩蕩蕩開來,地質隊又發現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許多礦藏,開墾農田,開礦辦廠,好不熱鬧,耕地要水,開礦要水,這裡修水庫,那裡修引水渠,河水嘩嘩流淌,流向農田,流向礦山,真有欣欣向榮的氣象。
可想不到,塔里木河下游遭了殃,羅布泊水域一天天縮小,最後完枯乾了。至今羅布泊已成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更不要說胡楊林了,望著成片倒塌的胡楊林,望著茫茫沙漠……
四、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乾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
本題沿著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讓學生關注生態問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生態問題是一個大概念,教師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實地考察,提出問題,研究對策。

感悟主旨

文章通過探索我國西部著名的羅布泊從如“仙湖”的廣闊水域到迅速乾涸為沙漠的過程和原因,批判指責了人們對大自然的隨意破壞,並警示人類若還不以此為戒、保護和搶救大自然,人類必將面臨更大的災難和懲罰。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