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毛蟲病

纖毛蟲病

纖毛蟲病是由累枝蟲、聚縮蟲、獨縮蟲、鐘形蟲等,附生在羅氏沼蝦體表、附肢、眼和鰓上所引起的。主要症狀:羅氏沼蝦煩躁不安,在池邊頻頻遊動,妨礙攝食、蛻皮,影響生長。如在鰓上大量附生,可引起羅氏沼蝦缺氧窒息死亡。

纖毛蟲病纖毛蟲

疾病描述

纖毛蟲病纖毛蟲
結腸小帶纖毛蟲生活史中有滋養體和包囊兩個時期。滋養體呈橢圓形、無色透明或淡灰略帶綠色,大小為30—200μm。全身披有纖毛、獲得滋養體可借纖毛的擺動呈迅速鏇轉式運動。蟲體極易變形,前段有一凹陷的胞口,下接漏斗狀胞咽,顆粒食物借胞口纖毛的運動進入蟲體,形成食物泡經消化後,殘渣經胞肛排出體外。蟲體中、後都各有一伸縮泡具有調節滲透壓的功能。蘇木素染色後可見一個腎形的大核和一個圓形的小核,後者位於前者的凹陷處。包囊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為40—60μm。淡黃或淡綠色,囊壁厚而透明,染色後可見胞核。

包囊污染的食物和飲水經口進入宿主體內,在胃腸到脫囊逸出滋養體。滋養體在結腸定居,以澱粉克敵之細菌及腸壁脫落的細胞為食,迅速生長,以橫二分裂進行繁殖,在分裂早期蟲體變長。中部形成橫溢並收縮。後面的個體另長出胞口,小核首先分裂,大核延長並在中部收縮形成兩個核,然後蟲橫溢處分開。前面的收縮泡進入前面子體,後端的收縮泡則進入另一子體。剛形成的子體較母體小,通過結合生殖逐漸恢復原來大小。在一定的條件下滋養體還可侵犯腸壁。由於內理化環境的變化,部分滋養體變圓,並分泌囊壁成為包囊,包囊隨糞便排出體外。包囊在外界無囊內增殖。滋養體若隨糞便排出,也有可能在外界成囊,人體內的滋養體較少形成包囊。

症狀體徵

急性期亦稱痢疾型,患者可有腹痛、腹瀉和粘液血便,並伴有里急後重,有的出現脫水,營養不良及消瘦,治療不當或不濟事,可轉為慢性,患者可有不適,回盲部乙狀結腸部壓疼,周期性腹瀉,大便呈粥樣或水樣,常伴有粘液,但無膿血。滋養體偶可經淋巴通道侵襲腸外組織,如肝、肺、或泌尿生殖器官等,曾報告從1例慢性鼻炎的鼻分泌物中查見滋養體。

疾病病因

纖毛蟲病纖毛蟲
結腸小袋纖毛呈世界性分布,其中熱帶、亞熱帶較多,已知30多種動物能感染此蟲,其中豬的感染較普遍,是最重要的傳染源,感染率可達60%—70%。一般認為人體的結腸環境對該蟲不甚適合,因此人體的感染較少。呈散在發生。我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四川、湖北、河南、河北、山對之山西、陝西、吉林、遼寧、台灣等省、都有病例報導。通常認為認得感染來源於豬,不少病例有與豬接觸的病史。有的地區發病率與的感染率一致,故認為豬是人體結腸小袋纖毛蟲的主要傳染源。但也有的地區豬的感染率很高,而人群中感染率極低,或只發現豬感染。

人體感染主要是通過吞食波包囊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滋養體對外界環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如在演厭氧環境和室溫條件下能生活至10天,但在胃酸中很快被殺死,因此滋養體不是主要的傳播時期。包囊的抵抗力較強,在室溫下可活2周至2個月,在潮濕環境裡能生活2個月,在乾燥而陰暗的環境裡能活1—2周,在直射陽光下經3小時後才死亡,對於化學藥物也有較強的抵抗力,在10%福馬林中能活4小時。

病理生理

滋養體寄生於結腸、大量增殖,可分泌透明質酸酶並藉助機械運動侵犯結腸黏膜甚至黏膜下層,引起潰瘍。嚴重病例可出現大面積結腸年黏膜的排除和脫落,病理變化頗似溶組織內阿米巴痢疾。多數感染者無任何症狀,但分辨中可有蟲體排出,因此,這部分感染者在流行病學上有重要意義。重要感染可致消化功能紊亂。

診斷檢查:糞便直接塗片查到滋養體或包囊可確診,由於蟲體較大,一般不易漏檢。新鮮糞便並反覆送檢可提高檢出率。必要時亦可採用乙狀結腸鏡進行活自治檢查或用阿米巴培養基進行培養。

疾病病菌

纖毛蟲病纖毛蟲
纖毛蟲ciliate

具纖毛的單細胞生物,纖毛為用以行動和攝取食物的短小毛髮狀小器官。通常指纖毛亞門(Ciliophora)的原生動物,約有8,000個現存種,纖毛通常呈行列狀,可匯合成波動膜、小膜或棘毛。絕大多數纖毛蟲具有一層柔軟的表膜和近體表的伸縮泡。有些有絲泡毒囊菌囊等小器官,其功能尚不甚了解。雖然大部分纖毛蟲營自由生活和水生生活,但有些種類如致痢疾的腸袋蟲屬(Balantidium)則是寄生的。還有許多種類是在無脊椎動物的鰓或外皮上營外共棲生活。有性現象包括接合(個體之間核的交換)和自體受精(在一個體核心的重建),無性生殖通常是出芽或橫向的二分裂。纖毛蟲具有大核和小核。大核一至幾十個,控制代謝發育功能;小核一至幾百個,為接合所必需,但對於生存並不是必需的。這種遺傳物質的分離與複雜的細胞質分化有密切關係。纖毛亞門可能是一個高度特化的類群,僅有一綱——纖毛綱(Ciliatea),並以纖毛為依據分成四個亞綱︰全毛亞綱(Holotrichia)、緣毛亞綱、吸管亞綱和鏇毛亞綱。

纖毛蟲屬纖毛門(Ciliophora),大多數纖毛蟲在生活史的各個階段都有纖毛,以纖毛作為運動細胞器。纖毛在蟲體表面有節律地順序擺動,形成波狀運動,加之纖毛在排列上稍有傾斜,因而推動蟲體以螺鏇形鏇轉的方式向前運動。蟲體也可依靠纖毛逆向擺動而改變運動方向,向後移動等。

纖毛蟲具有大核和小核各一,偶爾也可見到幾個小核,以二分裂法增殖或接合生殖。前者採取無絲分裂,後者為有絲分裂。接合生殖時,遺傳特徵由小核傳遞,但也有證據表明大核可能含有決定蟲體表型特徵的因子。在蟲體的近前端有一明顯的胞口,下接胞咽,後端有一個較小的胞肛

多數纖毛蟲營自生生活,少數可寄生於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消化道內。與醫學有關的僅有結腸小袋纖毛蟲。

疾病防止

纖毛蟲病纖毛蟲
纖毛蟲病是秋季河蟹常發生的一種寄生蟲病,病原體是由累枝蟲、鐘形蟲、斜管蟲等纖毛蟲類蟲體寄生於河蟹體表、附肢、鰓部等部位所引起。多發生於秋季魚蟹混養塘,幼蟹、成蟹都能感染。

1.主要症狀。病蟹體表長有許多黃綠色或棕色絨毛狀物,體表、附肢有滑膩感。病蟹食慾下降,甚至不食,蟹體消瘦,行動遲緩,對外來刺激無反應。當大量纖毛蟲寄生時,可堵塞出水孔,鰓部黏液增多,嚴重影響河蟹呼吸,導致河蟹無力脫殼而死亡。

2.防治措施。(1)蟹池放養前,應清除過多的淤泥。每畝用生石灰100千克清塘,消毒殺菌。(2)幼蟹放養時,用20ppm硫酸鋅溶液浸洗15分鐘。(3)在蟹池中移載足夠的水草,覆蓋率穩定在50%以上,水草可吸收水體中多餘的有機質。(4)生長旺季每2天~3天注一次新水,每次注水30厘米~40厘米,每半月潑灑一次生石灰,使池水呈20ppm,長期保持池水肥、活、爽。(5)對發病蟹池,全池潑灑1ppm硫酸鋅或1ppm甲殼淨。

3.注意事項。纖毛蟲病易與著毛病、水霉病相混淆。其主要區別為,患纖毛蟲病的河蟹體表在清水中可見黃綠色或棕色的絨毛;著毛病為蟹體表附著綠色水綿絲狀物質;水霉病是灰白色棉絮狀茵絲,茵絲末端有球狀孢子或由孢子聯成的黑色菌體。治療時,著毛病可全池潑灑0.7ppm硫酸銅,次日換水。水霉病可全池潑灑4%~5%食鹽水。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 http://nc.mofcom.gov.cn/news/P1P360983I3399404.html

2 http://www.ahnw.gov.cn/2006nykj/Show.asp?ContentID={762A2C0C-F221-43C3-B5D1-40001B0E1B15}

3 http://www.yangzhi.com/dwcjb/52/2006_06_27_1305.html

4 http://www.fx120.net/JBZT/JIASHCH/20031025092650.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