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妓

繩妓

唐人還管“空中踩繩索”(類似今天的走鋼絲)項目的運動員叫繩妓。從文獻記載看,當時繩妓的表演是非常驚險、精彩的。“…妓女自繩端躡足而上,往來倏忽之間,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側身而過者;有著屐而行,從容俯仰者;或以畫竿接脛,高五六尺;或蹋肩蹈頂至三四重,既而翻身擲倒,至繩還住,曾無蹉跌;皆應嚴鼓之節”(《封氏聞見記》卷六)。

原文

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御樓設繩妓。(繩)妓者先引長繩,兩端屬地,埋鹿盧以系之。鹿盧內數丈立柱以起繩繩之直如弦。然後妓女自繩躡足而上,往來倏忽之間,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側身而過者;有著屐而行,從容俯仰者;或以畫竿接脛,高五六尺;或蹋肩蹈頂至三四重,既而翻身擲倒,至繩還住,曾無蹉跌。皆應嚴鼓之節,真奇觀者。衛士胡嘉陵作《繩妓賦》獻之,辭甚宏暢。玄宗覽之大悅,擢拜金吾倉曹參軍。自寇氛覆盪,伶人分散,外方始有此妓,軍前宴會,時或為之。

注釋

1、屬:連線
2、鹿盧:即轆轤,木質轉輪。
3、起繩:支撐繩子
4、躡足:放輕腳步踩蹬,用腳輕踩。
5、倏忽:極快,極短的時間
6、屐:木底鞋
7、脛:小腿
8、蹋肩蹈頂至三四重:相互踩著肩部或頭頂如同今日疊羅漢
9、曾無蹉跌:竟沒有跌倒
10、嚴鼓:緊密的鼓點
11、引:拉、伸
12、自:從
13、應:應和
14、節:節奏
15:奇觀:罕見的場面
16:端:頭

譯文

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在御樓設有繩妓表演。先扯出一根長繩,兩頭搭在地上,埋兩個轤轆(木質轉輪,類似古代打水的轤轆)系住繩子兩端。轤轆中間有好幾丈遠,立起柱子把繩子撐起來(兩頭再轉動轤轆把繩子拉直),繩子繃直就像琴弦一樣。然後藝妓從繩子兩端,踮起腳尖上去,來回行走得極快,望去就像仙人一樣。有在繩子中間相遇,兩人錯身而過的;有穿著木屐在上面行走,從容彎腰仰頭的;有用畫竿綁在小腿上的,五六尺高,或者踩高蹺的;還有人和人摞起來三四層的,然後翻跟頭跳下來,跳到繩上站住,竟沒有過跌倒的。各種動作都和緊密的鼓點節奏相合,真是罕見的場面。侍衛胡嘉陵寫了一篇《繩妓賦》獻給皇帝,言辭非常華麗流暢。唐玄宗閱覽以後非常高興,提拔他為金吾倉曹參軍(官職名)。自從賊寇的氣氛瀰漫國家(指安史之亂帶來的戰亂),藝人都被遣散,外國才有這種藝人,軍營、宴會,有時才表演一次。

作者

封演(生卒年不詳),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天寶中為太學諸生,十五載(756)登進士第。至德後為相衛節度使薛蒿從事,檢校屯田郎中大曆七、八年間(772-773)曾權邢州刺史。八年薛蒿卒,復佐其子?。十年隨?投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為從事。承嗣卒,繼佐其子悅。建中三年(782)悅稱王,偽署司刑侍郎。貞元中仍在魏博佐田氏,檢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十六年(800)尚在世,約卒貞元末。演撰有《封氏聞見記》,為研究唐代社會文學重要資料。《新唐書˙藝文志》另著錄封演著《古今年號錄》一卷、《續錢譜》一卷,皆佚。

分層

第一層(至“繩之直如弦”)敘述繩妓表演的道具準備
第二層(到末尾)寫表演的場面,寫出各種技藝,突出表演高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