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長信

織田長信即織田近天丸(1564-1654)字盛明,晚年號思夏老人,通常很多人因為他生在北近江稱他北江近天丸。他擁有那時期人們難有的享壽九十歲,是中國明末清初和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初期武將。

織田長信織田近天丸(1564-1654)幼名:近天丸,和名:織田長信,漢名:鄧天華,字盛明,晚年號思夏老人,通常很多人因為他生在北近江稱他北江近天丸。他擁有那時期人們難有的享壽九十歲,是中國 明末清初和日本 安土桃山時代 江戶時代初期武將。曾經參加明緬戰役、壬辰倭亂關原合戰、大阪戰役、島原之戰、明清西南之戰等戰鬥。是一位傳奇將領。織田近天丸的生父是一代梟雄織田信長,義父是中國抗倭名將鄧子龍

青少年時期

織田長信誕生於1564年(即明嘉靖四十二年、日本永祿六年),他是1563年織田信長在巡幸北近江時候與淺井長政女傭侍寢時候所生的私生子。1573年織田家攻滅近江淺井,被迫出走織田家,在織田家過著奴僕的生活。1575年意外見到織田信長,開始以織田家人士身份生活不久起名織田長信(從淺井長政及織田信長名字中各取一字)。1576年因為與織田家眾子矛盾而出走,後在平戶乘坐中國商船來到中國。
1577年在明州港(今寧波)登入,在明州流浪中遇見了中國抗倭名將鄧子龍,並被鄧子龍收為義子,取漢名鄧天華,後長期在大明水師訓練。明萬曆九年(1581年),跟隨義父鄧子龍進入貴州任軍職,後來協助鄧子龍平定了“五開兵變”,為了紀念這場首戰織田近天丸為自己取字盛明意在強盛大明。日本天正十年(1582年)日本發生本能寺事變,生父織田信長被部將明智光秀所殺,其後又傳來羽柴秀吉(即豐臣秀吉)奪取了日本政局主動權,織田近天丸認為豐臣秀吉篡奪了其父信長公基業,決定自己學成業滿回日本報仇。

壯年時期

明萬曆十一年(1583),緬甸 東吁王朝在統一全緬以後,不斷發動侵襲明朝雲南邊境的戰爭,蠶食中國領土。在雲南巡撫劉世曾和巡按董裕的請求下,明神宗命令鄧子龍率軍三千馳援雲南,織田長信也隨隊前往。鄧子龍到達雲南前線以後,積極進行防禦作戰,先後取得了姚關偃草坡、攀枝花、灣甸、耿馬三尖山等戰鬥的勝利,而織田長信在期間取得很多戰功。其後到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五年織田長信都跟隨義父駐守雲南,1588年織田長信被朝廷委任為寧波水師參將,其後在對葡萄牙及荷蘭海盜作戰中立下多次大功。1591年義父鄧子龍年老歸田,織田長信調回雲南擔任鄧子龍的官職。
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日本關白(丞相)豐臣秀吉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並很快占領朝鮮全境,應朝鮮國王李昖的請求,明朝政府派出援兵進行干預,並將日軍擊退壓縮在沿海一線。1593年了給日軍致以沉重打擊,明朝政府決定組建海軍,並由已解甲歸田的老將鄧子龍出任明朝水師副總兵而織田近天丸主動請纓且擔任參將,率領中國水師援朝抗倭。1595年明日雙方暫時和談,水師暫時退居鴨綠江兩岸,織田長信與鄧子龍則駐防遼北,在遼北兩年織田長信看到女真部落的強悍將是對大明江山最大威脅。
1597年,豐臣秀吉再派水陸軍十四萬進入朝鮮,決心與明帝國見個高低。明軍在大將邢玠老將鄧子龍的率領下再次援朝,織田長信也隨軍前往。其後在中日雙方在明萬曆二十六年,日本慶長三年(1598年)11月18日至19日進行的決戰——露梁津海戰中,疼愛織田近天丸多年的老將鄧子龍與朝鮮民族英雄、水師統制使李舜臣一同陣亡,壯烈犧牲,這場戰爭最終以明朝勝利告終。戰鬥結束後織田長信決定不回中國而是尾隨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的日軍來到日本,暗中準備刺殺豐臣秀吉報生父信長和義父鄧子龍之仇,而明朝也一度以為織田長信在露梁津大海戰中陣亡(織田長信在1638年日本島原之亂後回到中國)。
但是在1599年到達大阪時候,豐臣秀吉已經病亡半年有餘了,失望的他決定跟隨那時最有勢力的大名豐臣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並且改回本名織田長信。寄希望家康能夠徹底消滅豐臣。1600年以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和石田三成的西軍決戰於尾張關原,出生於近江的他卻跟隨家康的東軍,最後東軍戰勝了西軍,德川家康得到了日本政局主導權。1603年2月,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右大臣源氏的長者(即源氏的族長、家主)。同年,他在江戶開設幕府。其後織田長信被封為五萬石的大名。

晚年的生涯

1615年5月大坂(今大阪)之役,織田長信跟隨征夷大將軍德川秀忠部首先進入大阪滅掉豐臣秀賴,實現了所謂的“元和偃武”。其後二十多年織田長信在封地享受著晚年生活且信仰了佛教取號思夏老人。寬永十五年(1638年),年高七十四的織田長信回響德川幕府政策帥部征討島原,島原之役之後他心灰意冷決定放棄祖國日本去大陸隱居,1640年織田近天丸放棄日本封地,取道朝鮮回到中國(日本實行禁海政策),而中國也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內有李自成農民軍,外有滿洲八旗的騷擾。憤懣的織田長信在北京朝見了崇禎皇帝後就前往義父鄧子龍老家江西豐城隱居。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進入北京,推翻明朝,崇禎皇帝自殺。5月27日吳三桂在山海關引清兵入關,李自成被隨後被入關的清朝軍隊驅逐出北京。6月5日多爾袞進入且定都北京,清朝入主中原。這一系列的變故震撼了織田近天丸,在拒絕了南明朝廷的出仕邀請後先後在廣西、貴州、雲南等地隱居。清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軍發布剃髮令還進行了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的大屠殺,因此織田長信決定組建地方義勇軍抗擊滿洲人。1652年,吳三桂率領的清軍進入貴州,織田近天丸率領地方義勇軍五萬人前往抗擊,最後因為兵力懸殊且孤軍作戰便逐漸潰敗,1654年春,織田長信中暑病故於中緬邊境的果敢地區,其殘部堅持十餘年後最終投降了清朝。

家族

織田長信主要分成兩支,一支是其長子 織田明義一系留在了日本,幕末時因為當時家主織田明政無後而撤藩其家族也就此消失,三子鄧明偉和幼子鄧明其則留在中國,三子鄧明偉及其二子於1660年在雲南邊境和清軍戰鬥中陣亡,而鄧明其則率領餘部及其家族在三藩之亂後投降了清朝,這一支系繁衍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