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夷大將軍

征夷大將軍

征夷大將軍在日本歷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軍事職位。將軍(shogun)由1192年至1868年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將軍的政府稱為“幕府”。征夷大將軍可以開創幕府,幕府是將軍的政府,也是日本的中央政府,天皇作為幕府的傀儡,並無實權。武家勢力勃興後,平清盛曾經建立過第一個中央政權,但基本寄生於公家朝廷的組織形式,源氏消滅平氏後,決定借用“征夷大將軍”一職來建立獨立於公家朝廷的政權結構,自源賴朝始,“征夷大將軍”成為武士政權元首的固定官職,“幕府”成為武家政權的穩定組織架構。

職位簡介

征夷大將軍在日本歷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實是指曾在本州東部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愛奴族),而將軍一詞,意指軍階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稱為幕府,故俗稱其為幕府將軍,在日本,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歷史沿革

在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公元1192年,源賴朝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鎌倉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鎌倉幕府開始,到明治維新之前,大部分幕府將軍,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天皇僅是傀儡,因此明白實情的中華朝廷,也一樣封將軍為“日本國王”(見足利義滿),而德川幕府因為受到儒家尊王思想的薰陶,為免僭越天皇,有時會用中文典故,不稱日本國王,自號為日本國大君,但其實大君在漢語並不是指“偉大的封君”,乃是“偉大的天子”,初唐四傑的駱賓王就有“大君之命”的名句。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軍政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東瀛,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皇帝。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此官始自奈良時代,平時不常設,每有征伐由朝廷命將出征,大將有權自行開府。這一官職的早期公家朝廷有力的時候(奈良和平安時代),有多種名稱,不固定,如“持大使”“征東大使”“持節大將軍”“征東大將軍”“征夷大將軍”等。當時的戰爭主要是平定地方叛亂以及徵發蝦夷人(所以“征東”)。

首次出現於延曆13年(794年),大伴弟麻呂任征夷大將軍跟坂上田村麻呂討伐蝦夷,後坂上田村麻呂接任這一官職,此後基本固定為“征夷大將軍”,因此,日人多將他視為初代征夷大將軍。總體而言,此一階段,征夷大將軍(或其它稱謂)是公家朝廷的將領,不具有後來武家政權“幕府”的意義。

歷代將軍

總序 幕府名 幕府序 人名 在任時間 備註 圖片
1 - 大伴弟麻呂 793-794
2 - 坂上田村麻呂 797-811 坂上田村麻呂
3 - 文屋綿麻呂 813-816 征夷將軍 文屋綿麻呂
4 - 藤原忠文 940 征東大將軍,亦有其他說法 藤原忠文
5 - 源義仲 1184 源義仲
6 鎌倉 1 源賴朝 1192-1199 初代 幕府將軍 ,創建 鎌倉幕府 。有說於1195年辭任 源賴朝
7 鎌倉 2 源賴家 1202-1203 源賴家
8 鎌倉 3 源實朝 1203-1219 兼任內大臣
9 鎌倉 4 藤原賴經 1226-1244 攝家(藤原)將軍,實權由北條氏把持
10 鎌倉 5 藤原賴嗣 1244-1252
11 鎌倉 6 宗尊親王 1252-1266 自此,鎌倉幕府由皇族任將軍,實權仍由北條氏
12 鎌倉 7 惟康親王 1266-1289
13 鎌倉 8 久明親王 1289-1308
14 鎌倉 9 守邦親王 1308-1333
15 - 護良親王 1333
16 - 成良親王 1335-1336
17 室町 1 足利尊氏 1338-1358 建立 室町幕府 。原名高氏,後改為尊氏。 足利尊氏
- 宗良親王 1352-1368
18 室町 2 足利義詮 1358-1367
19 室町 3 足利義滿 1367-1394 兼任左大臣,卸任後轉任太政大臣,死後追贈 太上法皇 足利義滿
- 尹良親王 1386-?
20 室町 4 足利義持 1394-1423
21 室町 5 足利義量 1423-1425
22 室町 6 足利義教 1429-1441
23 室町 7 足利義勝 1442-1443
24 室町 8 足利義政 1449-1473 原名義成
25 室町 9 足利義尚 1473-1489
26 室町 10 足利義稙 1490-1493 原名義材,後改義尹
27 室町 11 足利義澄 1494-1508
28 室町 12 足利義稙 1508-1521 復位
29 室町 13 足利義晴 1521-1546
30 室町 14 足利義輝 1546-1565 原名義藤,別名“劍豪將軍”,因試圖重掌幕府權能遭權臣三好氏、松永氏殺害 足利義輝
31 15 足利義榮 1568 足利義晴之弟義維之子,受三好長慶支持
32 16 足利義昭 1568-1573 原名義秋,足利義晴次子,曾聯合建立“信長包圍網” 足利義昭
33 江戶 1 德川家康 1603-1605 建立 江戶幕府 ,1605年讓位於三子秀忠 德川家康
34 江戶 2 德川秀忠 1605-1623
35 江戶 3 德川家光 1623-1651
36 江戶 4 德川家綱 1651-1680
37 江戶 5 德川綱吉 1680-1709 因任內發布不合情理的“禁止殺生令”而被百姓稱為“犬公方”
38 江戶 6 德川家宣 1709-1712
39 江戶 7 德川家繼 1712-1716
40 江戶 8 德川吉宗 1716-1745 江戶幕府中興之祖,因有效穩定米價,百姓尊稱為“米將軍”
41 江戶 9 德川家重 1745-1760
42 江戶 10 德川家治 1760-1786 德川家治
43 江戶 11 德川家齊 1787-1837
44 江戶 12 德川家慶 1837-1853
45 江戶 13 德川家定 1853-1858
46 江戶 14 德川家茂 1858-1866 孝明天皇妹夫
47 江戶 15 德川慶喜 1866-1867 兼任內大臣,末代幕府將軍 末代將軍德川慶喜

相關職能

征夷大將軍可以開創幕府,幕府是將軍的政府,也是日本的中央政府,天皇作為幕府的傀儡,並無實權。

幕府本指將領的軍帳,但在日本的特殊狀況下,演變成一種特有國情的政治體制。日本古代有著長期軍人干政的歷史,幕府政治(ばくふ)(Bakufu Politics,or shogunatepolitics)即為日本封建武士通過幕府實行的政治統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是古時日本一種權力曾一度凌駕於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機構。其最高權力者為征夷大將軍,亦稱幕府將軍。大部分的幕府將軍,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權,實為以軍事統治進行封建采邑,凌駕正規的文人中央集權政府機構。也可以說是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統治國家。

主要地位

鎌倉幕府

武家勢力勃興後,平清盛曾經建立過第一個中央政權,但基本寄生於公家朝廷的組織形式,源氏消滅平氏後,決定借用“征夷大將軍”一職來建立獨立於公家朝廷的政權結構,自源賴朝始,“征夷大將軍”成為武士政權元首的固定官職,“幕府”成為武家政權的穩定組織架構。

實朝死後,賴朝的嫡系斷絕,幕府執權北條氏先迎公家貴族子嗣(與賴朝有姻戚關係)為將軍,後又以皇族親王為將軍,將軍名義上仍是幕府首腦,但實權和武家領袖的地位則由北條氏以執權的名義代代控制,實際上篡奪了鎌倉幕府的權力。

鎌倉幕府的滅亡以北條氏京都統治機構六波羅探題和鎌倉統治機構執權的復滅為標誌,而末代的幕府將軍卻得以善終,守邦親王出家後安度餘生。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是一個守護大名的鬆散聯盟,但征夷大將軍自始而終都是幕府的最高權力者。

室町幕府,1336年(延元元年,建武三年)足利尊氏建立的武家政權。1392年之前有南北朝的對立,尊氏與直義的對立等,到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時政權才穩定下來。由強大的守護大名任“管領”等要職,輔佐將軍。應仁之亂與細川政元的政變之後,幕府勢力衰弱,1573年(天正元年),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被織田信長驅逐,幕府滅亡。

織豐政權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但他的出身使得他無法輕易開幕,因為長期以來武士集團都認為只有源氏、平氏的子孫才有資格開幕,如同只有五攝家能當攝政、關白一樣,麻煩多多。秀吉先冒充平氏,不成,再認五攝家之一的近衛做乾爹,此後蒙天皇賜姓“豐臣”,才算當上關白(公家朝廷的最高官),終其治世,他都沒有開設幕府,當然也談不上什麼征夷大將軍,他的政權結構與平清盛類似,是寄生於公家朝廷的官位體系,同時又輔以奉行等役職而運轉的。

在織、豐之間,有一個“三日天下”的明智光秀,他出自美濃土歧源氏,以名門自居,他在本能寺之變殺掉織田信長後,曾在給細川家的一封書信中提到自己成為了征夷大將軍(但並無其他史料能證明他擔任過此職務,所以可信度不高),但幾天后就被豐臣秀吉攻殺。

江戶幕府

德川家家紋德川家家紋

德川幕府的統治形式是幕藩體制。將軍之下,設大老(不常設)、老中(常設)掌握全國政務,設若年寄協助老中,設大目付,目付負責監視大名和幕府的直屬武士旗本和御家人。設寺社、勘定、江戶町三奉行,分別管理寺社、幕府財政和江戶市政。在大坂、長崎等主要城市設遠國奉行來支配地方的直轄領地。在京都設立所司代以監視皇室和寺社,以及近畿諸大名。在幕府賜封的260—270 多個諸侯國內,藩主們擁有行政、司法和徵收年貢的權力。武士們則以為各自的藩主服兵役為己任。

德川幕府將軍家光殿德川幕府將軍家光殿

德川將軍採取如下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首先,幕府掌握了占當時全國總產量1/4 的富饒的土地,和大坂、京都、江戶等重要城市以及主要的礦山,還壟斷了金、銀、錢三種貨幣的鑄造權。其次,幕府控制之下的直屬武士旗本、御家人,以及旗本的陪臣,號稱“旗本八百旗”。相對於各藩,在軍事力量上占絕對優勢。第三,將藩侯們分為“親藩”(德川氏同族)、“譜代”(德川氏原屬)、外樣(新臣服

)三個等級。三者的領地互為交錯以達到監視外樣大名的目的。而且,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占據了富庶和重要的領地。第四,頒布統治大名的基本法《武家諸法度》,限制各藩修建城堡,禁止結黨,規定婚姻需經幕府批准,還定下了“參覲交代制”,令大名隔一年在江戶和領地輪住,回領地時妻、子需留在江戶為人質。旅途和在江戶生活的龐大開支,不斷消耗了大名們的財力。第五,實行士、農、工、商四民等級制來鞏固封建統治。占人口10%的士階層是統治階層。從1639年實行鎖國政策,由此限制大名們有利可圖的對外貿易,限制自由貿易的盛行以保護農村的自然經濟不遭破壞。

日本幕府時期相關知識

日本幕府時期是日本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個時期,也占據了日本發展的一大部分。從鎌倉幕府到室町幕府再到後來的德川幕府,日本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都處於幕府將軍的實際統治之下,貴為天照大神後裔的天皇只能成為傀儡。了解這段時間的相關知識,對我們跟深刻的了解日本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統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