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高制

日本戰國時期,不按面積而按法定標準收穫量來表示(或逆算)封地或份地面積的制度。

條目名稱

石高制石高制
“石高制”

名詞解釋

石高制石高制
日本戰國時期,不按面積而按法定標準收穫量來表示(或逆算)封地或份地面積制度

相關內容

石高制石高制
“石”,計量單位,一日石相當於1.80中國石;“高”,意指數量。 對大名和武士而言,“石高”是授受封地(或祿米)以及承擔軍役的基準,即《石高知行制》(知行,原義為行政管理,後轉為封地制或與之相當的俸祿)或《石高知行軍役制》(如每百石出軍役5人)。對農民而言,“石高”則是農民持有(不是私有、無所有權)份地(不是封地喔)數量以及承擔賦稅的基準。通過檢地,每村建立土地清冊,按“一地一農”原則,登錄實際耕種者即年貢負擔者的名字(稱“名請人”,既“本百姓”),由此確立領主制下的單婚小家庭耕作體制,其耕作面積一般不超過1町步。領主直接向農民(本百姓、高持百姓)或以村為單位(稱“村高”),按“二公一民”或“三公二民”的比例徵收年貢,排除“莊園制”時代複雜的中間盤剝,否定家臣或地方豪族(地侍、有力名主、大百姓等)的土地所有權及其對農民的奴役、徵收實物等權力,推進由地方官吏管轄的村落制度。

日本幕府時期相關知識

日本幕府時期是日本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個時期,也占據了日本發展的一大部分。從鎌倉幕府到室町幕府再到後來的德川幕府,日本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都處於幕府將軍的實際統治之下,貴為天照大神後裔的天皇只能成為傀儡。了解這段時間的相關知識,對我們跟深刻的了解日本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統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