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地花菌

綿地花菌

綿地花菌是隸屬於多孔菌科的真菌,菌蓋近圓形或不規則形,2-6×4-12cm,生於雲杉林中地上。可能與針葉樹,特別與雲杉屬有菌根關係。主要分布在中國、前蘇聯、美國及其他國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綿地花菌 
拉丁學名Albatrellusovinus(Schaeff.:Fr.)Kotl.&Pouz.
真菌真菌

參考文獻CeskaMykol.11:154,1957;
Gilbertson&Ryvarden,NorthAm.Polyp.1:101,Fig.26,1986.
同物異名Polyporusovinus(Schaeff.:Fr.).,Syst.Mycol.1:346,1821;Zhao,ActaMicrobiol.
Sinica21(4):429,1981.
BoletusovinusSchaeff.,Fung.Bavar.4:83,1774.

形態描述

擔子果一年生,有柄,肉質。菌蓋近圓形或不規則形,2-6×4-12cm,厚約5mm,表面平坦或呈凸鏡狀,黃白色,污白色或鵝毛黃色,具暗黑褐色小塊,中部有些龜裂;邊緣薄,完整或撕裂,有時稍內卷。菌肉黃白色或污白色,厚2-4mm,食之味溫和。菌短,長約1mm,比菌肉色稍深。孔面新鮮時鵝毛黃色,乾後淡污褐色;管口多角形,不呈輻射狀排裂,沿柄下延,每毫米2-3個。菌柄中生或偏生,新鮮時黃白色,乾後有皺,呈淡黃褐色,長4-9cm,粗1-3.5cm,基部膨大或漸細,老時或傷後變暗土紅色。
菌絲系統一體型;生殖菌絲透明,薄壁,具簡單隔膜,分枝,直徑達11μm。有膠囊菌絲,微帶淡黃色,一般寬5-7μm。
擔孢子卵圓形,寬橢圓形或近球形,透明、平滑,4.5-5.5×3.5-4μm。

生態環境

生於雲杉林中地上。可能與針葉樹,特別與雲杉屬有菌根關係。

中國分布

西藏波密,50943;墨脫,50959。新疆昭蘇,39415。

世界分布

中國、前蘇聯美國及其他國家。

討論

Albatrellusovinus除與A.avellaneus在形態上有相似之處,又與A.confluens有近似之點。本種與後者的擔子果常發生在一起。A.avellaneus和A.confluens的擔子果一般比A.ovinus的較大,並呈橙黃色。

盤點多孔菌科的生物(一)

多孔菌目的1科。本科真菌子實體多種形狀,平伏、帶菌蓋,有柄或無柄,一年生或多年生,肉質、革質、木栓質或木質。菌肉通常無色或褐色。菌絲體有一體型、二體型和三體型。子實層生於菌管內。本期為第一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