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帶革孔菌

多帶革孔菌

多帶革孔菌是隸屬於多孔菌科的真菌,擔子果一年生到多年生,無柄,菌管與菌肉顏色近似,生於闊葉樹腐木上。木材白色腐朽。主要分布在中國、巴西及其他國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多帶革孔菌

拉丁學名Coriolopsispolyzona(Pers.)Ryv.

真菌真菌

參考文獻Worw.J.Bot.19(3-4):230,1972.Ryvarden&Johansen,Prel.Polyp.Fl.EastAfrica,p.291,Fig.100b-c,1980;

同物異名PolyporusPolyzonusPers.,Gaudich.Voy.aut.Monde,p.170,1827.

Coriolopsisoccidentalis(Kl.)Murr.,Bull.,TorreyBot.Club32:358,1905,Tai,SyllogeFungorumSinicorum,p.424,1979;Tene,FungiofChina,p.364,1996.

PolystictusoccidentalisKl.,Linnaea8:486,1833.

Trametespolyzona(Pers)Corner,AdPolyporaceasVI,p.43,1989.

形態描述

擔子果一年生到多年生,無柄,近木栓質。菌蓋半圓形或形,常呈瓦狀,廣闊的與基物連線,表面有絨毛到粗毛,同心環棱顯著,士黃色至茶灰色,漸褪為灰綠色,2-5×3-8cm,厚2-8mm,相互連線的菌蓋更大;邊緣薄而銳,完整,有時波浪狀。菌肉蛋殼色,兩層不明顯,1-5mm。菌管與菌肉顏色近似,長1-3mm。孔面深土黃色;管口略圓形至不規則形,每毫米2-3個。

菌絲系統三體型;生殖菌絲無色,薄壁,有鎖狀聯合,直徑3-5μm;骨架菌絲微帶淡黃色,厚壁到實心,直徑3-6.5μm;纏繞菌絲與骨架菌絲同色或無色,厚壁到實心,分枝,直徑1.5-2.3μm。

擔孢子近圓柱形到橢圓形,有時稍彎曲,透明、平滑,3.8-6.5×2-3μm。

生態環境

生於闊葉樹腐木上。木材白色腐朽。

中國分布

北京西山,23186。江蘇無錫,23185。福建南靖,30000,23187。海南崖縣,7545;瓊中百花嶺,30002。廣西,1951,賀子靜采,18748。四川峨眉山,7538。貴州都勻,09749。雲南景洪,18496,30005。

世界分布

中國、巴西及其他國家。

討論

本種變化多。Ryvarden&Johansen(1980)記載本種菌肉二層,上層鬆軟,下層緻密,二層容易分開,有時有一條黑線分開。以上引證標本菌肉二層不明顯。本種易與Trameteshirsuta相混,但後者孢子較小,管口也較小,孔面淡灰色以及菌肉白色。

多帶革孔菌多帶革孔菌

盤點多孔菌科的生物(一)

多孔菌目的1科。本科真菌子實體多種形狀,平伏、帶菌蓋,有柄或無柄,一年生或多年生,肉質、革質、木栓質或木質。菌肉通常無色或褐色。菌絲體有一體型、二體型和三體型。子實層生於菌管內。本期為第一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