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擬迷孔菌

褶擬迷孔菌

褶擬迷孔菌是隸屬於多孔菌科的真菌,擔子果一年生,無柄,紫褐色或栗色,生於闊葉樹和針葉樹腐木上,如樺樹和松樹等。木材白色腐朽。 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前蘇聯。還有其他國家。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褶擬迷孔菌
拉丁學名Daedaleopsistricolor(Bull.:Fr.)Bond.etSing.
真菌真菌

參考文獻Ann.Mycol.39:64,1941;
Ryvardenetal.,ActaMycol.Sinica5(4):227,1986.
同物異名AgaricustricolorBull.,Herb.Fr.Pl.541,f.2,1791.
LenzitestricolorBull.:Fr.,Epicr.p.406,1838;Tai,SyllogeFungorumSinicorum,p.520,1979;Teng,FungiofChina,p.377,1996.
Daedaleopsisconfragosa(Bolt.:Fr.)Schroet.var.tricolor(Bull.:Fr.)Bond.,Trut.Gri-by571,1953;Domanski,Fungi(Polyp.II),p.175,1973.

形態描述

擔子果一年生,無柄,近革質到木栓質。菌蓋半圓形,扁平,有時平展至反卷或覆瓦狀,以狹小的基部固著在基物上,有時數個菌蓋側面連線在一起,1-3.5×2-7.5cm,厚0.4-0.9cm,表面具輻射狀細皺,幼時被絨毛,老後幾乎光滑,有不明顯的輪紋,紫褐色或栗色,老後褪色,基部有瘤狀物;邊緣薄而銳,波浪狀或內卷,略呈淡灰褐色。菌肉淡褐色或木材色,厚0.1-0.25cm。菌褶薄,寬2-6mm,波浪狀,通常二叉分枝,基部有連線,淡褐色或肉桂褐色。有的幾乎呈濃褐色。菌蓋邊緣未開裂的管口略圓形或長圓形,有時呈迷宮狀。
菌絲系統三體型;生殖菌絲透明、薄壁,具鎖狀聯合,直徑3-4.5μm;骨架菌絲無色到微帶淡黃色,厚壁到實心,直徑4-5.5μm;纏繞菌絲無色,厚壁,扭曲,分枝多,直徑1.5-2μm。
擔孢子圓柱形,透明、平滑,7-10×2-3.5μm。

生態環境

生於闊葉樹和針葉樹腐木上,如樺樹和松樹等。木材白色腐朽。

中國分布

河北老婆嶺,16075;興隆東陵山,16079。山西,10617。吉林長白山,48113,47547,47548,47698。黑龍江涼水,47669;林口,22894;帶嶺,16086;大興安嶺,19712。安徽黃山,9389。福建,9403;邵武,40519。江西武功山,16073,16074,16087。河南盧氏,16776。湖北神農架,50861,47309,51627,47301。湖南龍山,26218,9404。廣西上思,26588,25937。四川大巴山,26220;木里,18661。雲南下關,54015。甘肅西固,9392。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前蘇聯。還有其他國家

討論

本種的特點是菌蓋表面呈紫褐色或栗色,具放射狀皺,子實層體通常褶狀,常二叉分枝,基部有連線。易與Daedaleopsisconfragosa相區別。

盤點多孔菌科的生物(一)

多孔菌目的1科。本科真菌子實體多種形狀,平伏、帶菌蓋,有柄或無柄,一年生或多年生,肉質、革質、木栓質或木質。菌肉通常無色或褐色。菌絲體有一體型、二體型和三體型。子實層生於菌管內。本期為第一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