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身份信息核查

網上身份信息核查

網上身份信息核查是指公安部設立上網自助服務,公民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核查保姆、房客、網友、交易夥伴身份等。

網上身份信息核查網上身份信息核查
今後,公民可通過公安部的上網自助服務,核查保姆、房客、網友、交易夥伴身份等。

今天上午,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正式面向公民個人推出公民身份信息核查、同名同姓查詢網上自助服務。

市民李女士已聯繫好一個可以幫自己照顧孩子的外地保姆小王,為消除顧忌,今天上午李女士根據小王提供的身份證號碼,登錄身份查詢中心網站(http://www.nciic.com.cn/)進行核查。在又通過支付寶支付了5元錢後,系統幾秒鐘後返回了核查的結果。李女士放下心來,立即就打電話約保姆前來。

據介紹,自助服務還可用於房東和房客之間、家教的雙方、網上交易的雙方、網上交友的多方相互進行身份信息查詢,從而確認對方身份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另外,公民還能夠查詢到某個姓名在全國或者某省範圍內的重名數,家長可以通過自助服務給寶寶起一個具有個性且重名度低的名字。

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已存儲了全國約13.07億的人口身份信息數據,以前信息核查服務只用於政府機關、金融單位、電信企業、商業流通等領域,對於保障金融領域交易安全、電信企業防騙終端和欠費騙費、物流行業防止假司機騙貨、用人單位確認員工身份、教育考試領域預防“槍手”代考等產生了積極效果,遏制和打擊了利用假身份證進行欺騙和犯罪的行為。從今天開始,個人也可以進行身份信息核查自助服務了,每次查詢服務的費用是5元,可以用支付寶和網上銀行支付。

網上身份信息核查服務引爭查出400多萬假信息

網上身份信息核查網上身份信息核查
在一家名為“身份網”的網站上可以對任何一個人的身份證信息進行核查。輸入某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系統會顯示這兩個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還可以看到與兩個信息匹配的人的照片;提交本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經系統驗證匹配之後,可以與本人經驗證的手機、電子郵件及其他真實賬戶、證照等信息綁定,得到惟一的身份標識號———身份通號。在本人授權的前提下,身份通號關聯的用戶資料可供授權對象查看,展示身份通“主人”的真實信息。

這是北京國政通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政通公司)與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號碼查詢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公安部查詢中心)、電信運營商、金融服務等單位合作,依託“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為社會公眾提供的兩項身份信息服務。

國政通網站資料顯示:前者解決“你是誰”的問題,後者則用於證實自己的真實身份,解決“我是誰”的問題。

公安部查詢中心以及國政通公司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推出這兩項服務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而且從實際的運行來看,為很多客戶節省了時間和精力,解決了實際問題。但是也有人對此服務提出質疑:這些服務有沒有侵犯到個人隱私?

網上身份核查服務

網上身份信息核查網上身份信息核查
據了解,“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錄入了全國將近13億人口的身份數據,是公安部經過5年的努力於2006年建成的。這個系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身份信息資料庫

公安部查詢中心是於2001年3月27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覆同意公安部成立的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負責人口信息的收集、處理,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和運營。

2004年8月,公安部查詢中心、中國移動、國政通簽署了第一個三方合作協定,利用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開發多種公民身份信息服務。按照職責,查詢中心負責“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建設、維護和管理;電信運營商負責提供通信通道、代收費渠道,並利用渠道進行行銷;國政通負責建設維護身份信息服務平台,對數據進行再加工,套用開發,產品包裝,技術支持,市場推廣,客戶服務,作為綜合電子業務平台的建設者,負責落實服務通道,計費結算,服務保障等,實現身份信息服務的延伸和深入。

對此,國政通CEO楊寶升曾有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相當於原材料,卻無法自己修建公路把材料運出去,電信運營商相當於高速公路,又對車輛運貨不擅長,這其中就缺少了一個重要的橋樑———運輸公司。而國政通公司正是起到了這樣一個運輸的作用。

網友張先生在體驗了核查服務之後表示,就身份網涉及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和“圖片”這三項信息及其服務方式來說,並沒感覺被侵犯到個人隱私。但是他有一個擔心:“國政通公司能不能看到身份證系統中的其他個人信息,比如住址?作為一個盈利性的公司,會不會在利益驅動下泄露這些信息給一些有特許需要的機構?”

對此,公安部查詢中心和國政通均表示:國政通只是在前台服務,起到運輸的作用,比對的後台———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則歸公安部查詢中心管理,國政通看不到任何其他信息。

“比對”服務侵犯個人隱私?

網上身份信息核查網上身份信息核查
“我們只提供比對服務,並不是查詢。不涉及侵犯個人隱私問題。”這是國政通公司相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斷強調的一句話。

也就是說,如果想通過姓名查詢對應的公民身份號碼,或者通過公民身份號碼查詢對應的姓名或其他信息是不可能的。

最早利用身份信息核查的是中國移動,是為了對付用假身份證註冊然後惡意欠費的問題。身份信息核查服務推出之後,中國移動在其每一個門市里,對申請人出示的身份證進行查詢核對,與資料庫比對,驗證所提供的身份信息的真假

國政通的相關人員向記者表示:國政通的服務正是為了打擊假證,滿足有中國移動這樣類似需要的客戶的需求。這些服務可廣泛套用於電子商務、人才招聘、婚介交友、中介服務、物流貨運等行業以及電子遊戲、電子客票、分類信息、即時通訊、虛擬財產保護等很多領域。“百合網(作者註:中國目前比較大的一個婚戀交友網),就是我們的一個公司客戶。”

全國律師協會信息網路業務委員會秘書長陳際紅律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在已知對方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的情況下,對這兩項信息進行比對以辨真假是合法的,因為這可以視為已被授權。但是在網上同時提供照片的作法,存在瑕疵。想不想被別人看到個人信息是"我"的權利,如果當事人並不想被人看到身份上的照片,這算不算侵犯個人隱私值得商榷。”但他同時指出:“由於我國對個人信息的定義和分類非常不完善,對"個人隱私"的界定和保護沒有具體的條文,所以這也導致國政通在規範自己的行為時也有困難。”

網上身份信息核查網上身份信息核查
北京郵電大學網路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劉德良則認為,個人信息首先應該有個分類,如果涉及公共利益的信息披露不算侵犯個人隱私。況且,侵犯肖像權必須要以贏利為目的,如果目的是為了比對真假,當然算不上侵犯。

身份證是防止身份欺詐和識別個人的,有保障公共安全也有保障交易安全的目的,這些信息有人的姓名、照片、出生年月日等,無論是我們印名片還是在社會生活當中,我們的這些信息一定會被很多人知道,知道本身並沒有對我們造成損害,損害的是由後續的濫用行為引起的。如果把它作為個人隱私,就會有礙於公共安全和交易安全,也有害於社會公眾的權利。所以身份證信息不屬於個人隱私。當然,對身份證信息不納入隱私人格保護,並不等於對後續的濫用行為可以放任,法律應該重點打擊對個人信息的濫用行為。

為網路實名制提供了基礎

網上身份信息核查網上身份信息核查
“國政通已經查出400多萬個假身份信息了,網路欺詐問題大部分是由於假身份主體引起的,國政通推出的核查服務幫助客戶避免了很多欺詐、侵害、損失和風險,身份通業務給網路實名制提供了技術基礎。”中國電子商務網總裁阿拉木斯說。

他認為,普遍存在的網路欺詐現象引發的誠信缺失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面臨的重大難題。而在電子商務繁榮發展的今天,這種服務有益於保證網路交易安全。在行政機關或者公安部查詢中心這樣的事業單位沒有能力馬上獨立做好這些服務的時候,國政通的服務顯得非常必要。

“畢竟,當我們剛僱了一個保姆、要與客戶簽定一個商務契約、找到了一個婚戀交友的對象的時候,我們不必費時費力跑到可能是很遠的對方戶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查詢,我們只需要幾分鐘花上5塊錢,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是不是用了真實的身份信息。”

相關詞條

身份證隱私權網路支付寶查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