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身份證

第二代身份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resident identification c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由多層聚酯材料複合而成的單頁卡式證件,採用非接觸式IC卡技術製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有六大特點:融入IC卡技術、防偽性能提高、辦證時間縮短、存儲信息增多、有效期重新確定、發放範圍擴大。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第二代身份證樣板第二代身份證樣板

第二代身份證為由多層聚酯材料複合而成的單頁卡式證件,長度85.6mm,寬度54mm,厚度0.9mm。證件正面印有國徽、證件名稱、長城圖案、證件的簽發機關和有效期限及彩色花紋。證件圖案國徽位於左上角(紅色實底國徽圖案),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的名稱字樣。背景圖案的主要標誌物為灰色寫意萬里長城,配遠山的背景。底紋為彩虹扭索花紋,顏色從左至右為淺藍色至淺粉色再至淺藍色。證件背面印有持證人照片、登記項目、彩色花紋。圖案底紋同正面。少數民族地區證件,在使用漢字的基礎上,需要同時填寫一種少數民族文字。

2003年6月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居民身份證法》,於200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標誌著居民身份證引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現代經濟社會人口動態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同時也是對戶籍管理制度的改革、補充和完善,並用國家立法建立和實行。換髮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對於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方便民眾生活和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1年10月2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修正案(草案)》議案的說明。草案規定:公民申請領取、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應當登記指紋信息。在居民身份證中加入指紋信息。

號碼編排

第二代身份證第二代身份證

(1)前1、2位數字表示: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的代碼;

(2)第3、4位數字表示:所在地級市(自治州)的代碼;

(3)第5、6位數字表示:所在區(縣、自治縣、縣級市)的代碼;

(4)第7—14位數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數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碼;

(6)第17位數字表示性別:奇數表示男性,偶數表示女性;

(7)第18位數字是校檢碼:也有的說是個人信息碼,不是隨計算機的隨機產生,它是 用來檢驗身份證的正確性。校檢碼可以是0—9的數字,有時也用x表示。作為尾號的校驗碼,是由號碼編制單位按統一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如果某人的尾號是0-9,都不會出現X,但如果尾號是10,那么就得用X來代替,因為如果用10做尾號,那么此人的身份證就變成了19位。X是羅馬數字的10,用X來代替10,可以保證公民的身份證符合國家標準。

辦理流程

辦理補領

補領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是指身份證丟失,需補領的情況。凡補領的,需到公安機關申報丟失聲明,按申領程式辦理,重新填寫《常住人口(申領身份證)登記表》,經本人核對確認簽字。

戶口地址

規範居民常住戶口地址是適應新版常住人口信息系統建設的需要,新版常住人口信息系統具有門樓牌查詢功能,通過門樓牌可以查詢居住在該地址的常住人口信息。

照時要求

拍攝前,應洗清臉上的汗水和油污,油性皮膚應在臉上擦拭少許粉;將頭髮整理好,長發者應露出兩耳,髮髻不得盤在頭頂;戴眼鏡拍照鏡片不能反光,如有反光應換戴拍攝點提供的無鏡片眼鏡框。拍攝時,要求穿深色有領衣服,穿淺色系列服裝者應穿上攝影點提供的服裝攝影;頭和臉不得歪斜和側轉;面部膚色較黑的,應稍往前坐;不應佩帶各種首飾和化濃妝。

港澳台同胞、華僑以及加入或者恢復中國籍的外國人、無國籍人申請領取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方式答: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台灣同胞遷入內地定居的,華僑回國定居的,以及外國人、無國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定居並被批准加入或者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在辦理常住戶口登記時,應當申請領取第二代居民身份證。

公安機關辦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所需時間按照法律規定,公安機關應當自公民提交《居民身份證申領登記表》之日起60日內發放居民身份證;交通不便的地區,辦理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時間不得超過30日。

換領流程

換領範圍

第二代與第一代對比第二代與第一代對比

換領的範圍主要包括:

一、是公民身份證有效期已滿;

二、是證件損壞或登記項目、相片無法辨認的;

三、是公民需要變更證件上登記項目內容;

四、是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的;

五、是自願更換居民身份證的。

目對要求減免制證工本費的民眾以及姓名含有冷僻字的,暫不受理換髮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手續,有關規定另行下發。對仍存在公民身份號碼重錯、戶籍登記“內外”不一致的民眾,要進行變更、更正後,再受理二代證申領手續。對戶口地址已不存在的"空掛"戶口人員,具備遷移條件的,應依法在常住戶口地登記戶口,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換領手續

辦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按照受理審核、收取工本費、人像採集、簽字確認、上傳制證信息、核發發證件的先後順序進行。

特點

技術特色

第二代身份證第二代身份證

(一)使用非接觸式IC卡晶片作為“機讀”存儲器。二代證晶片採用智慧卡技術,內含有RFID晶片,此晶片無法複製,高度防偽。優點是晶片存儲容量大,寫入的信息可劃分安全等級,分區存儲,包括姓名,地址,照片等信息。按照管理需要授權讀寫,也可以將變動信息(如住址變動)追加寫入;晶片使用特定的邏輯加密算法,有利於證件制發、使用中的安全管理,增強防偽功能;晶片和電路線圈在證卡內封裝,能夠保證證件在各種環境下正常使用,壽命在十年以上;並且具有讀寫速度快,使用方便,易於保管,以及便於各用證部門使用計算機網路核查等優點。

(二)證件信息的採集和傳輸採用數碼照相和計算機技術,可以縮短制證周期;

(三)證件製作和生產管理採用計算機監控,可以嚴密內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證件信息的存儲和證件查詢採用資料庫技術和網路技術,既可實現全國範圍的聯網快速查詢和身份識別,也可以進行公安機關與各行政管理部門的網路互查,能夠有效利用人口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加強社會管理。

防偽技術

主要採用數字防偽和印刷防偽技術。數字防偽用於機讀信息的防偽,是將持證人的照片圖象和身份項目內容等數位化後存入晶片。可以有效起到證件防偽的作用,防止偽造證件或篡改證件機讀信息內容。證件表面的視讀防偽,主要是採用高新技術製作的防偽標識和印刷防偽技術,具有一定的防偽功效。

發放範圍

《居民身份證法》規定:公民應當自16周歲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未滿16周歲的公民,由監護人代為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居民身份證由常住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簽發。港、澳、台遷回內地定居的,華僑回國定居的以及外國人、無國籍人在中國境內定居,並被批准加入或恢復中國國籍的,在辦理常住戶口登記時,應當依照《居民身份證法》的規定,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公民在申領、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期間,急需使用居民身份證的,可以申請領取臨時居民身份證。現役的人民解放軍軍人、人民武裝警察申請領取和發放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另行規定。正在服刑和勞動教養人員可以申請領取第二代居民身份證。

有效期限

政策規定

16周歲以上公民的居民身份證件的有效期限為十年、二十年、長期。16—25周歲的公民發給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證,26—45周歲的公民發給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證,46周歲以上的公民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未滿16周歲的公民,自願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的,發給有效期五年的居民身份證。

具體計算

根據公安部技術監督委員會《關於批准發布〈常住人口管理信息規範〉行業標準的函》(公技監〔2004〕3號)中規定,居民身份證有效期起始日期是指公安機關簽發居民身份證的日期。居民身份證有效期的截止日期計算方法如:某公民出生日期為1981年12月12日,居民身份證引的簽發日期為2004年3月27日,該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限應為2004.3.27—2014.3.27。公民出生日期為閏年2月29日的,在計算周歲時,遇到非閏年以3月1日為滿周歲。如:某公民出生日期為1992年2月29日,該公民滿26周歲的日期為2018年3月1日。又如:某公民出生日期為1981年12月12日,居民身份證的簽發日期為2004年2月29日,該居民身份證引的有效期限應為2004.2.29—2014.3.1。16周歲以下公民申請領取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應在監護人的帶領下,持《居民戶口簿》到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經受理審核無誤後,填寫《常住人口(申領身份證)登記表》,由本人或監護人簽名後,而後轉入人像採集,進行制證工作程式。

費用情況

免費情況

農村五保戶,包括農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於當年國家確定的絕對貧困線以下的貧困戶;領取政府定期救濟補助的特困戶;城市中領取最低生活保證金的居民;領取國家定期撫恤補助金的優撫對象。以上人群在初次申請領取和換領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時,憑有效證明免收工本費。因自然災害、事故、疾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難以及其他的生活確實有困難的居民,憑有效證明減半收取工本費。

收費問題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發改委在2003年就已經對二代身份證作出統一收費的規定。隨後2005年又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公安部關於規範居民身份證工本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436號)該通知明確指出,其工本費中已包含了照相費(工本費20元),禁止相關部門再收照相費。也就是說,首次辦理身份證和換領身份證需要20元費用。而一旦出現身份證丟失補辦則需要40元。

製作流程

有“芯”二代身份證製作工藝流程大致包括七個部分,分別是列印、預定位、平壓沖切、電寫入、質檢、分發入庫、各地分發。據了解,深圳有“芯”二代身份製作流程,是在深圳特區暫住證流程工藝基礎上,經過工作人員悉心研發歷時1年的成果。在研發該設備的初級階段,工作人員曾經從

美國進口一套設備,但最後因沒有通過質檢而無法利用。

據了解,這台價值180多萬元的制證設備,制證能力達到每小時1000張。該所每天最多能製作暫住證5萬張的能力計算(一般為每天2萬~3萬張),預計製作智慧型身份證的日均能力也將達到或接近該水平。

四大語病

一是“二代證”印有照片的一面有“公民身份”字樣,而另一面則印有“居民身份證”五個大字。那么,持證人的身份到底是“公民”還是“居民”?須知,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法律概念。

二是“公民身份號碼”表達不妥,因為“身份”不具有數字性,只有“公民身份證”才能被編成一個個號碼。

三是用“出生”來指某年某月某日,也屬於不規範。“出生”包含了出生地與出生日等要素,若要指具體的生日就只能寫明是“出生日”。

四是持有長期有效身份證的人,其“有效期限”標註為從某年某月某日到“長期”,“長期”是一個過程,不是臨界點,沒有“到長期”一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摘要

第四條居民身份證使用規範漢字和符合國家標準的數字元號填寫。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居民身份證用漢字登記的內容,可以決定同時使用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文字或者選用一種當地通用的文字。

存在風險

先天缺陷

在我國,居民生活中丟失身份證後,即使做補辦(掛失)處理,但由於還沒有任何註銷措施,導致原身份證仍可正常使用。大量遺失、被盜身份證正通過網路進行非法交易,並被廣泛用於開辦銀行卡、信用卡,掩護詐欺、洗錢活動;更令人憂慮的是,由於缺乏必要的密碼等基本防偽功能,若不法分子掌握與自己外貌相近的他人真實身份證,則可“分身兩人”,加大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的難度。

2013年8月13日,公安部就此進行了回應,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在推動建立全國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系統,有效解決身份證掛失申報問題。

2014年12月7日,針對民眾關心的“二代身份證先天缺陷”問題,技術專家和法律專家作出詳細解釋,稱二代身份證在技術上是先進的,暴露出的問題不是在制證環節,而是有關部門在查驗環節存在缺陷。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丟失的身份證還可以繼續使用,並不是因為身份證的天生缺陷,而是有關部門不去做“人證一致性”的審核。公安部建議金融等領域,在檢驗身份證的時候,不僅要驗證身份證的真實性,還要進行人、證對比,對有懷疑的要與人口信息系統進行核對,加強監管。

公安回應

16000個派出所啟動指紋登記工作

二代身份證具較強防偽性

公安部方面稱,身份證是公民重要的法定身份證件,其主要功能是公民從事有關活動時證明本人身份。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從2004年開始,公安部組織各地公安機關開展換髮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工作。二代證採用非接觸式IC卡技術,具備視讀和機讀兩種功能,專用晶片採用數字防偽措施,具有較強的防偽性能。經過10餘年的努力,全國累計制發二代證逾12億張。截止到2013年,二代證已在社會各領域得到廣泛套用。

萬餘派出所啟動指紋登記

新修訂的《居民身份證法》規定了公民申領、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應當登記指紋信息

。居民身份證登記指紋信息,能進一步增強證件防偽性能,同時社會用證單位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人、證一致性認定,可以有效防止冒用他人身份證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截止到2013年,全國已有16000餘個派出所啟動居民身份證登記指紋信息工作,到2013年年底將在全國全面鋪開。廣大民眾有自願提前換領身份證的,可到本人戶口所在地派出所換領登記指紋信息的身份證。

用證單位不核信息將擔責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公民在使用居民身份證證明身份時,用證單位負有核對人、證一致性的責任,確認無誤後方可為持證人辦理相關業務。用證單位不履行人、證一致性核對責任導致公民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公安機關將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督促相關用證單位切實落實身份證核驗責任。對於買賣、冒用他人身份證違法犯罪活動,公安機關將發現一起,依法查處一起,切實保護公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聲音“身份證應增加防盜功能”

專家認為,對策之一是加大涉身份證犯罪的打擊力度。相關法律規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天津萬華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琳認為,這個懲處相對於違法帶來的利益來講仍然太輕,很難起到應有的威懾力,應加大懲罰力度。

此外,身份證技術升級更是迫在眉睫。儒法律師事務所律師孫沫認為,通過技術升級讓我國公民的身份證具有更強的防偽、防盜功能,比如使丟失後的身份證失去磁卡功能,或在讀取舊身份證信息時可以通過系統顯示已註銷,給相關部門以提醒,才能從根本上截斷身份證買賣市場的利益鏈條。

冒用危害

通過“身份證交易黑市”,大量被盜身份證被違法冒用,產生多重危害。

首先,便利銀行卡交易,為詐欺、洗錢提供掩護。長期從事銀行卡交易的徐某告訴記者,自己從黑市購買了大量被盜身份證,他拿著本人身份證和被盜身份證可以方便地“代開”銀行卡,然後將被盜身份證、銀行卡一起賣給需要的人。工行、農行、建行帶網銀、身份證的銀行卡,一套500元,只帶身份證的銀行卡一套300元。

據了解,相當一部分“被代辦”的銀行卡被用於詐欺活動,部分代辦的銀行卡甚至可能被用於官員“洗錢”。資料顯示,瀋陽市皇姑區警方曾破獲一起銀行卡犯罪案,詐欺團伙以每張80元的價格購進110張身份證,在兩周之內,用這些身份證辦理了288張銀行卡,至案發時已賣出130張銀行卡。

其次,部分被盜身份證被不法分子用以代開信用卡,從事金融詐欺。天津市日前即審理一起利用他人身份證騙領銀行卡進行出售的案件。2012年5月下旬,犯罪嫌疑人李江偉使用非法獲取的多張他人身份證,多次到天津市的多家銀行騙領銀行信用卡,後以人民幣4800元的價格向犯罪嫌疑人王下山、王玉華出售上述信用卡總計29張。其後,王下山、王玉山複製該信用卡並加價出售,被警方破獲。

第三,“分身兩人”,為犯罪活動提供掩護。通過“身份證交易黑市”,確實可以買到與自己體貌特徵相近的“真身份證”。如持有該身份證,就可以“分身”成形式上完全合法的兩個人,如此在酒店登記住宿、乘坐長途客車、乘坐火車、網咖上網時均不會被發現。現有偵破的案件中,一人持有多個身份證藉以逃避抓捕的現象非常常見,如陝西房姐“龔愛愛”即持有多個身份證。

公安部回應

針對媒體及民眾反映的二代身份證存在掛失後無法註銷等“天生缺陷”,以及網際網路上存在遺失、被盜身份證非法買賣等問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關負責人13日表示,一切買賣、冒用他人身份證的行為都要受到法律追究。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大打擊買賣、冒用他人身份證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並加快推進年初開始啟動的居民身份證登記指紋信息工作,採取多種措施保證居民身份證的安全可靠。

針對上述問題,公安部官員表示,登記指紋信息,此舉可進一步增強證件防偽性能,此外,用證單位負有核對人、證一致的責任,確認無誤後方可為持證人辦理相關業務,上述兩項做得到位,冒用他人身份證導致違法犯罪的行為就會得到有效控制。

識別第二代身份證的真偽

真“二代證”正、反兩面的花紋清晰,表面有摩擦力;而假證花紋模糊,表面光滑。真證較硬;假證較軟。

二、顏色

真“二代證”正、反兩面的花紋顏色自然過渡;假證顏色不自然。

三、防偽膜

真“二代證”防偽膜薄而不易脫落;假證厚而極易被分開。

四、螢光圖案

真“二代證”不同角度可變顏色,假證的不具備呈現三種顏色的技術。

五、縮微字元串

真“二代證”背面隱藏有縮微印刷字元組成的線條,字跡清晰。假證模糊不清。

六、有效期

16周歲至25周歲的居民發給有效期10年的居民身份證;26周歲至45周歲的居民發給有效期20年的居民身份證;46周歲以上的,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未滿16周歲的公民自願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5年。身份證所注年齡與有效期不一致的為假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