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藥

維藥

維吾爾醫藥是祖國醫藥學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也是伊斯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維吾爾族人民在防病治病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套用植物、動物、礦物防病與治病的實踐經驗和生產技術,並逐漸形成了獨具維吾爾民族文化特色的藥物學。歷代不同時期的維吾爾藥物學除了論述藥物的藥性理論、臨床功效、主治病症、用藥法則、炮製和製劑方法外,還包括藥物的來源、產地、栽培、採集以及形性品質、真偽鑑別等生產方面的知識。

概述

維藥-雪蓮 維藥-雪蓮

維吾爾醫藥是祖國醫藥學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也是伊斯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維吾爾族人民在防病治病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套用植物、動物、礦物防病與治病的實踐經驗和生產技術,並逐漸形成了獨具維吾爾民族文化特色的藥物學。歷代不同時期的維吾爾藥物學除了論述藥物的藥性理論、臨床功效、主治病症、用藥法則、炮製和製劑方法外,還包括藥物的來源、產地、栽培、採集以及形性品質、真偽鑑別等生產方面的知識。

藥物資源

簡述

維吾爾藥是維吾爾醫防病治病的物質基礎,也是能否保證維吾爾醫療效的重要標誌。豐富的天然資源又是維吾爾藥材的主要來源。維吾爾藥自我國秦 漢以來,經歷代醫藥學家深入研究,不斷增補和完善,據文獻資料記載的就有1000多種植物、動物、礦物藥材,其中最常用的有450餘種。維吾爾醫藥與我國漢族 中醫藥、古埃及、印度、古希臘、古羅馬、阿拉伯、波斯等國的醫藥學又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維吾爾藥資源具有在北非、南歐(地中海)、亞熱帶及北溫帶分布的規律。我國新疆屬北溫帶地區,藥材資源有:

植物類藥材

阿魏 阿魏

1.野生類有:阿魏、鎖陽、大芸、雪蓮、甘草、貝母、麻黃、紫草、菊苣、阿里紅、毒參、藏茴香、刺山柑、園柏、歐洲鱗毛蕨、華松羅、旱梅衣、石花、車前、天仙子、菟絲子、千葉蓍、茵陳、一支蒿、牛至、駱駝蓬、刺糖、心草、藥蜀葵,睡蓮、水菖蒲、茜草等約70種。

2.栽培的種類有:小茴香、孜然、洋茴香、阿育魏、芹菜、蒔羅、黑種草、草紅花、西紅花、芫荽、羅勒、藥西瓜、菘蘭、玫瑰花、薄菏、巴旦杏等30多種。

動物類藥材

羚羊角 羚羊角

海狸香、羚羊角、牛黃、鹿角、鹿茸、熊膽、雪雞、環頸雉、沙雞、蝮蛇、湖蛙、龍虱、家蟋蟀、全蠍等30多種。

礦物藥類

大青鹽、水銀、硃砂、石膏、白礬、硇砂、密陀僧、瑪瑙、滑石、硼砂、磁石、雌黃等約20種,合計150多種,約占維吾爾醫常用藥材的30%。

內地維吾爾藥材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海南、雲南、四川、江蘇、浙江等省區。這些省區屬熱帶、亞熱帶地區,主要有黑胡椒、白鬍椒、蓽茇、訶子、阿勃勒、余甘子、乾薑、薑黃、莪術、蓽茇茄、沉香、西谷米、檸檬、枸櫞、椰子、香茅、巴豆、馬錢子、肉豆蔻、檳榔、草果、丁香、苦楝子、肉桂、高良姜、土茯苓、骨碎補、大黃、黃連、木香、香附等180多種,約占常用藥材的40%。

瑪瑙 瑪瑙

維吾爾藥材在國外主要分布於北非的埃及、南歐(地中海一帶)、亞洲 阿拉伯半島、伊朗、中亞、印度、巴基斯但等國家和地區。主要藥材有:安息香、蘇合香、香沒藥樹、洋橄欖、血竭、乳香、沒藥、沒食子、馬錢子、沉香、海蔥、茄參、蜜蜂花、海狸香、龍涎香、洋乳香、漿果紅豆杉、破布木果、洋菝葜、藥喇叭根、番瀉葉、歐細辛、檀香、西青果、沙龍子、歐當歸、印度當藥、西黃芪膠、非洲醉茄、亞麻車前、尤太石等150多種,約占維吾爾醫常用藥材的30%。

開發利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進步,維吾爾藥研究手段的不斷更新和改進,所取得的大量的新的研究成果,亟待系統的全面的總結。同時也要使傳統的維吾爾藥材走上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商品化和產業化的道路,目前已制定出《維吾爾藥標準》,從而進一步推動了維吾爾藥材的開發套用。目前全疆各地維吾爾醫醫院和從事維吾爾醫藥研究和生產單位,套用現代高科技研究手段研製出許多療效顯著的新製劑約100多個品種,其中,祖卡木沖劑、阿納爾糖漿、庫烏提艾拉壯陽口服液、斯亞坦生髮油、健胃藥茶、克孜勒古力糖膏、複方愛維沖劑、麻迪提里阿亞提丸、驅蟲斑鳩菊注射液、菊苣注射液、松布力口服液、香青蘭糖漿、痔瘡膏、昆都爾蜜膏、雪蓮蝮蛇液、則合莆片、白孜軟膏等20多個品種已取得了生產批准文號。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衛生部衛藥發(1993)第64號文“關於制定民族藥部頒標準的通知”精神,加快維吾爾藥品標準制定工作的步伐,爭取使維吾爾藥品部頒標準能儘快頒布實施。因此我們選擇了臨床套用歷史悠久,療效確切,基源清楚,具有維吾爾民族特色,在維吾爾藥品中有代表性的,又有推廣價值的藥品作為部頒標準的起草品種。無疑,維吾爾藥品部頒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將會大大地促進維吾爾醫藥學的發展。也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壯舉,是發掘、整理、發展、提高維吾爾民族醫藥文化的迫切需要,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歷史任務。

維藥簡史

古代維族祖先的醫藥學基本理論,早已在公元前4世紀前形成,認為整個自然界以至整個宇宙的基礎是由火、氣、水、土四要素的矛盾和組合而構成;而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界中四要素的組合才得以形成,同時也是在其經常的、直接的影響下才能得以維持的。這一唯物的自然觀,後來被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所接受,成了他們整個醫藥學觀點的基礎。希波克拉底青年時代曾生活在黑海北岸的塞種人中間,他在奠定他的整個醫學觀點的基礎的《空氣,水和土》一書寫到自己曾是受益於塞種人的醫藥學。在培里克斯時代,塞種醫師和巫師在希臘很受尊敬。古希臘醫學著作被譯成阿拉伯語以後,其四要素學說就正式成為以後時期的阿拉伯醫學、中亞醫藥學的基礎理論。公元前400多年前塔里木河流域綠州的哈孜巴義編著茴香、堇香、番瀉葉、傷食、食鹽等312種草藥、動物藥及礦物藥性味、功能、主治的藥書,曾吸引了古希臘醫學家非拉圖的來訪使者,希臘國王為得到《藥書》,許諾為塔里木于闐(今和田)人建造官殿。《素問·異法方宜論》記載:“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說明古代維族祖先早就了解藥物的治療作用。況且,套用毒藥(強藥)是用藥水平的較高階段。西漢 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許多西域藥材,其中包括胡桃、胡蒜、胡豆、石榴、紅花、葡萄等。中原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就收載葡萄、胡麻、硫黃、鹿、羊角等西域藥材。《史記》中記載康居國的“浮苡草”,悅般國的“止血藥”,龜茲國的“硫黃、雌黃、胡粉和沙鹽綠”等。《隋書·經籍志》醫方類有書256部,其中5~6部是西域名醫著,如:《西域名醫所集要方》4卷等,可惜早已失佚。其中有幾部是龜茲國(今庫車)名僧鳩摩羅什(公元344~413)所譯著。他於383年開始傳教,並譯佛經,也翻譯了佛教醫學著作,其中包括他母親耆婆(龜茲國王妹妹)的《耆婆五臟論》等。從《神農本草》到唐代《新修本草》共載850種藥,其中首次增添的114種藥物中多數是西域地道貨,如:胡桐淚出車師(即龜茲),綠鹽出焉耆,硇砂出西戎(西域別稱),阿魏出崑崙等。《于闐醫學文獻》,兩份保存基本完好的梵語韻體的醫學文本譯本是Ravigupta的《Sid-dhasaya》和《Jiyakapustaka》。這些文書的兩本摹寫本已為貝利刊布在《于闐語規範》里。于闐醫學文獻發現於古代于闐國早期的祠堂和寺院的遺址上,這些資料的大部分現都保存在德國等國各圖書館。就目前所知,《于闐醫學文獻》和其他于闐資料一樣都出自於7~11世紀。文獻中記述的治病的藥方和藥物,有的是套用葡萄乾的藥方。況且,在此以前流行於公元4~5世紀前鄯善、于闐和龜茲古代王國的去盧文醫書中曾記載的腫脹,結節病,疥癬,懷胎,流胎,肌膚潔白,目潔眼明,及藥物中的酥油、葡萄酒、石榴、茜草、胡椒、姜、小豆蔻、沙糖等都和今天維醫學的病名,藥方基本相同。

公元8世紀,唐天寶年間,于闐古代維吾爾名醫比吉·贊巴·希拉汗應聘入西藏,擔任王室侍醫,曾將自己所著《醫學寶鑑》《傷寒解義》《屍體圖覽》《甘露寶鑑》等10餘種醫書譯成藏文獻給藏王。藏王赤德祖贊(704~754年在位)令人將書集中收藏,統一命名為《王室養生保健全書》。吐蕃王朝第五代藏王赤松德贊(754~797年在位)即位後,繼續以重金延聘各國名醫入藏傳授醫術,編譯醫藥著作,發展藏醫藥學,希拉汗曾與他人合寫《漢地脈診妙法》《消腫神方》《放血鐵蓮》《穿刺巧術》《養身晶珠》等30多部醫藥著作。他告老返回于闐前曾將有關人體解剖測量的書籍和包括諸論治療,切脈秘訣等內容的醫學巨著《黃色比吉經函》一起獻給藏王。這些維醫藥著作對後來的藏醫名著《四部醫典》的產生起了很大的作用。9世紀中葉後期,生活在中國漠北的維吾爾族一部回紇,由於回紇汗國遭受饑荒和疾病,經濟瀕於崩潰,又為黠嘎斯所破,其大部分西遷,同原來就居住在新疆廣大地區操焉耆、龜茲、于闐語的回鶻融合。公元9世紀左右的《回鶻醫學文獻》是反映當時高昌(今吐魯番)回鶻王朝醫學的珍貴資料,其內容包括臨床各科疾病、治療及藥方,療法包括食療、藥療、理療、冷熱敷、灸烙、放血、穿刺、清理傷口、骨折夾板固定、水療、日療及精神療法;藥物中牛角、尿、乳汁、羚羊角、斯迪系……牛、馬、狼、人和兔膽汁、麝香、海狸香、硇砂、胡楊膠、桑椹乾、柴白檀香、葡萄醋、黑胡椒、芝麻、蒜和白鉛粉等。隋唐時代,古代維吾爾醫藥曾經興盛一時,遠傳至西安和東南沿海口岸。揚州是當時的商業城市,西域的僧侶、商人也絡繹不絕來到揚州。揚州高僧鑒真和尚為到日本去傳教,因幾次渡海失敗,患眼疾失明,多方醫治無效,後來曾請到一位西域回鶻醫生給他做了手術後痊癒,重新起航去日本順利地進行傳教。由此可見,當時維醫也有相當高的外科手術技術。維吾爾著名科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醫學家法拉比(公元870~950年)有關醫學的著作有十幾部,有《論自然界》《論人體學》《論神經學》《器官的功能》《論自然物的熱性、寒性,濕性、乾性》等。他以四大物質(四要素)學說論證了自然界和人體生理、病理的變化關係。這不但對推動回鶻醫學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而對他的間接學生伊本·西拿的《大醫典》,甚至阿拉伯、中亞醫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10世紀新疆處於喀拉汗王朝時期,維族開始信奉伊斯蘭教,為此新疆阿圖什設立了“麥德日斯·薩其也”(放光)學堂,它是包括醫學專科在內的綜合性科學院校。該校最著名的維醫外科學家伊麻都丁·喀什格日是受人民尊敬的醫師,他多次奔赴戰場成功的完成了各種外科手術,他高超的醫技和人道主義精神,博得了國王博格拉汗的恩賜,獎給了戰馬和戰刀。他著《注大醫典》《中國菝葜》等專著。雖然,維吾爾族由於喀拉汗王朝中期開始使用阿拉伯字母的察哈台文,許多回鶻文醫著未能保存下來,但從當時的《福樂智慧》《突厥語大詞典》及元代以後維醫專著可驗證有關回鶻醫學大量資料。麻赫穆德·喀格里(1020~1080年)的《突厥語大詞典》中記載的臨床各科疾病,療法及處方用藥的格調與《回鶻醫學文選》一脈相承,如:“給狂犬咬傷的人,服瘋狗的腦就會好”,“對夜尿症,用駱駝肉和大麥混做飯,食用就愈”、“若牙疼,硼砂、麝香混合放在牙上”等上百種療法及藥名。《福樂智慧》的作者優素甫·哈斯·哈吉甫(1009~1070年)不但以長詩形式頌敘了喀拉汗王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嶄新面貌,同時又用醫學思想闡述了人的生、老、病、死與自然界四要素(火、氣、水、土)及人體氣質、體液(膽液質、血液質、粘液質、黑膽質)的平衡有著密切的關係並介紹其治療總則及20種劑型名稱。12世紀初,西遼政權統治新疆至蒙古時期,和田一位著名的維醫學家阿老丁·穆罕木德·和田尼(1150一1222年)著“ZubdatulKawanilIlaj(治療精華)”及“TibbiFitki(法醫)”,手抄本一直流傳至今。同一時期,維吾爾醫名醫賈馬力丁·阿克薩依出生在和田墨玉縣阿克薩依村,他以本村名命名的維醫專著《阿克薩依》於1899年在印度勒克瑙城正式出版,同時作為印度首都德里的伊斯蘭醫學院正式教材用到1929年。該書包括:維醫基礎理論、各科疾病及其治療、藥物及方劑等,是一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的維醫藥名著。

元代的統治階級為了讓更多的維吾爾(回鶻、回回、畏兀兒、哈喇魯)人參政,並滿足他們的要求,對回回醫學也很重視,在大都和上都均設回回藥物院,維藥學家答里麻在1307年(僅19歲)任該院達魯花赤(院長),回回藥物院擴建為廣惠司後,回鶻外科醫生聶只耳是任該司的令君。據庫車17世紀維吾爾名醫《西日甫·本·佳馬力丁·阿吉傳》記載:庫車著名維醫藥學家胡都優木汗·阿吉(1567~1658)1619年參與《回回藥方》36卷的編撰工作。據住在合州釣魚山(四川合州)縣行醫的著名軍醫赤海牙和布魯米希的兒子醫師愛薛(1247~1318年),均是元代維吾爾名醫。《蘇拉赫(明淨)》是維吾爾科學家賈馬勒·卡爾西(?~1322年)在喀什用波斯文撰寫的維醫學辭彙為主的自然、地理、氣象詞典。同一時期居住在中原的維吾爾藥學家薩德彌實有專著《瑞竹堂經驗方》。維醫營養學家忽思慧撰寫的《飲膳正要》是中國古代一部飲食衛生與營養學專著(關於薩德彌實和忽思慧的族別,目前尚有爭論一一本書主編)。和田維吾爾名醫毛拉·阿日甫(1556~1662年)著《DasturulIlaj》(醫療指南);明清時期,維醫藥學知識在漢族中醫藥著作中有了更多的反映。如:明代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阿魏、茜草、硇砂、胡黃連、胡麻、胡桃、胡蔥、鳳梨、茴香、紅花、蓽茇、刺糖、膃肭臍、膃肭獸、返魂香、大尾羊、黃羊、駝、酪、醍醐、羚羊角、金、玉、瑪瑙等100多種。也有眾多維醫名醫著作問世,如:17世紀維吾爾名醫木拉德·拜克著《AgirazTibbi》(醫學之目的),18世紀莎車名醫毛拉那·賽衣非的《木排日勒·庫魯比》,還有19世紀穆罕木德·熱依木·沙·布瓦的《滿百依·福瓦依》,賽依德·穆合塔爾·布拉克·拜克的《提比·西法》,霍加·熱衣木·阿洪的《提比·充》,奧斯滿·拜克的《夏拉依提·斯海提》,木拉德·拜克的《塔吉日巴提·提比也》,毛拉·玉素甫的《特日庫力·依拉吉》,買買提明的《孜亞奧力·庫魯甫》及喀什名醫拜德爾丁·蘇皮·阿洪的《XifailKulub》(如意療法),等等。

近代,喀什、和田、吐魯番地區有過不少有名望的維醫藥學家,對維醫的延續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如:維醫學家太吉力(1848~1927年)的醫學專著《太吉力驗方》,1899年於喀什出版。還有許多手抄本至今散失在一些維醫家手中。他創辦的醫學堂,經他教授出的徒弟和學生中,許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維醫事業發展的奠基人。如:喀什的玉素甫·阿吉,葉城的賽依汗,皮山的馬蘇·阿吉,和田的吐爾迪·阿吉等。維醫藥學經過2500多年漫長而艱難的積累,不但為東西方醫藥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同時也吸收他們的精華,終於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獨有特色的理論體系。即:四大物質學說、氣質學說、體液學說、力學說、健康學說、疾病學說等解釋人體與外界的相互辯證關係,創立了一套診治疾病的治療學說。

四大物質學說包括火、氣、水、土;氣質學說包括8種正常氣質(熱、濕、寒、乾、乾熱、溫熱、溫寒、乾寒)和8種異常氣質;體液學說包括正常體液(4種)和異常體液(4種);力學說包括生命力、精神力(12種)和自然力(7種);健康學說包括健康必須11種因素;疾病學說包括氣質失調疾病(體液型及非體液型各8種)、形狀改變型疾病、結構損傷型疾病及病級、病期、病危等;診斷學說包括七診(即除瞭望、聞、問、切診外還有尿診、便診和痰診);治療學說包括護療、食療、藥療、手療等4大療法。藥物學說包括草藥、動物藥、礦物藥及其藥物性味(將藥性分為乾、熱、濕、寒及乾熱,濕熱、濕寒、乾寒,並將藥物性味分1、2、3、4級)、矯正藥、代用藥等;製劑學說包括劑型,劑型分為膏狀製劑(糖膏、蜜膏,苦膏、解毒膏、粗膏、仁膏、情舒膏、花膏、含膏、軟膏、敷膏)12種,硬狀製劑(片劑、小丸、肛門栓劑、耳鼻栓劑、陰道栓)5種,散狀製劑(內服散、牙粉、眼粉、吹粉、口腔粉、沖劑)6種,液狀製劑(糖漿、蒸露、果漿、煎湯、浸泡液、粘液、鼻聞液、洗腳液、油劑、灌腸液、滴液、酸液、注射液、口服液等)20多種,共60多種。各種製劑均有屬性(乾、濕、寒、熱及乾熱、濕熱、濕寒、乾寒),並且屬性具有特定方法計算的性級,如:1、2、3、4級。

內科疾病多以內服藥為主,非體液型氣質失調疾病採用調正法,體液型氣質失調疾病首先採用致病體液成熟法,第二步用致病體液排泄法,第三步才用主藥根治法。還有熏藥、坐藥、放血、冷熱敷、日光浴、溫泉浴、埋熱沙等20多種療法。對肝膽疾病、消化疾病及白癜風、糖尿病、血管硬化性心臟病等有較高的療效,在外科方面,在服藥的同時採用烙法、熱罨、披獸皮、結紮、手術、針刺、按摩、手法復位等20多種療法。常用藥已達800多種,製劑400多種,維吾爾醫藥學深受當地人民的歡迎,它在民族繁衍和衛生保健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近代,由於西洋醫學的輸入,維醫藥學與中醫藥學一樣也面臨受排擠、歧視,甚至滅亡的境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維吾爾醫藥學獲得了新生。特別是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州、市、縣創辦了48所維醫醫院或西醫醫院內開設維醫科,還創立了新疆維醫專科學校和新疆維醫研究所,開展了醫、教、研工作。有名望、真才實學的維醫人員被授予相應的職稱,鼓勵他們帶徒弟,總結經驗,著書立說。新疆維醫研究所同自治區、喀什、和田、吐魯番4家維醫醫院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對劑型改革、白癜風、糖尿病、冠心病進行了研究,已取得較好的成果,其中治療白癜風的成果榮獲新疆科學大會“優秀科研成果獎”。這些辛勤耕耘的科技成果,都離不開維醫前輩的共同努力,他們為發展維醫藥事業留下了寶貴財富。如:已故的喀什維醫醫院創建人玉素甫·阿吉生前編著的《卡祖農》(小醫典),已故和田維醫醫院吐迪·買買提醫師編著的《維醫治療手冊》及已故吐迪·阿吉維醫主任醫師的《維醫處方集》,已故阿圖什維醫沙木沙克主任醫師著《骨傷科治療學》,已故的烏魯木齊維醫醫院(現自治區維醫醫院)主要創建人之一巴義·阿洪主任醫師著《維醫常識》等

醫書已出版發行。新疆衛生廳主編由新疆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有《維醫常用藥材》《維醫常用製劑》及維醫中專、大專基礎理論、內、外、婦、兒、五官科等一套11本教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的統一安排,新疆衛生廳的支持下完成了《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維醫藥學分卷》的編寫、出版任務,其中第二冊榮獲首屆中國民族圖書一等獎。新疆維吾爾醫研究所主辦的《維吾爾醫藥》雜誌榮獲全疆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維醫電腦診治系統榮獲全國中醫藥博覽會“神農杯”獎,等等。

維吾爾醫藥學象一顆明珠鑲嵌在中國的醫藥學寶庫之中,光輝燦爛,為保證中國各族人民的健康事業繼續做出貢獻,並將會為全人類的保健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