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指數

經濟指數

經濟指數主要包括商品指數、股市指數等。國際商品指數不但在商品期貨市場、證券市場領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也為巨觀經濟調控提供預警信號。研究發現,商品指數大多領先於CPI和PPI。商品指數走勢和巨觀經濟的走勢具有高度的相關性。當經濟進入增長期,商品指數就會走出牛市行情;當經濟進入萎縮期,伴隨而來的就是商品指數的熊市。從這個角度看,商品指數的走勢成為巨觀經濟走向的一個縮影。

其他常用經濟指數

PMI指數

PMI指數英文全稱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中文翻譯為採購經理指數

反映了經濟的變化趨勢.

CPI指數

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5元的貨品及服務。

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

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PPI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一、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二、中間階段:商品尚需作進一步的加工;三、 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續。

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GDP指數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港台地區有翻譯為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

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P(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巨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

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Monetary Aggregates) 是指某一時點一個國家流通中的貨幣量。它是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貸系統、企事業單位金庫中的貨幣總計。貨幣供應量是影響巨觀經濟的一個重要變數。它同收入、消費、投資、價格、國際收支都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是國家制定巨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依據。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從需求方面看,主要決定於貨幣供應量是否適度。

人們一般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不同的層次加以測量、分析和調控。實踐中,各國對M0、M1、M2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是根據流動性的大小來劃分的,M0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M2的流動性最差。

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

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鬆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

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