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水滸傳

結水滸傳

《結水滸傳》,是由清朝的作者俞萬春所寫的一本反動文學的小說,本書原名為《蕩寇志》。全書圍繞著“但明國紀寫天麻”為主題,對封建統治者歌功頌德,對起義的梁山泊好漢們惡毒地詛咒。

在我國小說史上,《蕩寇志》可算是反動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這部小說的作者俞萬春,是清朝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他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英雄好漢,緊接被金聖歎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108將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自取其書名為《蕩寇志》。
作者死後,為了利用《水滸傳》的社會影響,統治階級把書名改為《結水滸傳》,以廣招徠,誘人購讀。
作者寫此書總共用了22年時間,可謂苦心孤詣,慘澹經營,不遺餘力。
全書圍繞一個中心主題,即所謂“但明國紀寫天庥”。書中,作者連篇累牘地、肉麻地歌頌封建統治階級,惡毒地污衊詛咒起義陣營。在書中,梁山泊的英雄好漢們全成了面目可憎、屢戰屢敗的反面人物,而統治階級及其爪牙走狗一個個則成了大義凜然、戰無不勝的英雄好漢。
儘管如此,這部作品不失為一種難得的反面教材,對我們有兩點借鑑。
一是在藝術作品的思想性與真實性的關係上,它對我們有反面的借鑑作用。懷著與社會前進方向相背離的政治觀、倫理觀,是不可能不歪曲社會的本質真實的。藝術的生命力在於高度概括反映社會真實,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蕩寇志》雖然舞文弄墨,在表現技巧和細節上很是下了一些功夫,但總的藝術效果卻即不真,又不美,乖張暴戾,矯揉造作,與廣大民眾的審美觀格格不入。
二是客觀地講,這部作品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和長處。
例如書中寫陳希真父女受高太尉迫害,棄家出亡,路過風雲莊等片斷,反動的政治說教沒有壓倒患難相恤的真情實感,便覺文情交至,頗能動人。書中塑造的陳麗卿和劉慧娘兩個女性形象,一文一武,也頗有個性特徵。
又如作者知道一點我國古代的科技知識,又接觸過一些西方的先進技術,小說在傳統的鬥武藝、鬥法術之外,又穿插進斗器械、鬥技術,也算得是別開生面。從行文布局、造語設景的寫作技巧方面,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獨具匠心。確實有如魯迅先生說的“在同類小說中,蓋差為佼佼者矣”。
另外指出,書中避清朝皇帝之諱甚嚴,如道光皇帝名寧,不僅“寧可”改為“凝可”,且將梁山英雄金槍手徐寧改名為“徐凝”;關羽被清廷敕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作者竟認為強盜就不配姓關,將梁山大刀英雄關勝改姓為“寇”,甚為可笑。不過現在都改正過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