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鰭方口䰾

紅鰭方口䰾

紅鰭方口䰾(學名:Cosmochilus cardinalis)為鯉科方口䰾屬的魚類。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紅鰭方口䰾
拉丁種名 cardinalis
物種代碼 052992690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拉丁亞目名
中文亞目名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亞科名 Barbinae
中文亞科名 䰾亞科
拉丁屬名 Cosmochilus
中文屬名 方口䰾屬
拉丁亞種名
命名人 Chu et Roberts, 1985
原始屬
原始文獻 Proc. Calif. Acad. Sci. 44(1):1-7.
模式產地 西雙版納
俗名 bafei
英文名
生境
海拔上限
海拔下限
特有種
國內分布 瀾滄江下游主河道
國外分布
備註
資料來源 雲南魚類志[上冊]:162-163.

分類地位

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䰾亞科Barbinae

識別特徵

體近長菱形;頭小,口下位,下頜前緣平。吻褶發達,但未包住上唇;吻部在吻須基部處有一缺刻,將吻褶分為3葉。吻須與口角須各l對,均發達。側線鱗46-48。背鰭硬刺強大,其長顯著長於頭長,後緣具深鋸齒,胸鰭末端伸達腹鰭起點。生活時全身銀自,鰓蓋金黃色,背鰭及尾鰭外緣有黑色窄邊。

分布

現知本種僅見於瀾滄江下游主河道,上至思茅的小黑河口,下至景洪勐罕。

生活環境及習性

棲居江河灣塘,水流回緩處。攝食底棲無脊椎動物。一般體250-350 mm,體重可達2kg。

種群現狀

1973年在景洪、勐罕及思茅的小橄欖壩等地共採到標本14尾,90年代調查發現,分布區已縮小,下游景洪一帶極少見,在思茅小橄欖壩上下仍有發現,2002年兩次調查,只採到1尾標本。

保護價值

為雲南瀾滄江下游特有種,該屬也是我國鮑亞科中僅見於雲南的一個屬。個體中等大,外觀艷麗,是許多常見魚類無法比擬的,具有較高的潛在開發價值。

致危因素

自從瀾滄江——湄公河航道開通以後,船隻往來瀕繁,干擾了魚類的生活環境;同時方口鈀本身又是哺撈的重要對象,形成分布區縮小並向有限的上游退縮,已處於易危狀態。

鯉形目百科(二)

鯉形目是魚綱中很多種淡水魚的通稱,一般具有圓鱗,包括三個亞目15科。
厚唇裸重唇魚
黑體雲南鰍
黑斑雲南鰍
紅唇薄鰍
黑尾近紅鮊
黃河雅羅魚
黃河鮈
花斑裸鯉
黃尾鯝
黃河高原鰍
黑龍江花鰍
紅鰭方口䰾
忽吉圖高原鰍
厚唇魚
花斑副沙鰍
黃線薄鰍
黃皮鯉
河口光唇魚
黑鰭鰁
黑龍江鰟鮍
橫紋南鰍
河口華鯪
後鰭薄鰍
黃河裸裂尻魚
黑龍江泥鰍
花尾纓口鰍
海南原纓口鰍
厚唇原吸鰍
橫斑原纓口鰍
黃果樹爬岩鰍
卷口魚
尖頭金線䰾
尖裸鯉
金線䰾
寬紋南鰍
寬鰭鱲
寬頭雲南鰍
遼寧棒花魚
鱗頭鰍
瀘溪直口鯪
路南金線䰾
亮銀鮈
裸腹肓䰾
鄭氏間條鰍
中國結魚
中華倒刺䰾
壯體沙鰍
林氏細鯽
凌源鮈
綠鰭魚
隆頭高原鰍
卵形白甲魚
瀾滄江華平鰍
練江擬腹吸鰍
犁頭鰍
裸腹原纓口鰍
墨脫四須䰾
美麗沙鰍
縣高原鰍
墨脫裂腹魚
麥氏波魚
蒙古紅鮊
南方白甲魚
擬赤梢魚
南方鮈
擬鯰高原鰍
南定南鰍
南方裂腹魚
擬硬刺高原鰍
擬平鰍
擬腹吸鰍
怒江爬鰍
平鰭鰍鮀
平頭鰍
片唇鮈
平口鮈
潘氏鰍鮀
盆唇華鯪
葡萄條鰍
平舟原纓口鰍
彭氏間吸鰍
彭氏爬鰍
埔里華吸鰍
平鰭裸吻魚
青海湖裸鯉
泉水魚
邛海白魚
奇額墨頭魚
犬首鮈
翹嘴紅鮊
三角魴
散鱗鏡鯉
少鱗白甲魚
中華花鰍
穗唇須鰍
四川白甲魚
三角鯉
雙江條鰍
雙須葉須魚
斯氏高原鰍
嵩明白魚
四川華鯿
四須盤鮈
似鱤
雙孔魚
條鰍
條紋沙鰍
圖們江中鮈
條紋墨頭魚
透明金線䰾
台細鯿
吐魯番鱥
條紋似白鮈
泰國南鰍
唐魚
原鯉
無須鱊
武昌副沙鰍
須鱲
小鰁
細紋似鱤
小眼高原鰍
新疆大頭魚
稀有鮈鯽
西昌白魚
稀有南鰍
興凱銀鮈
銀刺䰾
圓吻鯝
雲南沙鰍
異鰾鰍鮀
隱鱗裂腹魚
岩原鯉
銀飄魚
異鱲
宜昌鰍鮀
雲南鯝
雲南四須䰾
雲南華鯪
直口鯪
錐吻南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