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以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最高。 糖尿病人動脈硬化,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患病率均較非糖尿病人高4~5倍。 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所造成的後果是嚴重的,因此,一定要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是指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基底動脈、腎動脈及周圍動脈等動脈粥樣硬化。其特點是內皮破損,中層(平滑肌)細胞增殖而增厚,脂類(膽固醇酯、磷脂、甘油三酯等),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硬化、冠心病和腦血管病變,均較非糖尿病患者高5倍。在歐美各國,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大血管病變,其中約有1/3的患者死於冠心病,其特點是發病早,病情重。

致病機理

糖尿病大血管病變主要是大中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發生病變的血管壁有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斑塊中有脂質如膽固醇等沉積,使血管腔狹窄、堵塞。由於動脈血管中循環著攜帶有氧氣的血液,若供應某一器官組織的血管腔狹窄,則該器官組織發生缺血、壞死。如果發生在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則導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塞;如果腦血管動脈粥硬化,則會發生腦梗塞,以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多見;如果在下肢動脈,會出現下肢疼痛、間歇性跛行甚至下肢潰瘍、壞死。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以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最高。糖尿病腎動脈硬化導致的尿毒症,在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中,亦占主要地位。可見糖尿病性腎病與心血管病已成為威脅糖尿病患者生命的兩大併發症。此外,並發腦血栓形成及腦動脈硬化者也不少見,雖然不一定造成死亡,但會留下後遺症。

大血管病變在非糖尿病人中也可發生沉積成斑塊和彈力層的碎裂。但與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人動脈硬化發病較早、發展較快、病情較重、病死率高。糖尿病人動脈硬化,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的患病率均較非糖尿病人高4~5倍。約70%~80%糖尿病患者死於糖尿病的大血管病變。其中糖尿病合併冠心病、心肌梗塞、急性腦血管病及糖尿病腎病腎衰是糖尿病的三大主要死亡原因。

病症症狀

通常血管狹窄至3/4時才有臨床症狀;血管狹窄從輕度到重度(3/4)約需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則血管病變持續緩慢進展,在相當漫長的時間內,患者自己或許沒有明顯異樣的感覺,等到出現症狀時已是晚期。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達標是要付出昂貴的代價的。據統計,心腦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首位死因;而糖尿病足則是非外傷性截肢的首要病因。所以,嚴格控制血糖,早期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對於提高糖尿病患者長期的生存率,減少致殘率和死亡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所造成的後果是嚴重的,因此,一定要控制糖尿病。人們再飲食中可適當增加植物油、禽類脂肪,限制豬油、羊油、牛油等動物脂肪的攝取,這些都是預防動脈硬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包括冠狀動脈硬化,腦動脈硬化,腎動脈硬化及下肢動脈硬化,由於血脂高、血糖高、血液沾度高,極易發生粥樣硬化,是糖尿病病人患冠心病發生和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冠心病主要表現為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糖尿病病人的高血壓發病率為35%-40%,較不是糖尿病的人高出5-10倍,伴高血壓者常有頭暈、頭痛、煩燥易怒、失眠、多熱等表現。

病症治療

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
一些包括4S在內的臨床研究顯示用大劑量HMG-CoA還原酶抑制劑降低膽固醇可有效降低已知或未知患缺血性心臟病的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事件和死亡率。藥物治療的益處在2型糖尿病人中顯得更一些。2型糖尿病病人另一種常見的血脂異常是甘油三酯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總膽固醇水平可以無明顯變化。可以用在糖尿病動脈粥樣干預試驗(DAIS)研究中被證明有效的貝特類降脂藥糾正這一紊亂,但它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數據還有限。不要忽略了改善生活方式這一措施。(為了更大限度地減少大血管病變的危險性,應以所有可治療的危險因子進行嚴格的控制。只是著重血糖的控制是錯誤的)

疾病防治

(1)及早發現並有效控制糖尿病。

(2)有效控制高血壓

(3)選用保護血管、溶解血栓的藥物,如常期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番生丁及活血化瘀的中藥等。

(4)一旦發生腦血管意外或心臟病的臨床表現,要及時就診,對症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