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釋義:穀子,子實去殼後為小米; 泛指穀物。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拼音: zī 注音: ㄗ
繁體字:粢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造字法:形聲
簡體部首:米 部首筆畫:6 總筆畫:12
筆順:捺橫撇折撇捺捺撇橫豎撇捺
五筆86:UQWO
五筆98:UQWO
五行:火
UniCode:U+7CA2
四角號碼:37904
倉頡:IOFD
GBK編碼:F4D2
規範漢字編號:7547

基本解釋


zī ㄗˉ
◎ 穀子,子實去殼後為小米。
◎ 泛指穀物。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米,次聲。本義:古代供祭祀用的穀物)
(2) 稷,即穀子 [millet]
粢,稷米也。——《玉篇
(3) 又如:粢糲(粗劣的飯食)
(4) 特指祭祀用的穀物 [grain for sacrificing]。如:粢食(古代祭祀時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飯食);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內以供祭祀的穀物)
(5) 穀類的總稱 [various kinds of grain]
上帝之粢盛於是乎出。——《國語
一種以蒸熟的米飯搗碎做成的餅狀食品。周代時已有。糯米、粟米皆可做粢。後世稱為糍糕糍飯、糍粑、糍團等,形狀、做法亦各有別。《周禮.天官.籩人》:“羞籩之實,糗餌、粉粢。”《列子.力命》:“食則粢糲。”殷敬順釋文:“蓋謂粗舂粟、麥為粢、餅食之。”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馬行街鋪席》:“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糍糕、糰子、鹽豉湯之類。”清顧祿《清嘉錄.八月.糍團》:“二十四日,煮糯米和赤豆作團祀社,謂之糍團。人家小女子皆擇是日裹足,謂食糍團纏腳能令脛軟。”蔡雲《吳歈》云:“白露迷迷稻秀勻,軟團戶戶已嘗新。”《湘西風土誌》:“糯糍粑,系糯米飯就石臼中杵如泥,壓成團形,形如圓月......土人苗民皆喜之。”

漢語字典

[①][zī]
[《廣韻》即夷切,平脂,精。]
亦作“1”。
(1)穀物名。即稷。
(2)穀物總稱。
(3)特指祭祀用的穀物。
[②][jì]
[《集韻》才詣切,去霽,從。]
通“齊4”。

音韻參考

[上古音]:脂部精母,tziei
[廣 韻]:即夷切,上平6脂,zī,止開三平脂A精
[平水韻]:上平四支
[粵 語]:zi1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拼音是c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