鶿

鶿

鶿是一個漢語詞,讀音是cí,偏旁部首是鳥,共14畫。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基本信息:

拼音:cí

注音:ㄘˊ

簡體部首:

部首:鳥

部外:9

總筆畫:14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形聲;從鳥、茲聲

統一碼UNICODE:U+9E5A

五筆:UXXG

倉頡:TIPYM

鄭碼:UAZR

四角:87727

筆順:丶ノ一フフ丶フフ丶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釋

●鶿(鷀)

cíㄘˊ

◎ 〔鸕~〕見“鸕”。

方言集匯

◎ 粵語:ci4

English

cormorant

詳細解釋

◎鶿

(1) 鷀、鶿cí

(2) ——見“鸕鶿”

白鷺鶿

【唐】李白

白鷺下秋水,

孤飛如墜霜。

心閒且未去,

獨立沙洲傍。

詩意:不閒…………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中】【鳥字部】鶿

《廣韻》疾之切《集韻》《韻會》牆之切《正韻》才資切,音茲。鸕鷀,水鳥。《埤雅》鳥似鶂而黑。一名鷧。《爾雅·釋鳥》鶿鷧。《郭注》鸕鷀也。李時珍曰:韻書盧與茲皆黑也。此鳥色深黑,故名。鷧者,其聲自呼也。

又名水老鴉。

又名烏鬼。《夔州圖經》夔州人以鸕鶿捕魚,謂之烏鬼。《杜甫·遣悶詩》家家養烏鬼。《楊孚異物志》鸕鶿能沒於深水,取魚而食之,不生卵,而孕雛於池澤,旣胎而又吐生,多者生七八,少生五六,相連而出,若絲緒。《正字通》鸕鶿,俗呼慈老,人畜之,以繩約其嗉,才通小魚,其大魚不可下,時呼而取之,復遣去。觜曲如鉤,喉熱如湯,魚入喉卽爛,味不美。

又《廣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孜。義同。

說文解字

【卷四】【鳥部】鷀

鷀也。從鳥茲聲。疾之切

說文解字注

(鷀)鷀也。從鳥。茲聲。疾之切。一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鶿ʔsɯ說文作鷀
鶿說文作鷀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鶿疾之平聲三等開口上平七之dzʱidzĭədziədziedzɨdzɨdzɨci2zidzio鸕鶿鳥亦作鷀不卵生口吐其鶵又子之切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鶿 ꡐꡜꡞ tsʰidzɿ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鶿支思開支思陽平開口呼tsʰɿ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鶿才資二支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六師史四陽平鸕鷀水鳥

拼音是ci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