堲,漢字之一 拼音: jí 筆畫: 10 部首: 土 部首筆劃: 3 釋義: ◎ 蠟燭的餘燼。 ◎ 古通“疾”,憎恨。

基本信息

jí 1.燒。 2.燭芯的灰燼。
基本信息
注音:ㄐㄧˊ,部首:土,部外筆畫:7,總筆畫:10
五筆86:VCBF,五筆98:VBFF:倉頡:ALG,鄭碼:XOYB,
筆順編號:5115452121,四角號碼:7710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832
基本字義
1.
2.古通“”,憎恨。
康熙字典
【醜集中】【土字部】堲
《廣韻》《集韻》$古文垐字。注詳六畫。 又《廣韻》子力切《集韻》疾力切《韻會》《正韻》子悉切,$音卽。《書·舜典》朕堲讒說殄行。《注》堲,疾也。 又《集韻》節力切,音畟。火熟曰堲。《禮·檀弓》夏後氏堲周。《注》堲者,冶土為扊,而四周於棺之坎也。 又火之餘燼曰堲。《管子·弟子職》左手秉燭,右手摺堲。堲字原刻上從卽。
說文解字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古文垐。見於經者,曰夏後氏堲周。注云。火熟曰堲。引弟子職右手摺堲。是鄭與許異也。從土卽。古次卽同在十五部。而次古讀如漆。故卽聲後改為次聲。而唐書叚堲為疾也。今音疾資切。虞書曰。龍,朕堲讒說殄行。堯典文。虞當作唐。說在禾部。堲,疾惡也。此釋經以說叚借。謂堲卽疾之叚借。如?席為竹蔑之叚借,作ᚽ為好之叚借也。古音讀如疾。廣韻子栗將七二切。是也。徐仙民讀在力反。乃失古義矣。

拼音是c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