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口魚科

管口魚科

管口魚科為輻鰭魚綱棘背魚目的其中一科,本科魚類分布於世界三大洋海域,深度為由表層至水深100米。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管口魚科(Aulostomidae): 體呈長桿狀;略側扁。吻部長,為長管狀。口位於吻端,斜裂;上頜無齒,下頜前方具細齒,鋤骨齒略延延;下頜有一須。體被小櫛鱗背鰭硬棘部由VIII至XII個分離之小棘合成,軟條22—27;臀鰭無硬棘,軟條部與背鰭軟條部相對,位體之後半部,軟條23—28;腹鰭位體中央略後方,軟條6;胸鰭圓而小,具軟條17;尾鰭菱形或圓形。全世界共1屬,可能有3種。熱帶礁區的中大型魚類,常以頭部向下的姿勢隱蔽自己。具特殊的覓食方法,即利用其管狀的吻部,如吸管般的吸食小型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等為生。體色會隨環境略有變化,當其欲進行捕食時,體色會變暗,以垂直方式來接近被掠食者。有時也會借著依附其它大型魚類如鸚哥、須鯛等的身邊共游,捕食不注意防備的小魚。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及大西洋的熱帶海域。

..

 管口魚科(Aulostomidae): 體呈長桿狀;略側扁。吻部長,為長管狀。口位於吻端,斜裂;上頜無齒,下頜前方具細齒,鋤骨齒略延延;下頜有一須。體被小櫛鱗。背鰭硬棘部由VIII至XII個分離之小棘合成,軟條22—27;臀鰭無硬棘,軟條部與背鰭軟條部相對,位體之後半部,軟條23—28;腹鰭位體中央略後方,軟條6;胸鰭圓而小,具軟條17;尾鰭菱形或圓形。全世界共1屬,可能有3種。熱帶礁區的中大型魚類,常以頭部向下的姿勢隱蔽自己。具特殊的覓食方法,即利用其管狀的吻部,如吸管般的吸食小型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等為生。體色會隨環境略有變化,當其欲進行捕食時,體色會變暗,以垂直方式來接近被掠食者。有時也會借著依附其它大型魚類如鸚哥、須鯛等的身邊共游,捕食不注意防備的小魚。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及大西洋的熱帶海域。
 

 分類:刺魚目

種類:台灣地區計有魚種1種
生態:熱帶礁區,吸食小型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等為生。
管口魚科魚類體呈長桿狀,但並非圓柱形,而是有點側扁。吻部也是細長管狀,像一隻長長的吸管,口位於吻的前端,口形由前面向後斜裂。上頜沒有牙齒,下頜前端有細小的牙齒,下頜有一對短須。管口魚的魚鱗屬於小櫛鱗。
由側面觀察管口魚,背鰭硬棘部由8-12個分離的小棘組合而成,背鰭軟條則有22-27條,軟條前方高起,略似垂直三角形一般到尾部逐漸低矮。臀鰭無硬棘,軟條的部分則與背鰭軟條部上下相對,都位於身體的後半部,臀鰭的軟條有23-28條。腹鰭的位置在魚體的中央偏後方,有六條軟條。胸鰭由十七條軟條組合而成,形狀圓小。尾鰭則屬圓形或菱形。至1994年止,全世界發現的管口魚的可能有3種,而台灣的紀錄僅有1屬1種。
管口魚科魚類分布於印度-太平洋與大西洋的熱帶礁區,屬中大型的魚類,常以頭部向下,類似倒立的姿勢隱蔽自己。覓食時即利用它的長吻,像吸管般吸食小型無脊椎動物與小魚。體色會隨著環境而略有變化,當其欲進行捕食時,體色會變暗,以垂直倒立的方式來接近被掠食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