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骨骨幹結核

手足短骨骨幹結核較為常見。病人多為10歲以下兒童,成年人和老年人少見,病變也常多發。

發病原因 結核桿菌由血循環侵犯短骨骨幹而致病。

基本信息

病因

3短骨骨幹結核

(一)發病原因

結核桿菌由血循環侵犯短骨骨幹而致病。

(二)發病機制

短骨骨幹結核一般多以增生為主,而溶骨性破壞改變則相對較少。此時主要表現為骨皮質膨脹、變薄,髓腔多呈擴大狀,且死骨形成較多,易侵及關節。當膿腫破潰形成竇道時,則易繼發混合感染而使病理改變同時具有化膿性骨髓炎的特點。本病在手上以第1、2、3掌骨和指骨發病率較高,而在足部則以第1跖骨及趾骨為多發。

症狀

短骨骨幹結核短骨骨幹結核
本病發病早期,局部症狀多較輕微;隨著病程進展,病骨周圍組織逐漸腫脹,並出現疼痛及壓痛。當侵及關節時,則關節可有腫脹、疼痛及活動受限,並可形成竇道。
根據病史、臨床所見及X線片特點等,本病的診斷多無困難。

檢查

由於為短骨幹結核,紅細胞沉降率常不增快。
X線平片表現為骨膜增生及新骨形成,同時髓腔逐漸擴大,骨皮質膨脹變薄,可有死骨形成。但在老年患者新生骨多不明顯,有時可出現病理性骨折。一般勿需行CT及MRI檢查。

鑑別

短骨骨幹結核短骨骨幹結核

應注意與以下疾患進行鑑別。

1.化膿性骨髓炎 多有明確的外傷史或軟組織感染史,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且多較明顯;呈急性炎症特徵。

2.痛風 本病臨床並非少見,且有發作性疼痛。在發作期,局部皮膚呈紅腫狀,X線片示在短管狀骨的骨端有蟲蝕樣溶骨性破壞,但無骨膜反應。化驗檢查血尿酸高於50mg/L。

3.跖骨頭壞死症 臨床上多見於20歲左右的女性青年,以第2跖趾關節腫痛為主要症狀。X線片上顯示第2跖骨緻密及扁平,且有增生現象。

4.內生軟骨瘤 局部軟組織無炎性症狀。X線片雖示有溶骨性破壞,但無骨膜反應,且瘤內有鈣化點。

5.疲勞骨折 主要見於長途行軍或步行之後,無軟組織腫脹征,多見於軍人及野外作業者。X線平片顯示第二跖骨頸部局限性骨膜增生及骨折線。

6.纖維異樣增殖症 臨床上偶可發現,主要表現為軟組織腫脹,X線片見病骨髓腔變大及骨皮質變薄。

治療

(一)治療

1.非手術療法 早期可選擇非手術療法,包括異煙肼口服及100mg局部注射(每周1次,連續3個月)。患肢可用石膏托固定1~3個月,多能治癒。

2.手術療法 當非手術療法無效或局部膿腫明顯、已有死骨形成時,可在骨表面或深部刮除病灶及死骨。術中操作應小心,切勿傷及肌腱、血管與神經。術後用石膏托固定3~6周,繼續用抗結核藥物半年至1年。

(二)預後

經治癒後,一般預後良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