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陵[金]

睿陵[金]
睿陵[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睿陵位於阿城市上京會寧府遺址西側約300米處。為金太祖阿骨打之墓。封土高約10米,俗稱點將台,周長百餘米。金初建有寧神殿。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為金朝開國皇帝,1115年即位,定國號“大金”,年號“收國”,定都會寧。太祖在位九年,天輔七年(1123年)九月在伐遼途中病逝,始葬於此。“金初無宗廟。天輔七年九月,大祖葬上京宮城之西南,建寧神殿於陵上。”寧神殿又稱“大祖廟”,或稱阿骨打廟。皇統四年(1144年)後又改葬胡凱山(和陵)。貞元三年(1155年)又改葬於大房山(在今北京房山區),號睿陵。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圖)睿陵[金]大房山睿陵[金]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公元1068――1123年)。女真名阿骨打,漢名旻。世祖劾里缽第三子,母拿懶氏。遼天慶五年(1115年)稱帝,時年48歲。在位9年(1115-1123年),年號收國、天輔。天輔七年(1123年)病死,享年56歲。謚聖武元帝,廟號太祖,葬睿陵。阿骨打死後,原葬於東北海古勒城西,位於龍江阿城金上京會寧府遺址西側約300米處。陵寢寧神殿毀於金末,今僅存陵址。陵冢是土台形,高約10米,周長百餘米,俗稱“斬將台”。陵上尚有殘毀柱礎,綠釉琉璃瓦,灰色雕磚和布紋瓦等。海陵王貞元三年(1155年)又改葬於大房山。金太祖阿骨打睿陵位於北京房山九龍山正中“龍脈”下,向南正對主陵區神道。其西北殘存清代修太祖陵時遺留的大寶頂。實際太祖陵應在大寶頂東南15米。2002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發掘,編號2002FJLM6。地官東西長13、南北寬9.5、深5.2米。地宮內瘞葬四具石槨,其中一具殘留槨東壁,雕刻祥雲團龍紋;另有一具完整的青石雕祥雲鳳紋石槨。該地宮內墓主人應是金太祖阿骨打及皇后。發掘資料表明。金太祖阿骨打陵地官內出土四具石棺槨,除青石雕刻龍紋石槨被砸毀成碎片。其餘均完整保留。

墓主簡介

(圖)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完顏阿骨打(1068—1123)即金太祖。金王朝的創立者。女真族完顏部首領。12世紀初統一各部,並多次打敗遼國。遼天慶五年(1115)稱帝,建國號金。曾命人創製女真文字。金太祖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聖武元皇帝,中國金朝開國皇帝。金太祖。女真名完顏阿骨打,又名完顏旻,習稱阿骨打。按出虎水(今黑龍江哈爾濱東南阿什河)女真完顏部人。祖父烏古逎、父劾里缽世為完顏部首領,遼授予節度使稱號。叔父頗剌淑、盈歌相繼擊敗女真諸部,組成部落聯盟,任聯盟長。遼乾統三年(1103),盈歌死。阿骨打長兄烏雅束任聯盟長,天慶三年(1113)病死。阿骨打參與對女真各部的戰爭,屢有戰績,繼任聯盟長,稱都勃極烈,次年遼授為節度使。天慶四年,起兵反遼。攻占混同江東的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南小城子);又於出河店(今黑龍江肇源西南)大敗遼軍,乘勝連破賓州(今吉林農安東北紅石壘)、祥州(今吉林農安境)、鹹州(今遼寧開原老城鎮)等地。天慶五年(1115年)正月,建國號金,年號收國,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子)。九月,統率金兵攻克遼北方重鎮黃龍府(今吉林農安)。十二月,於護步答岡(今黑龍江五常以西)破遼天祚帝親征大軍。收國二年,奪取遼東半島東部地區。同年十二月,加號大聖皇帝(太祖),次年改年號為天輔。

阿骨打把猛安謀克制度改為軍事行政組織。皇帝設立勃極烈(相)輔政。天輔三年(1119),頒行女真文字。四年,再次率軍攻遼,占領遼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波羅城)。與宋相約夾攻遼,滅遼後,燕京地歸宋。五年,因遼都統耶律余來降,得知遼國內虛實,遂下詔興師滅遼。六年,攻占遼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城)、西京(今山西大同)等地,遼天祚帝西逃夾山(今內蒙古土默特右旗西北)。阿骨打親自統軍占領遼南京析津府(燕京,今北京),派兵追擊天祚帝。七年,把擄掠一空的燕京六州按原約交與宋。當年八月,領兵返回上京,行經部堵濼西行宮病死。葬於上京宮城西南。謚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外景簡介

(圖)睿陵[金]睿陵[金]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睿陵外景。北京市文物局宣布,經初步考證,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門口村北的九龍山主峰下大寶頂前約15米處的大石坑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睿陵。據了解,經過兩年多的發掘和清理,北京地區金陵遺址已經在房山區的大房山麓初現端倪,面積達60平方公里。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陵遺址:位於阿城市南郊2公里處,距金上京遺址300米。完顏阿骨打是女真族的傑出首領,金天會元年(1123)八月伐遼途中病逝,葬於金上京宮城之西南,並在陵上建有寧神殿,又稱太祖廟。天會十三年二月,金太祖靈柩被遷移至和陵(今阿城胡凱山),後改和陵為睿陵。後又遷移至北京房山縣,仍號睿陵。陵址現高約10米,周長約100米,寧神殿早已倒塌,但大量的建築構件尚存,如柱礎、綠釉琉璃瓦、灰色雕紋磚和布紋瓦等。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史詩記載

(圖)睿陵[金]睿陵[金]

盧溝清絕霜晨住,步落月問倚闌父。
薊門東直下金台,仰看樓台飛雨。
道陵前夕照蒼茫,疊翠望居庸去。
玉泉邊一派西山,太液畔秋風緊處。

這是元代散曲家馮子振所作的《鸚鵡曲》,詠嘆的乃是《燕南八景》,曲中的“道陵前夕照蒼茫”,描繪的便是大房山金陵中的章宗道陵。這闋散曲告訴人們,元代大房山金陵的“道陵蒼茫”與“盧溝曉月”、“薊門煙樹”、“金台夕照”、“居庸疊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風”同為“燕南八景”之一。在《帝京景物略》和《日下舊聞考》曾引此詩,詩中提到的道陵就在金陵遺址內。金代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經太宗完顏晟,熙宗完顏亶,海陵王完顏亮,世宗完顏雍,章宗完顏璟等九帝,除宣宗葬汴京(河南開封)、哀宗葬蔡州(河南汝南縣)外,均葬於大房山陵,其中較有名的要算金章宗完顏璟,他在位期間建立和修繕了著名的“西山八水院”:金水院(頤和園)、清水院(大覺寺)、香水院(妙高峰七王墳)、溫湯院(溫泉村),其他4院已不可考,這已知的幾院到現在都家喻戶曉。他的陵墓道陵在元代還是風景名勝,到了明末房山金陵被搗毀,至清代因為清朝與金朝同為女真,所以在康熙時代曾經小規模整飭過陵園,但此後就再無人問津,直到五六十年代,燕山石化大規模建設出土了一些金朝墓葬,金陵才被人記起。

掄了一通歷史,大家別煩,其實房山金陵確實值得一去,它周圍不遠還有不少古蹟,開車去最好。記得那時去金陵,在車場村問當地小孩兒,都知道金陵,走不遠就到了龍門口村,那裡泉水豐富(這個在地形圖上都有泉眼的標註),村口有一個石頭砌的平台,下面是泉眼,水很涼很甜,不知現在還有沒有。陵寢前的影壁山在當地叫做“皇陵石門”,是一座地道的風水影壁,金陵背依的高山學名叫“雲峰山”,因為據說有九條脊又叫“九龍山”,山形真的很好,由皇家風水的氣派,翻過雲峰山就是房山“銀狐洞”的所在英水村的地盤兒了。在車場村不遠,(向當地人打聽就可以),是三盆山,山腰有基督教--景教十字寺遺址,是中國發現的唯一一處景教寺院遺址,“景教”是基督教的分支,元時傳入,現在十字寺僅存石碑,碑額刻基督教十字,在北京絕無僅有,去金陵可順道看看。

金朝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金始祖函普光陵北京市房山縣
金德帝烏魯熙陵北京市房山縣
金安帝完顏跋海建陵[金]北京市房山縣
金獻祖綏可輝陵北京市房山縣
金昭祖完顏石魯安陵北京市房山縣
金景祖烏骨迺定陵[金]北京市房山縣
金世祖劾里缽永陵[金]北京市房山縣
金肅宗完顏頗刺淑泰陵[金]北京市房山縣
金穆宗完顏盈歌獻陵[金]北京市房山縣
金康宗烏雅束喬陵北京市房山縣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睿陵[金]北京市房山縣
金太宗完顏晟恭陵北京市房山縣
金徽宗完顏宗峻興陵
金熙宗金熙宗思陵[金]北京市房山縣
海陵王完顏亮北京市房山縣
金睿宗完顏宗堯景陵[金]北京市房山縣
金世宗金世宗興陵北京市房山縣
金顯宗完顏允恭裕陵[金]
金章宗金章宗道陵北京市房山縣
衛紹王完顏永濟 北京市房山縣
金宣宗完顏珣德陵[金]北京市房山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