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癢病

目癢病亦稱目癢症,是指以眼部發癢為主要症狀的眼病。西醫學之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屬於本範疇。

概述:

亦即目癢症,是指以眼部發癢為主要症狀的眼病。西醫學之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屬於本範疇。

過敏性結膜炎相當於中醫學中“時復症”、“目癢症”。典型症狀是眼睛奇癢,難以忍受,伴有分泌物、流淚、灼熱感等,常於春秋季節反覆發作。過敏性結膜炎主要分為4種類型:過敏性結膜(包含季節性、常年性、接觸性)、巨乳頭性結膜炎、春季角結膜炎和特應性角結膜炎。

病因

致病原因可能是對空氣中游離的花粉或其他物質發生變態反應所致。本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年,男性較多,無傳染性。
變態反應也叫超敏反應,是指機體對某些抗原初次應答後,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發生的一種以機體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細胞損傷為主的特異性免疫應答。變態反應的發生需要具備兩個主要條件:一是容易發生變態反應的特應性體質,這是先天遺傳決定的,並可傳給下代,其機率遵循遺傳法則;二是與抗原的接觸,有特應性體質的人與抗原首次接觸時即可被致敏,但不產生臨床反應,被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同一抗原時,就可發生反應,其時間不定,快者可在再次接觸後數秒鐘內發生,慢者需數天甚至數月的時間。

診斷要點

1.雙眼內或兩眥作癢,或癢如蟲行,或奇癢難忍。檢查眼部:或於上瞼內面有扁平、大小不等、質堅而硬的淡紅色顆粒,排列不齊,如鋪路卵圓石樣;威白睛污紅,於黑睛緣處之白睛上,有灰黃或暗紅色膠樣隆起。也有眼內無異常見症者。

2.本病須與椒瘡相鑑別(詳見“椒瘡”)診斷。

3.若為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則結膜分泌物塗片檢查有大量嗜酸性白細胞

辨證分析

本病多因風邪外襲,邪氣往來流行於瞼眥腠理之間;或脾肺濕熱蘊積,復感風邪,風邪濕熱上犯,阻遏經絡,氣滯血瘀而釀成本病。也有因血虧少,血虛風動而作癢者。

胞瞼屬脾,白睛屬肺,脾肺濕熱流竄胞瞼白睛,則見胞瞼內有淡紅色顆粒,白睛污紅。癢屬風,風為陽邪,客於胞瞼則覺眼癢;夾濕熱則奇癢難忍。血虛生風,肝血虧少,則虛風內動,肝開竅於目,故見眼癢時發時止。治療總原則是祛風止癢。

辨證論治

風邪外襲型:

方藥:1.主方驅風一字散(傅仁宇《審視瑤函》)加減

處方:炮川烏10克,川芎6克,荊芥10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薄荷6克,烏梢蛇10克,蟬蛻6克,生地黃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若瞼內顆粒紅赤,白睛紅赤者,酌加黃芩、桑白皮,梔子、牡丹皮、赤芍、苦參。

2.單方驗方散風止癢湯(張存明《中醫雜誌》1987.5)

處方:麻黃、紅花、川烏各6克,白茅根12克,炒薏苡仁15克,細辛3克。水煎服。

風寒症狀明顯,奇癢不可忍者,加重細辛用量,加羌活9克。瞼結膜型為主者,加川芎6克、茯苓9克。球結膜型為主者,加木賊、桔梗各9克。

濕熱夾風型:
方藥:1.主方除濕湯

處方:參見“瞼弦赤爛”方藥,酌加烏梢蛇、蟬蛻、薄荷、川烏頭

2.中成藥參照“瞼弦赤爛”中成藥。

3.單方驗方烏蟬搜風止癢湯(顧文斌《眼科通訊》1988.3)

組成:烏梢蛇、柴胡、木通各6克,蟬蛻、苦參、黃芩、生地黃、當歸、白鮮皮各10克,羌活、防風各9克,薏苡仁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血虛生風型:
方藥:1.主方四物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味

處方:熟地黃30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防風10克,蟬蛻10克,烏蛸蛇10克,地龍乾10克,雞血藤30克,僵蠶1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當歸補血液,口服,合劑每次10~15毫升,每日2~3次。

(2)養血當歸精,口服,每次10~30毫升,每日2-3次。

外治法

1.選用以下中藥煎水外洗防風、苦參、白鮮皮、秦皮、龍膽草各15。20克,或用內服中藥渣煎水熏洗患眼。

2.必要時配合套用可的松眼藥水滴眼。

其他療法

1.目癢症的針刺治療
取穴:承泣、瞳子髑、光明陽陵泉、外關、大陵、合谷。用平補平瀉法。

2.目癢症的冷凍療法(施曉蘭等《實用眼科雜誌》1989.5)

方法:以l%地卡因表面麻醉,選用浸冷式NJQ—Y型5號冷凍刀接觸病變輕壓,每點2~5秒,冰融2~3次,每眼4—6點。術後塗四環素可的松眼膏

3.目癢症的飲食療法實證參照“椒瘡”中成藥;虛證參照“胞輪振跳”中成藥。

4.目癢症的預防調護春季卡他性結膜炎的發病,多認為與過敏因素有關,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但病因尚不十分明了。患者平素須加強鍛鍊,增強體質,發病季節避免接觸過敏物質,如植物花粉、塵土及某些食物。若因體虛而目癢者,宜注意服用補養氣血食物,少食寒冷之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