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上帝

皇天上帝

皇天上帝一詞乃是原於古老的華夏文明,史書中最早出現上帝一詞的記載的書籍是《尚書》和《詩經》,昊天上帝(尚書)或皇天上帝是上天、天帝、天父(與“地母”相對)、皇天(與“后土”相對)、老天爺等的正式稱謂。中國先秦上古時期的“上帝”意為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明代利瑪竇將天主教傳至中國,為了便於傳教,便將拉丁文“Deus”翻譯成中文古已有之的上帝;當時的書冊《天主釋義》說:“天主何?上帝也。

基本信息

起源

皇天上帝皇天上帝

“上帝”一詞乃是原於古老的華夏文明,史書中最早出現上帝一詞的記

載的書籍是《尚書》和《詩經》,昊天上帝(尚書)或皇天上帝是上天、天帝、天父(與“地母”相對)、皇天(與“后土”相對)、老天爺等的正式稱謂。中國先秦上古時期的“上帝”意為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

在甲骨文里,“帝”字象花蒂之形,蒂落生果,表示有造物之德。天有生育萬物之功,故稱為帝,帝是對天的別名,其意義是從生育萬物的功能而來。而由“天”崇拜發展起來“天命論”,形成了中國文化和中國哲學的根源。

北宋時出土了三塊秦石刻,名《詛楚文》,為秦昭襄王詛楚頃襄王之文,文中所求神明中有“皇天上帝”以及“丕顯大神巫鹹”等。

明代利瑪竇將天主教傳至中國,為了便於傳教,便將拉丁文“Deus”翻譯成中文古已有之的上帝;當時的書冊《天主釋義》說:“天主何?上帝也。”(中國伊斯蘭教也有相似之詞,即真主,意思相當於上帝。)需要注意上帝這個詞的定義,非常廣泛,使用地方不同,其“上帝”的含義也不一樣,不可以混淆概念。

天子

中國古代帝王自稱“ 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

《周禮》所祀天神,正言昊天上帝。鄭氏以星經推之,乃謂即天皇大帝。然 漢、 魏以來,名號亦復不一。漢初曰上帝,曰太一,曰皇天上帝。魏曰皇皇帝天。梁曰天皇大帝。 惟西晉曰昊天上帝。與《 周禮》合。唐、宋以來,壇上既設昊天上帝第一等,復有天皇大帝,其五天帝與太一、天一等,皆不經見。元大德九年,中書圓議,止依《 周禮》,祀昊天上帝。至大三年圓議,五帝從享,依前代通祭。 明清時代祭天制度大致相同。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以至清代,每年分祭天地於南北郊,即冬至在圜丘(天壇)祭昊天上帝,以大明(日)、夜明(月)、 星辰、 太歲(值歲之神)從祀; 夏至在方丘(方澤壇、地壇)祭皇地祇,以五嶽、五鎮、四海、四瀆從祀。此外,春分時在日壇祭日,秋分時在月壇祭月,並配祀二十八宿、五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