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兩金[藥材]

百兩金[藥材]
百兩金[藥材]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出自《本草圖經》:百兩金,葉似荔枝,初生背面俱青,結花實後,背紫面青。苗高二、三尺,有乾如木,凌冬不雕,初秋開花青碧色,結實如豆大,生青熟赤。根入藥,采無時。用之捶去心。河中出者,根赤色如蔓菁,莖細、青色,四月開碎黃花,似星宿花,五月采根,長及一寸,曬乾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百兩金原形態 百兩金原形態

1.灌木,高1-2m。具匍匐根莖,直立莖除側生特殊花枝外,無分枝。葉片膜質或近堅紙質,橢圓狀披針形或狹長圓狀披針形,頂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長7-12cm,寬1.5-3cm,全緣略波狀,具明顯的邊緣腺點,背面多少具細鱗片,無腺點或具極疏的腺點,側脈約8對,邊緣脈不明顯;葉柄長5-8mm。亞傘形花序,生於側生特殊花枝頂端,花枝通常無葉,長13-18cm者,則中部以上具葉2-3片;花長4-5mm,萼片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長1.5mm,多少具腺點,無毛;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卵形,長4-5mm,裡面多少被細微柔毛,具腺點;雄蕊較花瓣略短,花葯狹長圓狀披針形,背部無腺點或有;雌蕊與花瓣等長或略長,胚珠5枚,1輪。果球形,直徑5-6mm,鮮紅色,具腺點。花期5-6月,果期10-12月,植株上部開花,下部果熟。

2.形態與百兩金相似,但植株較粗壯,葉長可達20-25cm,寬可達4-6cm,側生特殊花枝通常無葉。

3.形態與百兩金相似,但植物較矮小,高1m以下,葉狹長披針形,長12-21cm,寬1-2(-3.5)cm,側脈彎曲上升。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

1.生於海拔100-2400m的山谷、山坡疏林下或灌叢中。

2.生於海拔1000-2500m的密林下陰濕外。

百兩金 百兩金

3.生於海拔900-2100m的山坡疏密林下陰濕處。

分布範圍

【資源分布】:

1.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海南末見)。

2.分布乾西南及廣西、廣東等地。

百兩金 百兩金

3.分布於西南及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功能主治

有清熱利咽、祛痰利濕、活血解毒的功能。主治咽喉腫痛、咳嗽咯痰不暢、濕熱黃疸、小便淋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疔瘡、無名腫毒、蛇咬傷。

別名

八爪龍、山豆根、地楊梅、開喉箭、葉下藏珠、狀元紅、鐵雨傘、真珠涼傘、野猴棗、珍珠傘、竹葉胎、蛇連天、八爪金龍、白八爪、高腳涼傘

來源

百兩金 百兩金

【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百兩金或其變種大葉百兩金、細柄百兩金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rdisia crispa (Thunb.) A.DC·[Bladhia crispa Thunb.]2.Ardisia crispa(Thunb.)A.DC.var.Am-plifolia Walker3.Ardisia crispa(Thunb.) A.DC.var.Diel-sii(Levl.)Walker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狀

百兩金各種形態 百兩金各種形態

性狀鑑別 根莖略膨大。根圓柱形,略彎曲,長5-20cm,直徑2-10mm,表面灰棕色或暗褐色,具縱皺紋及橫向環狀斷裂痕,木部與皮部易分離。質堅脆,斷麵皮部厚,類白色或淺棕色,木部灰黃色。氣微,味微苦、辛。

化學成份

根含生物鹼,岩白菜素(bergenin),紫金牛酸(ardisic acid)[1],百兩金皂甙(ardisiacrspin)A、B[2]。全株含有環狀縮合肽FR900359[3]。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對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

2.消炎作用 百兩金醇提物0.45g/kg灌胃,6mg/kg腹腔注射,對蛋清性大鼠足跖腫脹有抑制作用;3.0、6.0mg/kg腹腔注射,對濾紙片致大鼠肉芽組織增生有抑制作用;0.2、0.4g/kg灌胃,對蛋清致小鼠皮膚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

鑑別

取本品粉末10g,加甲醇5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濾液加少量活性炭脫色,濾過。取濾液1ml,加亞硝酸鈉少量與硫酸1ml,溫熱,放置後呈紅色。(檢查岩白菜素)

【炮製】1.淨制:除去雜質,洗淨。 2.切制:稍潤,切片,晾乾。

性味

苦;辛;性涼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煎水含咽。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

濕熱中阻者慎用。

附方

1.治喉蛾方(《福建中草藥》)。

2.治喉頭潰爛方(《江西草藥手冊》)。

3.治肺病咳嗽,痰出不暢方(《江西中草藥學》)。

4.治濕熱黃疸(《福建中草藥》)。

5.治痢疾方(《福建中草藥》)。

6.治胃氣痛方(《江西中草藥學》)。

7.治腎炎水腫方(《江西中草藥學》)。

8.治陳舊性腰痛方(《江西中草藥學》)。

9.治齒痛方(《江西中草藥學》)。

10.治睪丸腫大墜痛方(《福建中草藥》)。

11.治禿瘡,疥癬方(《福建中草藥》)。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治壅熱咽喉腫痛,含一寸許咽津。曬乾用,治風涎。

2.《分類草藥性》:治風濕筋骨疼痛。

3.《天寶本草》:治咽喉紅腫,火牙腫疼。

4.《福建中草藥》:清熱利濕。治濕熱黃疸,痢疾,白濁,睪丸腫大墜痛,禿瘡,疥癬。

5.江西《中草藥學》:消腫,祛痰。

摘錄

《中華本草》

中藥方劑之百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百合飲
百和香
百合煎
百合五味姜附湯
百合雞子湯
百一快斑湯
百歲酒
百合湯
百解散
百花煎
百勞丸
百合洗方
百足散
百子建中丸
百子附歸丸
百鍾丸
百中飲
百中湯
百中散
百枝膏
百棗丹
百御丸
百應丸
百應神膏
百一羌活餅
百一膏
百藥散
百藥煎油膏
百藥煎散
百寶丸
百效飲
百效丸
百效湯
百效散
百效膏
百補增力丹
百消散
百祥丸
百五散
百問方
百損丸
百歲丸
百歲鐵娃丹
百順丸
百順散
百順膏
百霜丸
百壽丸
百壽散
百生湯
百生方
百補養原丸
百傷飲
百日咳新藥
百日還丹
百全丸
百補丸
百靈丸
百靈藤粥
百靈藤牛膝煎
百靈藤釀酒
百靈藤煎
百靈湯
百靈散
百靈膏
百靈粉
百靈丹
百補湯
百粒丸
百勞豬肚丸
百勞散
百勞煎
百嚼丸
百解丸
百解湯
百疾消散
百花丸
百花湯
百補濟陰丸
百花如意酣春醞
百花煎丸
百補構精丸
百花定喘丸
百花拔毒散
百和湯
百合紫菀湯
百補膏
百合知母湯
百合飲子
百合杏仁粥
百合消脹湯
百合五味湯
百合丸
百補保真丸
百合前胡湯
百合茅根湯
百合桔梗雞子湯
百合滑石散
百病飲子
百病湯
百合二母湯
百合地黃湯
百合丹
百果仙膠
百果酒
百風湯
百粉丸
百沸湯
百發神針
百二散
百段錦散
百點膏
百當膏
百草血餘棕灰散
百草丸
百草霜丸
百病欽丹丸
百草霜膏
百草霜方
百草散
百草露散
百草煎
百草膏
百部紫菀丸
百部圓
百部飲
百部洗劑
百部洗方
百病丹
百部湯
百倍丸
百部清金湯
百寶散
百部酒
百部煎
百部根飲
百部根湯
百部根酒
百部根方
百杯散
百部酊
百藥長
百消丸
百神散
百麥安神飲
百部膏
百花散
百花膏
百合粥
百補增力丸
百杯丸
百合固金湯
百草霜散
百部丸
百部散
百部蜜糖茶
百兩金
百合散
百合固金丸

燈心草目百科

燈心草(學名:Juncus effusus)是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地下莖短,匍匐性,稈叢生。
矮莖燈心草 | 阿勒泰燈心草 | 矮燈心草 | 安圖地楊梅 | 扁莖燈心草 | 碧羅燈心草 | 波密地楊梅 | 百兩金 | 長耳燈心草 | 蒼白燈心草 | 長蕊燈心草 | 長柱燈心草 | 長白燈心草 | 簇花燈心草 | 翅莖燈心草 | 蔥狀燈心草 | 長苞燈心草 | 粗狀燈心草 | 單葉燈心草 | 單花燈心草 | 燈心草屬 | 短柱燈心草 | 東川燈心草 | 單頭雅燈心草 | 燈心草 | 多花燈心草 | 定結燈心草 | 短莖燈心草 | 短果燈心草 | 德欽燈心草 | 短喙燈心草 | 單枝燈心草 | 大果地楊梅 | 淡花地楊梅 | 地楊梅屬 | 多花地楊梅 | 分枝燈心草 | 甘川燈心草 | 黑頭燈心草 | 黑紫燈心草 | 褐花燈心草 | 華北地楊梅 | 火紅地楊梅 | 假栗花燈心草 | 尖被燈心草 | 笄石菖 | 巨燈心草 | 節葉燈心草 | 假燈心草 | 江南燈心草 | 金燈心草 | 堅被燈心草 | 枯燈心草 | 康普燈心草 | 康定燈心草 | 栗花燈心草 | 栗花地楊梅 | 密花燈心草 | 孟加拉燈心草 | 米拉山燈心草 | 美姑燈心草 | 膜邊燈心草 | 米易燈心草 | 膜耳燈心草 | 瑪納斯燈心草 | 片髓燈心草 | 七河燈心草 | 球頭燈心草 | 乳頭燈心草 | 熱河燈心草 | 三花燈心草 | 絲節燈心草 | 疏花燈心草 | 絲狀燈心草 | 似地楊梅燈心草 | 陝甘燈心草 | 四川地楊梅 | 散序地楊梅 | 穗花地楊梅 | 貼苞燈心草 | 同色燈心草 | 洮南燈心草 | 頭柱燈心草 | 圖形花燈心草 | 台灣燈心草 | 台灣地楊梅 | 西南燈心草 | 細子燈心草 | 顯苞燈心草 | 小燈心草 | 小花燈心草 | 喜馬燈心草 | 星花燈心草 | 細莖燈心草 | 西藏燈心草 | 細燈心草 | 錫金燈心草 | 西藏地楊梅 | 小花地楊梅 | 羽序燈心草 | 雅燈心草 | 野燈心草 | 雲南燈心草 | 印度燈心草 | 圓果燈心草 | 圓柱葉燈心草 | 伊寧燈心草 | 羽毛地楊梅 | 雲間地楊梅 | 異被地楊梅 | 硬桿地楊梅 | 針燈心草 | 展苞燈心草 | 走莖燈心草 | 中國地楊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