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paroxysmallethargic-limosericsyndrome)

又叫Kleine-Leine綜合徵;周期性嗜睡-病理性飢餓症候群;嗜睡-貪食綜合徵;是一種罕見的綜合徵。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是額前區或丘腦下部病變出現的一種異常綜合徵。常見青年男性,以周期性飢餓發作和嗜睡為特徵。病人表現有不可控制的發作性睡眠,每次睡眠持續數小時至數天,醒後暴飲暴食,食量較常量超出數倍至十倍,極易飢餓,病人多肥胖。

基本信息

詳細概述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1925年Kleine報導一組病例病人均為青年男性這些人在發病時,除了吃飯和大小便時清醒外,其他時間都始終處於睡眠狀態病人在睡眠時也能被喚醒,也可以自己起來解大小便但是醒來以後,馬上就得吃飯,而且吃飯時食量大得驚人一天一個人少則吃2~3斤,多則5~6斤食物問到為什麼要吃這么多時,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餓得難受”如果不給東西吃,就大吵大鬧,甚至大罵不止。

1936年Levin發現了這些病人具有特殊的病理性飢餓所以Levin又把此病稱之為周期性嗜睡-病理性飢餓症候群。1924年Gritchley和Hoffman也報告了2例,並把此病定名為Kleine-Levin綜合徵又稱嗜睡-貪食綜合徵。中國近幾年也有此病的報告。多發生於10~20歲的青少年男性,偶可見於青春期女性和中年人男女比例約為4∶1。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KLS發病率極低,從1925年到1989年,僅報導了大約100例典型病例。KLS主要在男性中發病,起病年齡的中位數位於青少年時期,通常男性早於女性。目前最大的發病年齡為50歲,但患者4年後出現了帕金森綜合徵。KLS通常沒有家族聚集性,但也有母子或兄妹同患KLS的報導。約50%的患者在首次發病前有一定的前驅症狀,其中以流感樣症狀最為常見,其次為急性醉、睡眠剝奪、應激事件和顱腦外傷等。這些特點得到了兩個大樣本研究的支持。Dauvilliers等在1項對30例患者(男∶女為25∶5)的研究中發現,KLS的起病年齡為(15±3)歲;其中23例(77%)患者有前驅症狀,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3例,醉酒和胃腸道感染各3例。頭痛、高山反應、睡眠剝奪和應激反應各1例。Gadoth等在另1項對34例患者(男∶女為26∶8)的研究中發現,KLS的起病年齡為(1518±218)歲;其中16例(47%)有前驅症狀,包括發熱12例,遭遇惡劣氣候3例,焦慮反應1例。

發病機制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病因不清,一般認為系間腦病變,特別是丘腦下部病變所致,有人認為這是癔症的一種惡型而不是什麼獨立的疾病;還有人認為此病和感染有關,屬於輕度腦炎;有的人根據病人腦電圖異常,則認為是一種癲癇

根據現代醫學對神經生化、病理生理的研究,目前認為嗜睡-貪食綜合徵是大腦邊緣系統-下丘腦-腦幹網狀結構機能受到感染,外傷以及有先天性缺陷之後,產生了輕度的潛在性病變致使病人到了青春期後,由於機體內環境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而促發了本病的發生。

普遍接受的發病機制認為與間腦,尤其是下丘腦的功能紊亂有關,神經解剖學及病理學研究表明下丘腦是控制睡眠、飲食、性行為、警惕性的中樞,已有綜合徵的病人發現有下丘腦病理學異常的多例報告。因而認為綜合徵是由下丘腦功能障礙導致的睡眠、飲食等行為的不滿足感所致。神經分泌學研究發現在綜合徵發病期丘腦控制的垂體分泌的激素水平和節律改變,而非發作期正常此異常可能與發作期下丘腦多巴胺功能下降所致,因而提出下丘腦一垂體軸功能紊亂的假說。

另外,間腦的其他部位、丘腦、第三腦室周圍組織以及腦幹結構等與睡眠覺醒中樞和上行激活系統有關結構的功能低下亦被認為是綜合徵的發病機制之一。由於單電子發射斷層掃描的發現,提出的其他機制假說有原發性皮質功調節紊亂,額葉一丘腦環路功能障礙,邊緣系統的功能障礙等。目前此綜合徵具體病因不明,大體可分為特發性的、器質性的和精神性的,根據文獻報導,以下因素可能是其病因或促發因素。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感染和第一次提出綜合徵的病因可能是感染和炎症。幾乎的綜合徵第一次發病前都有輕微的病毒感染,但以後的發作均不同於病毒性感染疾病。另外在綜合徵病人死後的屍檢中發現下丘腦和第三腦室底的血管周圍炎性浸潤、第三腦室擴大等,提示中腦一下丘腦一邊緣系統的炎症困。儘管如此,很少有病毒感染的直接證據,病毒感染可能與其他因素一樣促發此病。亦可能綜合徵多有流感樣症狀,而誤認為是前驅病毒感染。與綜合徵密切關的感染有種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病毒性腦炎。外傷國內外有多例報導了外傷后綜合征的發生,下丘腦是容易繼發外傷後血和梗塞的部位,過去曾認為腦震盪等頭部繼發間腦功能紊亂等腦機能改變,但近年認為腦外傷往往可引起間腦牽拉、扭轉形成器質性損害。丘腦、下丘腦和垂體占位腫瘤出血梗死綜合徵病人的病理學發現有丘腦梗死,垂體腫瘤仁、下丘腦形態學異常。精神因素藥理學研究認為精神障礙使得遞質一受體系統,如一經色胺多巴胺腎上腺的功能衰退,而綜合徵可能與精神障礙有共同的發病模式。在臨床報告的病因中,精神因素與綜合徵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綜合徵發病可由精神因素誘發,在發病過程中精神因素可以加重症狀的發作,且此病多伴有的精神、情緒和行為問題。代謝紊亂代謝紊亂可以引起上行網狀激活系統的功能低下而引起嗜唾。

月經報導的女性病例中,許多與月經周期有關,提示與月經期激素和內分泌改變有關。自身免疫因素有人認為此綜合徵病人的連鎖分析提示有自身免疫的因素參與,其他的情況如脫水、飲酒、勞累等均可成為其病因或促發因素。

臨床表現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以周期性發作性嗜睡和食慾亢進為主要症狀嗜睡發作時可昏睡不醒,呼之能睜眼,但不能說話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易被激惹期間常有食慾亢進可喚醒進食,進食後又睡飲食量大增,並伴有體重的迅速增加(可達每天1~2kg),可伴有或不伴有精神症狀,發作持續1天~2周后恢復,間歇期無異常。但可反覆發作間隔2~4個月不等。部分患者可有內分泌改變,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

體格檢查無陽性體徵腦電圖可正常也可表現為中度異常基本節律變慢為8~9次/s的α節律雙額區高幅θ波單發γ波等頭顱的CTMRI掃描及腦脊液檢查均無異常

肥胖及由此引起的代謝異常,可有內分泌改變,或自主神經自主神功能紊亂等。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嗜睡突然或緩慢地出現,患者整日昏睡,拒絕離床。睡眠可能十分安靜,也可能躁動不安,有時會出現生動逼真的夢境,但尿失禁通常不會發生。暴食和性慾亢進等異常行為常具強迫性。患者可吞食視線範圍內的所有食物,甚至變質的食物,因而常會引起發胖。約1/3的男性和更少比例的女性會出現性慾亢進,通常表現為過度手淫,公開表現性衝動,不顧及對方的年齡甚至性別而進行性侵犯。精神障礙的表現則較為複雜多變,易激惹是最常見的症狀。往往伴發非真實感、意識障礙和視聽幻覺。發作期有時可以出現非特異性軟體徵,如肌腱反射輕度亢進或抑制、眼震等。患者還可能出現自主神經紊亂,如大汗和面色潮紅。一次發作通常持續12h至三四周,最長81d,症狀會自行消退。
消退初期一些患者會出現短期的欣快、睡眠減少或抑鬱,有時甚至有自殺觀念。間歇期持續時間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甚至可達2年以上。在間歇期,精神檢查和身體檢查往往正常,亦無人格障礙。以往,KLS被認為是一種良性疾病,可隨患者年齡的增長可自行痊癒。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患者往往會遺留認知功能損害,社會適應能力下降和行為障礙(兒童樣行為)。對1例痊癒6年的患者行單光子發射計算機體層攝影術檢查,結果顯示其大腦皮層血減少,主要集中在顳葉;提示這可影響語言視覺記憶

臨床上以周期性、發作性嗜睡、病理性貪食和情緒、行為異常為主要表現。發作期患者出現夜以繼日地嗜睡,常伴有肌張力與勝反射減弱、痛覺缺失、內分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睡眠易醒,可自行大小便後再人睡,醒後有難以抑制的貪食,並伴有精神、行為、情緒改變。常見的有煩燥不安、情緒不穩、抑鬱、主動性差、呆滯或興奮、性慾亢進,嚴重的可有錯覺、幻覺、攻擊性行為、人格和行為嚴重障礙與社會失聯繫等精神症狀。每次發作持續數日和數周不等,間隔數周和數月一次,間歇期一般正常,少數病人在間歇期仍有精神、情緒和行為的異常。

診斷檢查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根據典型的、周期性發作的嗜睡和食慾亢進,不難診斷。應注意與發作性睡病(narcolepsy)相鑑別。發作性睡病亦有發作性嗜睡,但無食慾亢進且伴有猝倒、睡眠癱瘓、入睡幻覺等症狀,MSLT顯示有病理性REM睡眠

病人在發作期出現輕度腦電異常時還需與癲癇、腦炎、腦腫瘤等鑑別。此外,在發作期也還需要與自發性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低下發作性睡病,周期性精神病等相鑑別。

因為KLS極其罕見,故在睡眠障礙國際分類診斷標準(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ICSD)和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中均未單獨分類,而歸入復發性嗜睡症的一類疾病中。在ICSD中,復發性嗜睡症的症狀學標準為:嗜睡、不可遏止的進食和一些異常行為(主要是過度的性衝動)。在上述3項症狀學標準中,不可遏止的進食和異常行為並未視為診斷的必要條件;認知和心境障礙則是附屬症狀。病程標準為:不少於3d的持續嗜睡和每年緩解2次以上。KLS首先要與器質性疾病所致的復發性嗜睡相鑑別。器質性復發性嗜睡症可出現於第三腦室腫瘤、腦炎和腦外傷等;這些疾病通過神經系統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即可鑑別。1例多發性硬化病的患者在疾病早期也表現出了與KLS相類似的症狀。KLS在臨床中經常被誤診為精神障礙,如:情感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和癔症的分離症狀等。由於KLS的間歇性病程和對心境穩定劑的良好反應,故最常誤診為情感性精神障礙。但是,如果在診治過程中注意到患者的年齡和性別特點,以及其無法解釋的嗜睡和行為障礙,即可清晰鑑別。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診斷目前對該病的診斷尚無客觀檢查依據,主要根據國際疾病分類草案仆的診斷標準
①一種發作性睡眠、飲食和行為障礙
②發作期表現為明顯的嗜睡和睡眠時間延長、進食量增加
③不固定的改變,可表現為易激惹性,幻覺和
④發作持續幾天到幾周,發作間期完全正常,而腦電圖、多導睡眠描記法和睡眠潛伏試驗有助於診斷。

如果嗜睡、貪吃和心理情緒異常均出現稱為典型病例,如果其中之一的症狀出現相反的情況稱之為不典型病例,如果只有其中個主要症狀則稱為不完全病例。鑑別診斷綜合徵因臨床症狀的複雜性,易與一些疾病相混,而引起不必要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不僅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椿神和經濟負擔,也增加了臨床表現的複雜性,為引起臨床醫師的重視,因而需與以下幾種疾病相鑑別。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輕型抑鬱症抑鬱性神經症和緊張型精神分裂症,因為綜合徵在發作前、發作中、發作後一段時間內大多伴有情緒、情感、行為和人格的異常,少數病人間歇期間亦會有精神心理方面障礙,如不注意,易被診斷為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後者多無發作性周期性嗜睡發作。周期性精神病女性綜合徵病人,發作期多與月經周期相關,應與周期性精神病相鑑別,後者青春發育期發病,女性多見,每月發病呈周期性,且與月經周期關係密切,發病期往往伴有明顯植物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紊亂。腦炎一般不以睡眠為主要表現,常有發熱、意識改變、精神症狀、抽搐偏癱失語顱內壓增高等特點,腦電圖示瀰漫異常基礎上有偏側或局灶性變化,腦脊液檢查可有蛋白細胞數改變。發作性睡病臨床上以發作性不可抑制的睡眠、拌倒症、睡眠癱瘓和睡前幻覺四聯症為主要表現,多以一歲起病最多,每次發作持續數秒和數小時,大多十幾分鐘,程度大多不深,易喚醒,一天可發作多次。肥胖一呼吸困難嗜睡綜合徵主要表現為嗜睡發作伴明顯肥胖和呼吸機能不全。
精神運動型癲痛一、綜合徵病人有發作性情人格行為改變,用抗癲痛藥物有一定療效,應與精神運動性癲癰相鑑別,後者發作時以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和各種表現的自動症為主,一般不表現嗜睡,持續時間數秒至數小時,腦電圖有痛性放電,抗癲痛治療有效。

實驗室檢查:
1、多次小睡潛伏期試驗(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2.多導睡眠圖(PSG)檢查。3.EEG檢查

其它輔助檢查:
在詢問病史和重點神經系統查體基礎上,其他必要的有選擇性的輔助檢查項目包括:

1、CT及MRI等檢查。2、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尿素氮3、心電圖腹部B超胸透甲狀腺功能檢查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臨床尚無客觀的檢查手段,以下可輔助診斷腦電圖發作期多有瀰漫性的腦電圖輕中度異常,表現為基本節律變慢,一次秒的節律,雙額區高幅波,單發波等,發作期也可有正常腦電圖,間歇期多為正常。大多數未見異常,少數患者可見有器質性損害,如腦腫瘤、多發性腦梗死,雙丘腦低密度、松果體囊腫、腦外傷,單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報導的異常有穎葉低灌注,前額葉低灌注、右頂葉低灌注等。多導睡眠描記法和睡眠潛伏試驗文獻報導的發作期常見的表現為睡眠效率下降、睡眠各期轉換過快、睡眠破碎、非睡眠期、期潛伏期縮短,期睡眠潛伏期縮短,發作間期多正常。

套用多道睡眠描記術(Polysomnograph,PSG)和日間多次睡眠潛伏期測驗(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對KLS進行睡眠檢查。但由於KLS的診斷並不需要PSG和MSLT的支持,故此項研究並不多。在1項迄今為止最大的KLS的PSG研究(34例)中,發病中的睡眠特徵與間歇期相比,雖然睡眠時間明顯增加,入睡變快,但是睡眠的效率卻顯著下降,不同的睡眠階段轉換頻繁,破壞了睡眠的完整性;同時,慢波睡眠的比例下降,而慢波睡眠通常被認為與精力恢復有關。快速動眼時相的比例和潛伏期則無明顯變化。其他的個案研究則顯示出很大的個體差異性,即不同患者在發病時,睡眠效率和入睡時間各異,快速動眼時相的比例下降和經常被打斷也常有描述,但慢波睡眠比例下降的描述卻較為一致。MSLT的研究結果較為相似。在間歇期時,KLS患者的睡眠潛伏期通常正常;但在發病期則明顯縮短(少於5min)。1例患者在不同疾病階段的MSLT顯示,睡眠潛伏期隨病情好轉而逐漸延長。很多患者睡眠起始階段即進入快速眼動時相,提示KLS與發作性睡病可能有相似的機制。

治療預防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由於病因不清,所以治療以對症為主。有的學者主張用哌甲酯(哌醋甲脂)10~40mg/次,分2次口服,發作停止後,逐漸減量停用;也有人報告用苯丙胺苯妥英(苯妥英鈉)苯巴比妥(魯米那)卡馬西平(卡巴咪嗪)碳酸鋰谷維素等治療本病。KLS的治療通常有兩個目的,即減輕患者發病期的嗜睡和預防KLS的復發。通常採用中樞神經興奮劑來減輕患者的嗜睡,但其半衰期都較短,且副作用較大。新型中樞神經興奮劑莫達非尼選擇性地作用於尾狀核和下丘腦,其副作用明顯低於傳統的中樞神經興奮劑,已經廣泛套用於嗜睡患者,但是對KLS的療效卻不佳,僅為40%左右。褪黑素對調整患者的睡眠周期有一定的效果。對1例多於冬季發病、對藥物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進行光療,起到了減少嗜睡和調整睡眠周期的效果。鑒於KLS與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相似性,人們嘗試用心境穩定劑來治療和預防KLS的復發,碳酸鋰的有效性已得到了廣泛的證實。此外,卡馬西平也有良好的療效,而且起效很快。
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發作性嗜睡強食綜合徵
藥物治療報導的有效藥物有抗精神病藥碳酸鏗、三環類抗抑鬱藥、酸胺咪嗓等。其作用機制考慮為綜合徵複雜的精神症狀以及與精神疾病發病機制的相關性。其中最為理想的治療藥物為銼製劑,且有預防作用。加強基礎護理防止意外發生,應對患兒的嗜睡、食慾亢進做好調整。做好心理護理做好心理工作,使患者認識到此病的表現、預後以及與精神疾病的區別,對緩解病人及家屬精神壓力,促進患者恢復有積極作用。雖然本病大多認為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預後良好。但有文獻報導例病人,只有的病人經過年後自發緩解,另外有報導綜合徵病人在幾次發作後遺留有明顯的學習能力下降,心理精神後遺症,他們提出儘管缺少每次發作後的功能評估,但病人發作間期亦可能遺留輕微的認識和心理方面等障礙,而被臨床醫生忽視,這些症狀又可使此病反覆發作,反覆發作後可積累而形成一定的精神和認識方面的後遺症,因而需要做發作間期的功能評估和早期治療是否干預預後等進一步研究。

總之,綜合徵病因、發病機制,治療及預後均無肯定結論,需要引起各方面專家的注意,以進一步闡明。

這種病多發生在青春期,青春期過後發病有自限性傾向,多數病例隨年齡的增長而自愈所以本病預後一般良好。

預防:應避免從事高危險性的工作,如高空作業和駕駛等不要單獨去危險場所和從事有危險的娛樂活動,如游泳攀崖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