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漢語文字]

抑[漢語文字]
抑[漢語文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抑漢義為壓,壓制。抑制、壓抑、抑止。抑強扶弱。抑揚。文言發語詞:“抑齊人不盟,若之何”。 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國語·楚語上》 《抑》,《詩經·大雅·盪之什》的一篇。為先秦時代的詩歌。全詩十二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後九章,每章十句。是一首衛武公自警自戒的詩。《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基本信息

辨析

文言文

文言連詞(a.表選擇,相當於或是、還是,如“抑或”;b.錶轉折,相當於可是、但是,如“多則多矣,抑君似鼠”)。

文言發語詞:“抑齊人不盟,若之何”。

古同“噫”,嘆詞。

副詞

表示推測,可譯為“或許”、“也許”〖perhaps;maybe〗

或是,還是〖or〗

抑以斯人不足與而有取於松也。——明·宋濂《看松庵記》

(本寫作“歸”。會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義:按,向下壓)

抑:降低;揚:升高;頓:停頓;挫:轉折。指聲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節奏分明,和諧悅耳。

抑 #yì

釋義

壓,壓制:抑制壓抑。抑止。壓抑。抑強扶弱。抑揚(a.音調的高低起伏;b.沉浮;c.褒貶)。

憂悶:抑鬱。抑塞(s?)。

政府動以賣直沽名抑正論。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來,議論繁多,言詞激切,致乾聖怒,廢斥者不止百十餘人,概目為賣直沽名。”―― 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成語與詞語

抑揚頓挫

yì yáng dùn cuò抑揚:指音調高低。頓挫:指音調有停頓轉折。形容語調、音樂、舞蹈、詩文、書畫等迴旋轉折,節奏分明,富於變化。也指政法、教育等有輕重緩急。

〖例句〗劉老師用富有感情的聲調,抑揚頓挫地讀著這個故事,全班同學的心都隨著她的聲音起伏跳躍。

抑制

yìzhì①機體對內外界刺激的反應表現為活動的減弱或變為相對的靜止。是與興奮相反的生理現象。②壓制;控制。

〖例句〗姐姐接到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流下了熱淚。

詳細解釋

抑 <動>

(本寫作“歸”。會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義:按,向下壓)

同本義

抑之欲其奧。―― 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又如:抑按(按壓);抑首(按其首);抑搔(按摩抓搔);抑揚(按下與上舉)

抑制

抑其兼併。――清·洪亮吉《治平篇》

不可遏抑。――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抑勒(壓制被扣);抑情(克制感情);抑引(抑制情慾而導之以善);抑末(抑制商賈);抑志(抑制自己的志向);抑枉(抑制邪辟);抑削(抑制削弱);抑挫(抑制折挫)

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國語·楚語上》

又如:

抑yì

⒈按,向下壓:跟"揚"相對:高者~之。下者舉之。

⒉壓制:~制。壓~。~浮華。

⒊文言助詞。

①〈表〉轉折,相當於"但是"、"然而":非惟天時,~亦人為也。

②〈表〉選擇,相當於"還是"、"或者":行期定否,中旬~下旬?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音億。《說文》按也。《史記·三王世家》緣恩寬忍,抑案不揚。
又愼密也。《詩·小雅》威儀抑抑。
又治也,塞也。
又屈也,逼也。《禮·學記》君子之教喩也,強而弗抑。《疏》但勸強其神識,而不抑之令曉也。《楚辭·懷沙》俛屈以自抑。
又遏也,止也。《史記·平準書》抑天下物,名曰平準。《後漢·明帝紀》章奏若有過稱虛譽,尚書宜抑而不省。
又美也。《詩·齊風》抑若揚兮。《疏》揚是顙之別名。抑為揚之貌。
又損也,退也。《後漢·蔡邕傳》人自抑損,以塞咎戒。
又《班固·傳論》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注》抑,退也。抗,進也。通作挹。
又轉語,亦然之辭。《詩·鄭風》抑磬控忌。
又發語辭。《詩·小雅》抑此皇父。《王應麟·詩考》韓詩,抑,意也。
又詩篇名。《楚語》衞武公作懿,戒以自儆。《注》大雅抑之篇,懿讀曰抑。 《說文》從反印,或從手作。隷作。今文省作抑。字從扌從。

拼音是y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