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

指用帶繩子的箭射鳥。如:弋(系有絲繩的射鳥短矢);弋羅(矢繳和羅網);弋繳(獵取飛鳥的箭);弋也是姓氏,出自姒姓。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詳細解釋

名詞
“弋”字演變“弋”字演變
弋yì
1.(象形。甲骨文字形。本義:小木樁。今字作“杙”)。
2.同本義。
以鉤弋壓下枝,令著地。——《齊民要術
3.系有繩子的箭,用來射鳥。如:弋(系有絲繩的射鳥短矢);弋羅(矢繳和羅網);弋繳(獵取飛鳥的箭)。
4.指禽鳥。十二月,鳴弋。弋也者,禽也。——《大戴禮記》
5.姓氏。美孟弋矣。——《詩·傭風·桑柔》
動詞
弋yì
1.射。用帶繩子的箭射獵。戈,繳射也。——《玉篇》;弋鳧與雁。——《詩·鄭風·女曰雞鳴》。疏:“弋,謂以繩系矢而射之也。”
公弋取彼在穴。——《易·小過卦》。虞注:“弋,矰繳射。”
夫弓弩畢弋機變之知。——《莊子·佉篋》
善弋者下鳥乎百仞之上。——《呂氏春秋·功名》。注:“弋,繳射之也。”
2.又如:弋射(射鳥)
3.取[take]。如:弋竊(用不正當的手段占據)
形容詞
弋yì
1.黑色[black]
身衣弋綈。——《漢書·文帝紀》
2.又如:弋祶(黑色粗厚的絲織物)
弋陽腔(yìyángqiāng):發源於江西省弋陽縣的一種古老戲曲聲腔,亦稱“弋腔”。由一人獨唱,眾人和腔,用打擊樂器伴奏。它至今廣泛留存在許多劇種中。

典故

弋(弋射)
“弋”釋義
古人用弓射禽鳥,使用的箭,有兩類,一類是箭尾不系絲繩的,另一類在箭尾繫上一根絲繩。這個絲繩叫做繳。前者是一般的射箭,簡稱射或弓射。後者則稱弋,或弋射。早在周代,已有弋射。如《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將翱將翔,弋鳧與雁”;“弋言加之,與子宜子”。弋鳧與雁,便是用帶絲繩的箭射野鴨和雁子。後一句是說射到了野禽,同你烹食。《孟子·告之上》記,有兩個人向弈秋學棋藝,一人老想著要拿弓繳去射大雁,聽講分心,未能完成學業。弓繳,便是弋射。《夜讀拾得錄(一○七)·反語釋罪》一文中提到齊景公好弋,即愛好弋射。
繫著生絲繩的繳箭,迄今沒有見到出土實物,而在漢代畫像石上,有刻鑿的圖像,當是當時的寫實,可供參考。如河南南陽漢代畫像石墓內,曾出土射箭圖和弋射圖,被射中的大雁,帶著一條長繩,這就是繳。再對照另一幅射箭圖,便看得很清楚了。
左邊一人射中大雁,大雁帶繳,無法逃脫。右邊一人射中大雁後,連繳帶雁,已有收穫。組詞:游弋

弋姓介紹

遷徙分布

在四川省的弋氏族人大約始見於明朝末年,張獻中隨李志成起義,即民間的八大王剿四川,亂殺無辜,使四川人口下降。朝廷遷徙湖廣人口充實四川。弋姓隨移民中而來,來時為男丁,孤身一人。因來之較晚,無田地房屋,就臨時棲身南充市嘉陵區一立鄉弋家溝(現名),成為佃戶。被弋姓後人尊稱為上川老祖。白天從大通販米於世陽之間,夜晚耕地梨田。在四川省南充的弋姓人中,最大官職為知府,現安葬於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大觀鄉,又名獅子墳……據《千家姓》載,弋姓望居河東郡(秦初置郡。在今天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
在河南鄭州登封市弋姓比較多登封市大冶鎮弋灣村是明永樂九年從山西洪洞遷至登封弋灣,明末清初時弋姓先祖做了大官,後在家鄉仿洛陽府衙而建造了弋家大院,共四所一進三四合院組成,因此弋灣古代被稱為“小洛陽”,後來弋家更是人才輩出。據說有48個頂子,即48人在朝為官。

弋姓字輩

仁治林秉義發祥良才大啟紹前光勛尤炳燭召千古百世留名萬代香
萬福洪家治中和耀國光文章途遠大世代襲榮昌
作為一名弋灣弋氏後輩補充。
萬福朝宗治,守先戴秀光

歷史名人

弋謙:明朝代州人,永樂年間進士,歷官監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副都御史、交趾右布政使等。性直敢言,仁宗曾嘉其清直。仁宗即位後,劉觀兼任太子賓客,隨即又加太子太保銜,給兩份俸祿。當時大理寺少卿弋謙多次上書奏事,仁宗對弋謙繁瑣言事感到厭煩。禮部尚書呂震、大理寺卿虞謙按照仁宗心思彈劾弋謙,劉觀又讓十四道監察御史上疏劾論弋謙所言為誣妄之詞,他因此被上大夫中輿論所鄙視。1425年,朱高熾剛當皇帝,弋謙就上了一篇言辭激烈的摺子批評時政。皇上知道弋謙這人骨鯁,也不怪罪他,可是忍不住厭惡,見了他就沒好臉。眾臣看出皇帝的心思,便聯合起來攻擊弋謙“賣直”,要求皇帝法辦他。皇上寬宏大度,僅僅剝奪了弋謙上朝的權利。沒想到,訊息傳開,眾臣紛紛閉嘴,一個多月沒人上疏言事。皇帝急了,他剛剛登基,很想做好工作,眾人自我保全,默不作聲,這工作如何開展?於是皇帝下詔做自我批評,讓眾臣直言無諱,並恢復了弋謙上朝的權利。
弋子元:宋代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人,進士出身,因文章而揚名(見《古今姓氏書辨證》卷40、《通志·氏族略三》)。

郡望堂號

1、郡望
據《千家姓》載,弋姓郡望河東郡。
河東郡:①指今山西。②秦置河東郡,治安邑,轄晉西南地區。東晉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濟蒲州鎮,按即劉裕滅後秦時)。隋唐為蒲州河東郡。隋又分蒲坂置河東縣為治所。明並河東縣入蒲州。③唐有河東道,又設河東節度使。道治蒲州,節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④宋有河東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轄地北以內長城為限,而兼有今陝西東北角。金分河東南路、河東北路。南路治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北路治太原府。
2、堂號(缺)

宗祠通用對聯

〖弋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敢言著直;
貢士揚名。
——佚名撰弋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朝代州人弋謙,永樂年間進士,歷官監察御史、大理少卿、副都御史、交趾右布政使等。性直敢言,仁宗曾嘉其清直。下聯典指宋代蒲州人弋子元,因文章而揚名。

拼音是y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