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橫暴動

弋橫暴動

弋橫暴動,也稱為弋橫起義,是1927年12月10日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省弋陽和橫峰兩縣組織的一次武裝暴動,其領導人是方誌敏。弋橫暴動並沒有正式的暴動計畫,而是偶然發生的,因為當天有四個稅警徵稅時觸怒了當地居民造成反抗。方誌敏由此決定舉事。1928年春朱培德派軍收復戈陽和橫峰,方誌敏帶其部退入山區並開始組織正規軍,建立了“土地革命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十四團一營一連”。1926年6月26日土地革命軍再次攻克弋陽,改其名稱為“江西紅軍獨立第五團”,9月重新占領橫峰,開始建立贛東北革命根據地。

醞釀暴動

,
1927年8月底,在吉安地區領導農民運動的方誌敏秘密回到家鄉弋陽,聯絡從南昌潛回弋陽、橫峰地區的黨的骨幹邵式平、黃道等人,恢復黨的組織,建立秘密的農民革命團體,籌備武裝暴動。經過艱苦的工作,很快在弋陽的八區、九區和橫峰的三區、五區,建立了20多箇中共支部。9月,中共弋陽區委和橫峰區委成立,分別由方誌敏、黃道任書記。與此同時,在弋陽九區建立了20餘個農民革命團,作為發動農民民眾舉行武裝暴動的組織。9月下旬,方誌敏從弋陽赴鄱陽,參加中共波陽縣委和贛東北各縣黨組織負責人會議,聽取了江西省委特派員劉士奇關於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的傳達,了解到黨中央制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同時得知江西省委已制定秋收暴動計畫和宣傳大綱。會後,方誌敏返回弋陽,召開幹部會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準備秋收暴動,計畫先攻下弋陽縣城,把弋陽作為今後發展的根據地。並以大革命時期保存下來的12支槍和從波陽籌集的10支槍為基礎,建立了一支工農革命武裝,作為發動暴動的武裝骨幹。

弋橫暴動

,
9月底,中共弋陽區委在九區湖塘村召集弋陽九區各村農民代表會議,準備在九區首先舉行秋收暴動。到會的代表有300多人,方誌敏、邵式平、方誌純等參加了會議。因劣紳張念誠勾結一營國民黨軍突然襲擊,會議中途解散,此次九區暴動計畫暫未能實現。10月底,經過充分準備,方誌敏和弋陽區委發動九區農民3000餘人舉行秋收暴動,一舉攻占烈橋鎮,趕走劣紳張念誠。接著,暴動隊伍攻下吳家墩、余家倉等村坊,整個弋陽九區成了赤色區域,暴動的農民組成革命團掌握了鄉村政權。弋陽九區暴動,揭開了贛東北弋橫暴動的序幕。

繼弋陽九區暴動之後,方誌敏領導了橫峰年關暴動。11月中旬,根據波陽縣委決定,方誌敏調任橫峰區委書記(黃道調任弋陽區委書記),化名汪祖海赴橫峰樓底藍家村,領導年關暴動。經過一段時間工作,在橫峰全縣三分之一以上地區建立了農民革命團。12月10日,樓底藍家村農民趕走國民黨橫峯縣政府下鄉勒索煤捐的委員和數名法警,揭開了橫峰年關暴動的序幕,暴動命令一下達,各村連夜豎起紅旗,農民拿著刀槍、繩索,向地主、豪紳、高利貸者索回借字契約,付之一炬,並沒收其財產。一些平日作惡多端的土豪劣紳被鎮壓了。樓底藍家暴動極大地鼓舞了農民的革命熱情,各地農民革命團5萬餘人相繼暴動,暴動區域擴展到大半個縣。

暴動規模

1928年1月2日,方誌敏在弋陽九區窯頭村主持召開弋陽、橫峰、貴溪、上饒、鉛山5縣黨員會議(史稱窯頭會議)。會議正確地分析了形勢,確定目前中心任務是土地革命,以地方武裝暴動奪取政權。決定了武裝起義的綱領。會議選舉方誌敏、黃道、邵式平、方誌純、吳先民、邵棠、方遠輝組成中共五縣工作委員會,方誌敏任書記;成立起義總指揮部,方誌敏任總指揮。

窯頭會議後,為了擴大暴動區域,暴動總指揮部於1928年1月間發出各地同時暴動的通知,並決定各地起義隊伍向外圍猛烈發展。弋陽、橫峰的農民革命團在暴動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組成六路縱隊,全面出擊,一月之內,參加暴動的農民達七八萬人,弋、橫兩縣縱橫100餘里的廣大地區到處都是暴動的隊伍,村村飄揚著紅旗,鄉村國民黨政權被推翻,農民革命團掌握了政權。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被鎮壓,貧苦農民平債分谷分財物,出現了一派熱火朝天的革命景象。

贛東北革命根據地

1928年2月,國民黨軍聯合地主武裝,向弋橫暴動區域進攻,暴動隊伍受到嚴重損失。方誌敏等率領保存下來的革命武裝,轉入磨盤山區,開展游擊鬥爭,建立了以磨盤山為中心的弋橫根據地,後來發展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