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白草

番白草

番白草,被子植物門,薔薇目,薔薇科內委陵菜屬中的一個物種,又稱作“管仲”,主要分布於河北、安徽等地。東北、華北等部分地區尚有以同屬植物委陵菜。可為要用,陽虛有寒、脾胃虛寒等少用。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為薔薇種植物番白草的帶根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止血,消腫。

主治:治痢疾,瘧疾,肺癰,咳血,吐血,下血,崩漏,癰腫,瘡癬,瘰癘結核。

性味歸經:甘苦,平。①〈救荒本草》:“味甜。”②《綱目》:甘微苦,平,無毒。”③《廣西中藥志》:“味甘,性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l-2兩);或浸酒。外用:搗敷,

用藥忌宜:陽虛有寒、脾胃虛寒等少用。

藥物配伍:配生茜草:止血固崩。

植物生物別名

雞腿兒(《救荒本草》)、天藕兒(《野菜譜》)、湖雞腿(《綱目》)、雞腳草、雞腳草(《草木便方》)、烏皮浮兒、觭角草(《植物名匯》)、土菜、茯苓草(《現代實用中藥》)、郁蘇參、土人參(《福建民間草藥》)、全線吊葫蘆、鴨腳參、細沙紐(《廣西中藥志》)、雞腳爪(《四川中藥志》)、野雞壩、蘭溪白頭翁、黃花地丁、千錘打(《湖南藥物志》),天青地白(《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處方名:翻白草,番白草、反白草。

商品名:翻白草。以無花葶、無雜質、乾燥、色灰白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夏、秋採收。未開花前連根挖取,除淨泥土,曬。

考證:出自《救荒本草》;

①《救荒本草》:“翻自草,出鈞州山野。苗高七、八寸,細長鋸齒,葉硬厚,背白,其葉似地榆葉而細長,並黃花,根如指大,長三寸許,皮赤肉自,兩頭尖觥。”

②《綱目》:“雞腿兒,生近澤田地。高不盈尺,存生弱莖,一莖三葉,尖長而厚,有皺紋鋸齒,面青背白,四月開小黃花,結子如胡萎子,中有細子,其根狀如小白朮頭,剝去赤皮,其內白色如雞肉,食之有粉。”

生藥材鑑定

乾燥的帶根全草,根呈紡錘形或圓錐形,有時分歧,長約5—8厘米,表面暗棕紅色,扭曲而皺縮,栓波無剝落痕。無明顯的莖。葉根生,單數羽狀複葉,小葉片兩兩對生,長橢圓形,具短柄,頂端l枚較大,向下逐漸變小,皺縮,多從中脈向內對摺,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灰白色,密布毛茸,邊緣具粗鋸齒。根頭部及葉柄均被白色毛茸。質稍脆,易碎。氣微臭,味澀。以無花莖、色灰白、無雜質者為佳。

全國各地均產。主產河北、安徽等地。東北、華北等部分地區尚有以同屬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Ser.(參見“委陵菜”條)的全草作翻白草使用。新疆系用亞洲委陵菜P.AsiaticaJuz.,西藏系用亮葉委陵萊P.FulgensWall.(參見“管仲”條)作翻白草。

顯微鑑定: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均稍切向延長;上表皮非腺毛較少,下表皮非腺毛極密。柵欄組織較寬,為3列細胞,海綿組織較窄,細胞較小,類圓形;葉肉組織有草酸鈣簇晶,直徑9~32μm。主脈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半圓形,導管放射排列,韌皮部新月狀。主脈上、下表皮內方有2~3列厚角組織。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較平直,有非腺毛;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彎曲,有氣孔,非腺毛眾多。非腺毛單細胞有兩種,一種極細長,捲曲,直徑3~7μm,壁薄;另一種平直或稍彎曲,直徑9~22μm,壁厚3~8μm。本品以根肥大、葉色灰綠者為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