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恂[元代數學家、文學家]

王恂[元代數學家、文學家]
王恂[元代數學家、文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恂(1235年—1281年),字敬甫,中山唐縣(今河北唐縣)人,元代數學家、文學家。跟劉秉忠學習數學、天文、後與郭守敬一道從劉秉忠學習數學和天文曆法,精通曆算之學,王恂任太史令期間,分掌天文觀測和推算方面的工作,遍考曆書四十餘家。 他在《授時曆》的編制工作中,其貢獻與郭守敬齊名。王恂死後,他創造的歷律計算法,由郭守敬等人整理成《推步》七卷、《立成》二卷、《歷議擬稿》三卷、《轉神選擇》二卷、《上中下注釋》十二卷留傳後世。

基本信息

簡介

天文歷算 天文歷算

王恂是元代數學家、文學家。字敬甫。中山唐縣(今河北唐縣)人。生於元太宗七年,卒於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父親王良曾經擔任金朝中山府吏,辭職回鄉後潛心研究數學和程朱理學,尤其對數學的研究頗有造詣。他的母親也很有文化。王恂3歲的時候,母親教他學習《千字文》,他就能過目成誦,13歲學習《九數》,演算勾股、線性方程難題,已經達到當時最高程度。他的父親與元朝太保劉秉忠關係密切,劉秉忠發現王恂才思過人。徵得他父母同意後,就把王恂帶到磁州(今河北磁縣)天文台培養深造。 郭守敬一道從劉秉忠學習數學和天文曆法,精通曆算之學。1253年,劉秉忠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讓他輔導太子裕宗,做了太子的伴讀。中統二年(1261年),升為太子贊善(太子的老師)。中統三年,裕宗被封為燕王、中書令,兼管樞密院事務,對王恂極為倚重,對兩府的官員說:“凡有事咨稟,都必須讓王恂聽奏。”起初,王恂給元世祖講解堯舜的善政,世祖讓裕宗一起聽講。後來,就叫王恂管理裕宗的起居飲食。王恂兢兢業業,竭力輔佐,使不應該接觸太子的人,都不得靠近左右。裕宗認為王恂學識淵博,是難得的一位良師,就詔令大臣的子弟們跟隨王恂學習,一時間朝臣子弟刻苦努力,奮發向上,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後來許衡接任了太子贊善的職務,他告老回家後,又由王恂繼續教授,並任國子祭酒。

至元十三年(1276年)奉命改歷,議修金《大明曆》,和郭守敬一道組織太史局(後改稱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分掌天文觀測和推算方面的工作,推步於下,遍考曆書四十餘家。在《授時曆》的編制工作中,其貢獻與郭守敬齊名。《授時曆》編制後,至元十八年,王恂的父親去世。王恂悲傷過度,每日只能喝一小勺水,不久去世,時年四十六歲。王恂死後,他的推算方法沒有定稿,由郭守敬加以整理為《推步》七卷、《立成》二卷、《歷議擬稿》三卷、《轉神選擇》二卷、《上中下三歷注式》十二卷。由於王恂書生出身,家裡沒有什麼儲蓄,皇帝重賞他家。延佑二年(1315年),贈他為推忠守正功臣、光祿大夫(從一品)、司徒、上柱國(從一品)、定國公,諡號文肅。王恂為我國天文、曆法、數學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成長經歷

王恂著作 王恂著作

王恂生於金朝末年,父王良曾任金朝中山府吏,因故辭職回鄉,潛心研究數學和伊、洛之學(即程朱理學),尤其對數學的研究頗有造詣。其母亦有文化,是位舊時才女。這樣的書香門第,良好的家教環境,再加上王恂自幼聰穎好學,為他後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王恂三歲時,其母授以《千字文》,王恂即過目成誦,十三歲學《九數》(即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商功)演算題二四六則達頂峰。當時其父與元朝太保劉秉忠交往甚密,秉忠拜會王良時,發現王恂聰明絕頂,才思過人,堪稱神童。徵得其父母同意,遂將王恂帶到磁州(今磁縣)天文台培育深造,這年王恂十四歲。

王恂到磁州後,在劉秉忠精心培育下,十八歲時被秉忠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任太子伴讀。元中統二年任太子贊善。翌年裕宗被封為燕王、中樞令兼領樞密院事,他對王恂非常器重,口令兩府大臣,凡有咨稟,必向王恂得知。此時王恂已兼管太子起居,常為裕宗講解堯舜善政、治國安邦之道,並將遼金興亡之事編成故事講給裕宗聽,讓其區別善惡。王恂精通算數,深得太子讚賞,說王恂學識淵博,是難得的良師益友,召令大臣子弟隨王恂學習。後拜為國子祭酒,掌管國子監所屬各學校。

世祖忽必烈時代,所用前朝曆法,因年代久遠,常出現時差,意欲修訂。知王恂精通天文、算數,遂令王恂組班修歷。王恂受命後,舉薦已告老還鄉的許衡,並由郭守敬、楊恭懿等人組成精幹的改歷班子,開始修改曆法。

成才之路

王恂的三次內插公式 王恂的三次內插公式

王恂的父親叫王良,是金代末年中山府中的幕僚,曾救出離亂後無辜入獄的百姓數百人。不久辭職,廣泛研究佛學、理學和天文律歷,活了九十二歲。王恂六歲上學,十三歲開始學習算術,鑽研精深。十四歲時,學者劉秉忠北上經過中山,十分欣賞他,回來時收他為弟子。十八歲,劉秉忠把他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元世祖讓他輔導太子裕宗,為太子伴讀。中統二年(1261年),升為太子贊善(太子的老師)。中統三年,裕宗被封為燕王,中書令,兼管樞密院的事務,對王恂極為倚重,對兩府的官員說:“凡有事咨稟,都必須讓王恂聽奏”。

起初,王恂給元世祖講釋堯舜的善政,世祖讓裕宗一塊聽講。後來,就叫王恂管理裕宗的起居飲食。王恂兢兢業業,竭力輔佐,使不應該接觸太子裕宗的人,都不得靠近左右。還常常給太子講治國理政的道理。他精通算術,曾經循循善誘說:“算術,六藝之一;定國家,安人民,乃大事也”。(《元史·王恂傳》)又把裕宗耳聞目睹的遼金興亡的事實編成故事,幫助裕宗區分善惡,使他牢記在心。說:“許衡講過,人心如印板,板本不差,再摹印千萬張也不差。板本差了,印出來就沒有不差的。”很得裕宗的贊成。裕宗認為王恂學識淵博,難得一位良師,就詔令大臣的子弟都隨王恂學習,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後許衡接任了一段時間,告老回家後,就再由王恂教授,拜為主管學校等事的國子祭酒。

當初,劉秉忠在世,根據天文學的發展,認為《大明曆》承用了二百多年,漸漸暴露出它的不周密性,企圖加以修正。劉秉忠死後,皇帝根據他的構想,知道王恂精通曆算之學,就命他創製新曆。於是王恂舉薦了已經告老的許衡,同楊恭懿、郭守敬等遍考四十多家曆書,從西漢的《三統曆》到唐代的《紀元歷》,總結了一千多年間歷經七十改、創法者十三家的普遍規律,大膽創新,進行了中國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王恂等人通考前代四十部曆法,從漢代的《三統曆》,到宋代的《大明曆》,他們晝夜測驗,參考古制,創立新法,推算極為精密準確,研究總結了1280年以前、七十次改歷經驗,考察了十三家歷律推算方法,前後三年派專人分赴全國四方,定點做日晷實地測量,精心計算,大膽創新,計算出一年為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五天,一月為二十九點五三0五九三天,一年的二十四分之一作為一個節氣,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歷成功,以古語“敬授人時”之意賜名《授時曆》,是年頒行天下。明朝實行的《大統歷》基本上就是《授時曆》。如果把這兩部曆法看成一部,《授時曆》是中國歷史上實行年代最久的曆法,歷時長達三百六十四年。王恂在《授時曆》中,提出了招差法(即三次內插公式),並運用招差法推算太陽、月球和行星的運行度數;又創造了“弧矢割圓術”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來處理黃經和赤經、赤緯之間的換算,準確率大大提高。至元十六年(1279年),王恂升為嘉議大夫、太史令,主管太史院,負責推算曆法,觀測天象。十七年新曆法完成,根據古語“敬授人時”的說法,賜名《授時曆》,當年冬天就頒行天下。

至元十八年(1281年),王恂喪父,去官守孝。守孝期間,因悲傷過度,不思飲食,飢餒染病而亡,享年四十六歲。王恂為國操勞一生,家無積蓄。他患病期間,朝廷曾派專人探望,死後撥錢二千貫辦理喪事,又念其改歷有功,撥帑銀五千貫賜補家用。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賜王恂“推忠守正功臣”、“光祿大夫”(從一品)、“司徒上柱國”,諡號“文肅公”。

人物貢獻

王恂---《授時曆》 王恂---《授時曆》

王恂對於算學鑽研精深。他十四歲時,劉秉忠北上經過中山,十分欣賞他,回來時收他為弟子。十八歲,劉秉忠把他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劉秉忠死後,皇帝根據他的構想,知道王恂精通曆算之學,就命他創製新曆。於是王恂舉薦了已經告老的許衡,同楊恭懿、郭守敬等遍考四十多家曆書,從西漢的《三統曆》到唐代的《紀元歷》,總結了一千多年間歷經七十改、創法者十三家的普遍規律,大膽創新,進行了中國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他們晝夜測驗,參考古制,創立新法,推算極為精密準確,如算出了一年為365.2425日,一月為29.530593日,將一年的二十四分之一作為一個節氣,等等。

王恂死後,他的推算方法沒有定稿,由郭守敬加以整理為《推步》七卷、《立成》二卷、《歷議擬稿》三卷、《轉神選擇》二卷、《上中下三歷注式》十二卷。延佑二年(1315年),皇帝贈他為推忠守正功臣、光祿大夫(從一品)、司徒、上柱國(從一品)、定國公,諡號文肅。

中國歷史上施行最久的曆法,要推王恂、郭守敬、許衡等編制的《授時曆》,長達三百六十四年。《授時曆》,把古代曆法體系推向高峰。王恂與郭守敬創立招差術,用高間距三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五星的運動和位置。在黃赤道差和黃赤道內外度的計算中,又創用弧矢割圓術,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 王恂、郭守敬在所編制的《授時曆》中,為精確推算日月五星運行的速度和位置,根據“平、定、立”三差,創用三次差內插公式,這在數學上是重要的創新,同時也把天文曆法的計算工作推進了一大步。

人物評價

王恂當年改歷遺址 王恂當年改歷遺址

王恂在改歷工作中的數學貢獻是:多次使用三次內插法,並造了三次差分表;第一次研究了球面上弧與弧的關係;把高次方程用於曆法研究。這些成就當時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地位,其貢獻與郭守敬齊名。王恂自己沒有著作流傳,但世人對他的評價甚高,稱他為“算術冠一時”的數學家。

王恂是中國古代天文家、數學家和曆法計算學家,為中國科學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被歷代所推崇。

一九八七年邢台市人民政府建郭守敬紀念館時,也為王恂製作了陶瓷壁像,同郭守敬壁像鑲於該館正廳,以事紀念。

世界知名的天文學家

天文學家是研究天文學、宇宙學、天體物理學等相關學科的科學家。因為有些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對天文理論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這些人。以下為世界各地知名的天文學家列表。
貝琳
邊岡
曹士
甘德
郭守敬
韓顯符
何承天
姜岌
京房
瞿曇羅
瞿曇悉達
瞿曇譔
阮元
沈括
石申
石申夫
李淳風
李善蘭
李業興
梁令瓚
劉焯
劉洪
劉羲叟
劉向
劉歆
劉智
馬哈麻
馬沙亦黑
馬依澤
梅文鼎
梅文鼎家族
南宮說
蘇頌
汪日楨
王錫闡
王恂
郗萌
羲和
徐光啟
燕肅
揚雄
楊偉
楊忠輔
姚舜輔
耶律楚材
一行
虞喜
秦九韶
張衡
張載
張子信
趙友欽
趙知微
周琮
朱熹
朱載堉
祖沖之
司馬遷
札馬魯丁
卓[三國時期天文學家]
賈逵[東漢天文學家]
銳[清代天文學家]
徐昂[唐代天文學家]
丹戎
默冬
德西特
哈根斯
拉普拉斯
赫茨普龍
喜帕恰斯
阿拉托斯
貝塞耳
伽利略
漢斯·勞
花剌子密
約翰·繆勒
百武裕司
勒威耶
洛韋爾
桑德奇
西蒙·紐康
馬丁·賴爾
愛德溫·哈勃
沃爾特·巴德
巴特·揚·博克
弗拉馬里翁
卡西尼家族
昌德拉塞卡
哈羅·沙普利
愛德華·洛希
本特·斯特龍根
安東尼·休伊什
卡爾·央斯基
弗里茨·茲威基
喬凡尼·卡西尼
傑拉德·柯伊伯
漢尼斯·阿爾文
阿姆巴楚米揚
阿里斯塔克斯
埃拉托斯特尼
傑拉德·柯伊伯
威廉·赫歇爾
愛德蒙·哈雷
卡羅琳·赫歇爾
約翰·赫歇爾
德克·布勞爾
德克·布勞威爾
第谷·布拉赫
尼古拉·哥白尼
歐瑪爾·海亞姆
威理博·司乃耳
雅各布·卡普坦
亞德里安·布拉奧
嗎格麗特·伯比奇
傑弗里·伯比奇
查爾斯·梅西耶
弗雷德·霍伊爾
卡羅琳·盧克雷蒂婭·赫
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
約翰·弗里德里希·威廉
喬治·埃勒里·海耳
維塔利·拉扎列維奇·金
喬治·愛德華·勒梅特
格羅特·雷伯
貝蒂爾·林德布拉德
魯道夫·閔可夫斯基
阿諾·彭齊亞斯
簡·亨德里克·奧爾特
亞瑟·斯坦利·愛丁頓
約翰·佛蘭斯蒂德
約翰內斯·克卜勒
讓·勒朗·達朗貝爾
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阿布德·熱哈曼·阿爾蘇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