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雯

王士雯

王士雯(1933.1.29-2012.1.30),女,回族,生於山東省嶧縣,我國老年心臟病學和老年急救醫學專家。1955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原中央大學醫學院),1984—1985年去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加州大學醫學院深造心血管病理,獲心血管病理博士後證書,原解放軍總醫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教授。1996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士雯 王士雯

王士雯,中國工程院院士。 老年心臟病學和老年急救醫學專家.山東省嶧縣人。1955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原中央大學醫學院)。

1984-1985年去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加州大學醫學院深造心血管病理,獲心血管病理博士後證書。原解放軍總醫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是我國新興學科老年醫學的奠基人之一,我國第一個老年醫學博士生培養點和唯一的老年醫學博士後流動站的學術帶頭人,培養了近百名老年醫學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等高級人才,長期致力於老年心臟病和老年急救醫學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

在國際上首先提出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臨床綜合症-老年多器官衰竭,並提出老年多器官衰竭的肺啟動機制的學說,顯著提高了其救治成功率。在國內率先總結和推廣了對老年心臟病人施行非心臟外科手術的內科保障的經驗,對老年冠心病、尤其是老年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進行了系列研究,顯著降低了其合併症和死亡率。並創辦了《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誌》和國內心臟病學第一本英文版雜誌《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研究領域

MOFE

王士雯 王士雯

王士雯在國際上首先提出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這一老年醫學和老年急救學的新的臨床綜合症。80年代以來,她在國際上率先提出MOFE的臨床特徵和定義,建立MOFE的動物模型,找出MOFE的敏感目標,提出MOFE的診斷標準和臨床分型分解,包括國內外從未見報導的臨床三型;在國際上首先進行了MOFE的流行病學調查,弄清了該病的高危因素,提出了相應群體防治對策;尤其是套用臨床和實驗研究成果指導搶救,使其救治成功率上升了一倍以上,挽救眾多MOFE患者的生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外認為4個以上器官衰竭者死亡率100%。她成功地組織搶救4個以上器官衰竭數百例次,甚至有5個器官先後衰竭達9次的患者亦搶救成功。

老年心臟病

王士雯成功地進行了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搶救,填補了我國老年心臟病方面的空白。她對老年心臟梗塞包括多次(最多5次)的心肌梗塞及其各種嚴重併發症的治療和康復,以及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無症狀心肌缺血,進行了深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30多年來成功救治了1000餘例次老年和高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她撰寫了老年人心臟病專著和多篇論文,論述了老年人心肌梗塞和較年輕患者心肌梗塞之異同,在美國麻省總醫院進修期間,對864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冠脈病變及栓塞特徵,結合臨床心電圖等進行了系列研究,並在國際上首先專題論證比較了以中國人為代表的東方黃色人種加以美國人為代表的西方白種人老年心肌梗塞之異同。在日本心臟病學雜誌和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發表後,引起各國醫學界的重視,在國際上頗有影響。由她主持編撰的我國第一部《老年心臟病學》專著,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填補了我國老年心臟病學的空白,受到國內外讀者的重視。

30餘年來,她親自成功地對800多例患有冠心病或肺心病老人急症或擇期進行腦、胸、腹、泌尿等科大型手術,進行了全面的內科保障。在她的帶領和指導下對數千名老年心臟病患者需進行非心臟外科手術成功地進行了內科保障,使病人順利承受重大手術。

主要貢獻

開創我國老年醫學先河

王士雯 王士雯

老年病一直是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一大疾病,尤其是老年心臟病及其嚴重的併發症的救治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醫療衛生水平的尺度之一。如何提高這一水平是廣大臨床工作者所面臨的難題。

從60年代開始,王士雯教授就把她的研究方向放在了老年心臟病學上。她曾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研究所和上海心血管研究所中山醫院進修心血管內科和無創性心血管檢查技術,並在南京軍區總醫院進行血脂代謝的專項學習研究。

80年代,她先後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病理科和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病理科進修心血管病理,並獲美國心血管病理博士後證書。回國後,她在保障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和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安全渡過急症或擇期進行腦、胸、腹和泌尿等科大型手術中作出了很大貢獻。

在她的帶領下,解放/軍總醫院已形成了一支經驗豐富的老年人圍手術期保障隊伍,對3 000餘例老年手術患者成功地進行了圍手術期內科保障。在這些患者中,年齡最大的92歲,最多有9種嚴重合併症。

王士雯教授致力於老年心肌梗死及其各種嚴重併發症的治療和康復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早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進修深造期間,她就對864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和栓塞特徵結合臨床心電變化進行了系列研究,並在國際上首先專題論述和比較了以中國人為代表的東方黃種人種和以美國人為代表的西方白種人種老年心肌梗死之間的異同,在《日本心臟病學雜誌》和《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發表後,引起了世界各國醫學界的重視,在國際上影響較大。30多年來,她成功地救治了1 000餘例次老年和高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並撰寫了老年心臟病專著和多篇論文,尤其是她主持編寫的我國第1部《老年心臟病學》專著(已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並再版)填補了我國老年心臟病學的空白,受到國內外讀者的一致好評。

率先提出老年多器官衰竭

王士雯 王士雯

80年代以來,她在國際上率先提出MOFE這一臨床概念,並在國內外最早提出MOFE的臨床特徵和定義,建立MOFE的動物模型,找出MOFE的敏感指標,提出MOFE的診斷標準和臨床分型、分期,包括國內外從未見報導過的臨床Ⅲ型。在國際上,她首先採用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弄清了MOFE的高危因素,提出了相應群體防治的對策。尤其突出的是,她套用臨床和實驗研究的成果指導MOFE患者的搶救,使其救治成功率由原來報導的29.7%上升到59.6%,挽救了眾多MOFE患者的生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她成功地組織搶救4個以上器官衰竭者數百例次,甚至有5個器官先後衰竭達9次的患者亦搶救成功,打破了國外認為4個以上器官衰竭者病死率100%的禁區。她所發表的論文受到國外專家們的認可和好評。

倡導“讓每位患者獲得最佳治療”為目標的醫療模式,大大提高老年病診治水平

王士雯教授在臨床日常診治工作中,設身處地為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著想,勇於突破老年患者的“年齡禁區”,不怕承擔風險。她先後在老年患者中開展了電生理、導管右心起搏、冠狀動脈造影、溶栓、球囊擴張等多項先進診治和介入治療技術,使老年患者不因高齡和地位特殊而失掉享用最先進但又有一定風險的高新醫療技術。她在疾病的診斷治療上,作風細緻、深入、周全,並善於汲取他人的經驗和正確意見;在重大醫療決策中,能排除眾議,勇於負責,堅持為患者提出最佳治療方案,達到最佳治療目標。幾十年來,上千例高危患者經過她正確的醫療決策,闖過了醫療難關,不僅挽救了其生命,而且提高了生活質量。

創新之路

王士雯院士對學生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僅僅走別人的路,是不可能有更大的進步,創新才是醫學事業的靈魂。”

王士雯 王士雯

老年人患有心臟病,能不能做手術?醫學界許多人士都搖頭,認為很危險。可王士雯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得出結論:完全可以。她說:“不能因為有心臟病,就使老人失去了接受先進醫療技術治療的機會,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她的倡導下,她和她的學生已對3000多例患有各種類型心臟病同時患有癌腫急需手術的病人,順利實施手術,多數患者都活過十餘年。

10年前,一位76歲的老紅軍入院時,檢查發現有2處腦瘤,已經嚴重影響行走。患者曾經到12家大醫院求治,由於心臟病嚴重,都不敢手術,病人家屬也擔心出現意外,遲遲不肯表態。若不手術,病人只能活兩個月,經腦外科與王士雯反覆做工作,家屬才同意手術。

手術一開始,剛剛打開顱骨,病人血壓急劇升高達260毫米汞柱,心肌缺血加重,緊急處理後仍不見好轉。病人家屬了解情況後,突然提出“不做手術了”。怎么辦?此時風險極大,王士雯作為醫療組長和其他幾位專家重新衡量了腫瘤部位及生長情況,決定繼續手術。在外科、麻醉科諸多專家的共同配合下,手術持續進行了9個多小時,最後取得成功,病人一直活到現在。

老年人患心、肺、肝、腎等多種疾病後,救治就像走鋼絲一樣危險。但王士雯卻知難而上,勇於探索。她在國際上第一個建立了“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理論體系,並對這一新的臨床綜合徵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系統研究,率先提出了“肺啟動假說”。她用科研成果與理論認識來指導臨床實踐,從而使老年人多臟器衰竭救治成活率顯著提高。她成功組織了對數十例4個以上器官衰竭患者的搶救,一舉打破了4個以上器官衰竭患者死亡率為100%的醫學定論,使我國老年多器官衰竭治療達到國際水平。在多年的臨床與實踐中,王士雯已培養了一支精練的對“多衰”病人搶救的梯隊,搶救成功率為86%,大大超過國外水平。

培育人才

王士雯 王士雯

為了使學生得到鍛鍊,王士雯總是大膽放手把工作交給學生做,自己做指導。她常說:“科學不是一代人的事業。幫助年輕人超過自己,是事業發展的需要。”

王院士從不計較個人名利,總是把更多的機會讓給青年人。外出開會,她都儘可能多帶一些學生去,並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和提問。出版專著,她讓學生擔當副主編;主持科研課題,她讓年輕人擔任分課題負責人。現在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承擔的全軍、全國和國際會議全部由年輕人組織、承辦,並且由他們在國際會議上擔任同聲翻譯,鍛鍊了學生們的組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曾任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博士導師趙玉生教授,在二十幾年前還是個住院醫師,王教授從臨床上一點一滴地帶、手把手地教。在院士的悉心培養下,趙玉生進步非常快,後來被破格晉升為教授。王院士還推薦他擔任全軍老年醫學專業組學術秘書,如今,趙玉生已經是全軍乃至全國的知名專家。去年,王院士主動讓賢,提名趙玉生教授擔任了全軍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

成績

王士雯 王士雯

1)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並深入研究了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這一新的臨床綜合症,使其救治成功率提高了一倍以上,挽救了危重患者的生命。國外認為4個以上器官衰竭者死亡率100%。她已成功地搶救4個以上器官衰竭患者數百例次,甚至有6個器官先後9次衰竭者亦搶救成功。2)對老年心臟病尤其是老年心肌梗塞包括多次心肌梗塞的救治,進行深入研究,具有豐富的臨床救治經驗。成功地進行了內科保障,使3000餘例患者順利承受重大手術,延長了生命,提高了生命質量。4)為我國老年醫學新興學科的發展和與國際接軌作出了積極貢獻。她是我國唯一的老年醫學博士生培養點和博士後流動的學術帶頭人。為我國培養了第一批老年醫學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及高級進修生58人。先後40餘次參加國際老年醫學和老年心臟會議,發表論文30餘篇。被聘為美國老年心臟病學會理事和三個國際醫學雜誌(美國心血管病理雜誌、美國心血管生物學雜誌、香港老年醫學會雜誌)的編委。

所獲榮譽

她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曾獲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中央保健委員會"特殊貢獻獎"等獎勵。1999年榮獲何梁何利獎。1996年2月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年王士雯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她曾任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美國《心血管病理》、美國《心血管生物》、香港《老年醫學會雜誌》等雜誌的副主編和編委。

病逝

老年心臟病學和老年急救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士雯,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1月30日20時50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9歲。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

於維漢 於德泉 巴德年 王士雯 王正國 王永炎 王紅陽 王忠誠 王威琪 王振義
王琳芳 王澍寰 盧世璧 史軼蘩 石學敏 劉玉清 劉彤華 劉志紅 劉昌孝 劉耕陶
劉德培 劉耀 孫燕 安靜嫻 莊輝 朱曉東 池志強 湯釗猷 阮長耿 吳天一
吳階平 吳鹹中 吳德昌 張心湜 張運 張伯禮 張金哲 張滌生 李大鵬 李蘭娟
李連達 李春岩 李載平 李瑞麟 楊勝利 沈倍奮 沈家祥 沈漁邨 肖培根 肖碧蓮
邱貴興 邱蔚六 陸道培 陳亞珠 陳君石 陳志南 陳香美 陳洪鐸 陳賽娟 陳肇隆
陳冀勝 陳灝珠 周后元 周宏灝 范上達 鄭樹森 侯雲德 侯惠民 俞永新 俞夢孫
姚新生 洪濤 胡之璧 胡亞美 趙鎧 郝希山 鍾世鎮 鍾南山 聞玉梅 項坤三
唐希燦 夏家輝 桑國衛 秦伯益 翁心植 袁國勇 郭應祿 顧玉東 顧健人 高守一
高潤霖 盛志勇 彭司勛 曾溢滔 程書鈞 程莘農 葛寶豐 謝立信 曹雪濤 程天民
黃志強 黃翠芬 甄永蘇 樊代明 黎介壽 黎磊石 戴尅戎 程京 丁健 付小兵
廖萬清 吳以嶺 楊寶峰 周良輔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