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葉木姜子

玉蘭葉木姜子

玉蘭葉木姜子(學名:Litsea magnoliifolia Yang et P. H. Huang ) 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小枝粗壯,褐色,有棱條,葉互生,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革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老時毛脫落較稀疏,羽狀脈,傘形花序,短枝上呈總狀花序,短枝密具銹色短柔毛;每一傘形花序有雄花6朵;邊緣有睫毛;花被裂片披針形或倒披針形,花絲長約4毫米,子房狹長卵形,果扁球形,11月開花,果期翌年9-10月。 產雲南南部、西南部。生於常綠闊葉林中或稀樹高草地,海拔600-1400米。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木姜子 木姜子

常綠喬木,高12-30米,胸徑20-70厘米。一小枝粗壯,褐色,有棱條,幼時密被銹褐色短柔毛。

頂芽裸露,三角狀卵形,外面密生黃褐色短柔毛。葉互生,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11-20厘米,寬5-10厘米,先端圓鈍或短尖,基部楔形或近圓,革質,上面綠色,乾時常呈黃綠色,幼時沿中脈有銹色短柔毛,其餘無毛,下面淡綠色,乾時常呈褐色或綠褐色,幼時密被褐色微柔毛,老時毛脫落較稀疏,羽狀脈,側脈每邊9-12條,直展,先端向上彎曲,中脈在上面扁平,微突或微陷,下面突起,橫脈在下面較顯著;葉柄粗,長2-4.5厘米,幼時密被黃褐色短柔毛。傘形花序8-12個生於長3-6厘米的短枝上呈總狀花序,短枝密具銹色短柔毛;每一傘形花序有雄花6朵;苞片4-6,外面密被黃色短柔毛,邊緣有睫毛;花序梗長2.5-5毫米,密被黃色短柔毛;花梗長約2毫米,密被黃色短柔毛,花被裂片8,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4-5毫米,寬約1毫米,外面被黃色絲狀柔毛,邊緣有睫毛;能育雄蕊12-14,外露,花絲長約4毫米,被灰黃色柔毛,腺體倒卵形,近於無柄;退化雌蕊長2.5毫米,子房狹長卵形,花柱細,柱頭小,頭狀,均無毛。果序總梗長2-5厘米,粗壯;果序梗長5-7毫米;果扁球形,長1.2厘米,直徑1.6厘米,頂端有尖頭,成熟時黑色;果托盤狀,革質,直徑1.5厘米,果梗長1-1.8厘米,有短柔毛。花期11月,果期翌年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常綠闊葉林中或稀樹高草地,海拔600-1400米。

分布範圍

產雲南南部、西南部。

該種討論

本種過去均誤認為喀西木姜子L. khasyana Meissn.,據Meissner原記載的喀西木姜子:小枝纖細,無毛;葉披針形,長6.5-13厘米,寬1-3厘米,先端狹漸尖,基部尖銳,側脈每邊6-8條,葉柄纖細,長6-10毫米;花被裂片4;雄蕊9,花絲短,花柱具柔毛。但本種小枝粗壯,幼時密被銹褐色短柔毛,葉片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11-20厘米,寬5-10厘米,先端圓鈍或短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側脈每邊9-12條,葉柄粗壯,長20-45毫米;花被裂片8;能育雄蕊12-14,花絲長,外露;花柱無毛,與喀西木姜子截然不同。

J. D. Hooker描述的喀西木姜子與Meissner的原始描述相差很大 (見F1. Brit.India 5: 164. 1890) , 而與本種有些相似,但本種葉片為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葉柄長達4.5厘米,花被裂片8;能育雄蕊12-14,有柔毛,雄花中具退化雌蕊,也顯然有別,故另立為新種。喀西木姜子產印度,我國不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