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微鰭烏賊

玄妙微鰭烏賊

玄妙微鰭烏賊(學名:Idiosepius paradoxa),是烏賊目、微鰭烏賊科、微鰭烏賊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常棲息在沿岸內灣。

基本信息

簡介

玄妙微鰭烏賊玄妙微鰭烏賊
中文名稱玄妙微鰭烏賊

拉丁名稱Idiosepius

生物代碼\

英文名稱\

地方名稱\

中文門名軟體動物門

拉丁門名Mollusca

中文綱名鞘亞綱

拉丁綱名Coleoidea

中文目名烏賊目

拉丁目名Sepioidea

中文科名微鰭烏賊科

拉丁科名Idiosepiidae

中文屬名微鰭烏賊屬

拉丁屬名Idiosepius

分布類型

海水

形態特徵

胴部卵形,後端略尖,胴長約為胴寬的2.5倍;體表色素斑發達,一種較小,長點形,色黑,數目多,在內臟囊表面也有分布,一種較大,圓形或卵圓形,色褐,數目少;胴背生有一個梭形的腺質附著器官。肉鰭很小,近方形,鰭長僅及胴長的三分之一,分列於胴後兩端,左右完全分離。無柄腕長度略有差異,腕式一般為2〉1〉3〉2,腕吸盤2行,各腕吸盤大小相近,角質環具極小的粒狀齒;雄性第4對腕莖化,右側腕較長,基部具6、7個吸盤,腹面兩邊皮膚向上捲曲,形成中溝,左側腕較短,頂部左側具一個半圓形突起,基部也具6、7個吸盤;觸腕甚短,觸腕穗略膨突,竹葉形,甚長,約為全腕長度的二分之一,吸盤很小,4行排列,大小相近。內殼退化。已知成體的最大胴長為18毫米。

分布

黃海南海,日本群島海域。偏北分布,黃海和日本群島北部海域比較常見。

生活習性

沿岸內灣性種類,成體多棲居於岸邊的海藻叢中,或緩緩遊行,或以背部腺質器官所分泌的粘液吸附於海藻之上,撥動海藻,常能發現它們。喜群居,有趨光性。其稚仔在內灣和近海的浮游生物表層水平拖網中均有採獲,但以內灣中採獲較多。在青島膠州灣,夏季的浮游生物表層水平拖網中經常採獲本種的稚仔,它們多與箭蟲、水母等生活在一起,表明它們在孵化後還要經歷一定階段的浮游生活期。在日本群島黑潮流域,浮游生物表層水平拖網中也有發現。

繁殖習性

據夏劉(1970)報告,飼養中的玄妙微鰭烏賊雌性個體,僅能產卵25-64個,卵子包被在具有8-10層半透明膜的卵囊中,一個卵囊中只有一個卵子,雌體產卵後1-2日斃死。卵囊橢圓形,長徑lA-1-6毫米,短徑1.2-1.4毫米,卵子橢圓形,長徑0.87一031毫米,短徑0.67一0.72毫米,在水溫185-22.6℃的條件下,孵化期為15-17天。剛孵出的稚仔,胴背長1.16-1.22毫米,全長2.30-2.44毫米,腕式為2〉1〉3〉4。

軟體動物門(三)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