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烏賊

斑烏賊

斑烏賊斑烏賊(學名:Onykia carribbaea)為爪烏賊科斑烏賊屬的動物,俗名加勒比斑烏賊。分布於日本群島南部、琉球群島、馬魯古群島、社會群島、加里福尼亞半島西南、孟加拉灣、葛摩群島、非洲南端和西南端、阿根廷東南、墨西哥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南海北部等地,生活環境為海水,一般生活於表層。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墨西哥灣。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拉丁目名:Teuthoidea
拉丁亞目:Oegopsida
拉丁科名:Onychoteuthidae
拉丁屬名:Onykia
拉丁種名:carribbaea
定名人:Lesueur
年代:1821
中文名:斑烏賊
原始文獻:J.Acad.Nat.Sci.Philadlphia2:98
模式產地:墨西哥

形態特徵

稚仔的胴部圓錐形,較短,胴長約為胴寬的2倍,胴背和胴腹布滿深褐色和淺褐色交雜相間的近卵形色素斑,中間者較大,邊緣者較小;這種色素斑一直延伸到漏斗、頭部和腕部,大小參差,仍甚稠密,構成本種稚仔形態的突出特徵。每片肉鰭略呈扁圓形,分列於胴部後端,約為胴長的三分之一。無柄腕長度相近,吸盤2行,不特化成鉤;觸腕甚短,稍長於無柄腕,觸腕穗不膨大,吸盤4行,不特化成鉤。成體的胴部圓錐形,比稚仔相對較長。胴部和頭部腹面的色素斑也較密,中間者較大,邊緣者很小,其較大者比稚仔相對小得多。肉鰭略呈扁圓形,位於胴後,約為胴長的二分之一。第1對腕較短,約為其他無柄腕長度的三分之二,第2、3、4對無柄腕長度相近,腕吸盤2行,角質環不具齒,腕間膜不發達;觸腕細,略長予無柄腕,觸腕穗不膨大,中部具2行鉤,每行約10個,1行鉤較長,1行鉤較短,鉤的外側各具1行小吸盤,在基部聚簇有8、9個小吸盤。已知成體的最大胴長為36毫米。

產地分布

國內分布:南海北部
國外分布:群島南部、琉球群島、馬魯古群島、社會群島、加里福尼亞半島西南、孟加拉灣、葛摩群島、非洲南端和西南端、阿根廷東南、墨西哥灣等地。

生活習性

斑烏賊的稚仔是表層水平拖網中常見的種類,也有採獲於幾十米至200米陸架區的記錄。Hoyle(1886)從墨西哥灣流流域的表層水中曾採到斑烏賊的成體。據莊島(1970)報告,從南海北部表層水中斑烏賊稚仔出現的情況判斷,其成體的產卵期可能在秋、冬季之間。

軟體動物門(三)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