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性空迴腸潰瘍

瀰漫性空迴腸潰瘍

瀰漫性空迴腸潰瘍(diffuse ulcer of jejunum and ileum)較少見,也有文獻稱之為慢性肉芽腫性空迴腸炎、慢性特發性潰瘍性小腸炎。西方文獻報導的該病與日本報導的非特異性多發性小腸潰瘍(non-specific multiple ulcer of small intestine)有很多不同之處,是否為同一疾病的不同亞型,有待進一步研究。

基本信息

病理生理

瀰漫性空迴腸潰瘍瀰漫性空迴腸潰瘍

瀰漫性空迴腸潰瘍(diffuseulcerofjejunumandileum)較少見,也稱之為慢性肉芽腫性空迴腸炎、慢性特發性潰瘍性小腸炎。好發於在5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約為3∶1。腹瀉腹痛、吸收不良和蛋白質丟失性腸病為常見表現。常見併發症有腸穿孔和消化道出血,較少並發腸梗阻。

本病之潰瘍皆為多發,最多見累及空腸,其次為迴腸,偶有發生於十二指腸或結腸者。潰瘍一般較深,達到肌層,故易引起穿孔或漿膜面瘢痕攣縮。顯微鏡下可見小腸絨毛萎縮,潰瘍底部及周圍可見淋巴細胞、漿細胞、組織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潰瘍邊緣有時可見胃黏膜化生。潰瘍與潰瘍之間的腸黏膜正常或呈炎症改變。

診斷檢查

診斷:診斷較難。X線鋇造影檢查或內鏡檢查發現小腸潰瘍,如能排除其他疾病。應考慮本病。經口空腸黏膜活檢有時可獲有診斷價值的標本,但應注意避免引起腸穿孔。手術探查,術後腸切除標本活檢是診斷的可靠依據。

實驗室檢查:無特異表現。

其他輔助檢查:X線鋇造影檢查或內鏡檢查發現小腸潰瘍,經口空腸黏膜活檢有時可獲有診斷價值的標本。

鑑別診斷

瀰漫性空迴腸潰瘍瀰漫性空迴腸潰瘍
1.細菌性痢疾由志賀菌屬引起,腹瀉以膿血或黏液狀便較常見,量少,並常有里急後重,多有寒熱。糞便鏡檢可發現大量膿細胞、紅細胞吞噬細胞嬰幼兒中毒型菌痢或非典型菌痢應以病原學診斷來鑑別。

2.病毒性腹瀉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其特點是高度傳染性。輪狀病毒、小圓病毒等感染早期有嘔吐,相繼腹瀉,多呈水樣便並有黏液,多發生在秋冬季。其他病毒性腹瀉多見於夏秋季,有噁心嘔吐,除消化道症狀外,常有呼吸道症狀,咽炎,並發輕癱,常累及頸肌背肌。周歲內小兒多見有綠色水樣便或蛋花樣水便。抗生素治療一般無效,病程多在5~7天自愈。用血清學及病毒分離進一步鑑別。

3.空腸彎曲菌性腸炎空腸彎曲菌引起輕症與病毒性腸炎相似,重症與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相似。有發熱,腹瀉水樣或黏液樣便,有惡臭,呈膽汁色,重症有膿血便,似菌痢多在1周恢復。兒童患者常有腹絞痛,高熱時可發生驚厥。發病多與接觸家禽、家畜或飲用未消毒牛奶、生水有關。暗視野鏡檢可發現射箭樣活潑動力的彎曲菌,細菌培養進一步診斷。

併發症

1、大量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輕重的指標。這裡所說的大量便血是指

瀰漫性空迴腸潰瘍瀰漫性空迴腸潰瘍
短時間內大量腸出血,伴有脈搏增快,血壓下降及血色素降低,需要輸血治療。
腸炎

2、腸狹窄:多發生在病變廣泛、病程持續長達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見於左半結腸,乙狀結腸或直腸,臨床上一般無症狀,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警惕腫瘤,鑑別良性惡性。

3、腸穿孔:多為併發症,也可出現嚴重型,多發生於左半結腸,皮質激素的套用被認為是腸穿孔的一個危險因素。

4、中毒性腸擴張:這是本病的一個嚴重併發症,多發生在全結腸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達44%,臨床表現為病情迅速惡化,中毒症狀明顯,伴有腹瀉、腹部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白細胞數增多,易並發腸穿孔。

5、結腸癌:約5%病例發生癌變,多見於病變累及全結腸,幼年起病和病史超過10年者。

治療方案

本病尚無滿意的藥物治療方案。僅部分患者可能對無谷膠飲食有效,多數學者仍建議所有的本病患者均應進無谷

瀰漫性空迴腸潰瘍瀰漫性空迴腸潰瘍
膠飲食。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可能有一定療效,但遠期療效尚待評價。對並發腸穿孔或大出血內科治療無效者,可行手術治療。

補充液體及糾正電解質酸中毒。輕度脫水而且嘔吐不重者,可口服補液,WHO推薦的口服液配方為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葡萄糖20g或蔗糖40g,加水1000ml。脫水或嘔吐較重者,可靜脈輸入生理鹽水、等滲碳酸氫鈉和氯化鉀溶液以及葡萄糖。

減少腸道蠕動和分泌性藥物。可小量套用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以減輕腸道蠕動,可止痛及止瀉。也可套用氯丙嗪,有鎮靜作用,並可抑制腸毒素引起的腸黏膜過度分泌,使大便次數及便量減少。

營養與飲食療法

多吃曾纖維食物飲食應改為含高纖維的,以防病症進一步發作。最佳的纖維屬於非溶性的——麥麩、糙米、全麥等穀類(完整未加工的)、水果及蔬菜。

下列飲食有助於對抗結腸炎:燕麥麩生菜放人攪拌器中,製成汁液飲用,或在果汁或穀類食品中直接添加1湯匙的燕麥麩或米糠,如此有助於堆體形成。或者,還可以在果汁中添加有氧堆體清腸劑(ABc),在早晨起床空腹時飲用。除了煮熟的糙米外,低糖、高植物蛋白的飲食都較合適。

瀰漫性空迴腸潰瘍瀰漫性空迴腸潰瘍

試試嬰兒食品:不妨試試嬰兒食物加纖維(葡萄糖甘露醇)兩周。葡萄糖甘露醇應該在餐前一個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使用,需配一大杯水。服用藥物或其他補充品後的一小時內,勿使用葡萄糖甘露醇。

慢慢加熱麥麩:如果計畫在飲食中添加麥麩等纖維,應慢慢地添加,使你的身體有充分的時間適應。否則,一下子添加過量,可能產生脹氣。

應避免的食物及飲料:某些食物就像生活壓力一樣,會刺激腸子。因此,每天記錄哪些食物及飲料使你腸子不適,將有助於避免它們。雖然有些東西可能對大部分人皆不利,但畢竟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某些食物僅對某些人引發問題。容易引發不適的食物包括乳製品、酵母製品、小麥製品、紅肉、糖製品、煎炸食物、香料調味晶、加工食品、咖啡、酒等。

嚼大量的液體:要維持腸子通暢,不僅需要

生活調養

休息:休息對病人康復有很大的好處,特別對活動期病人要強調充分休息,因為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可使病人減少精神和體力負擔,尤其睡前要精神放鬆,保證睡眠效果,必要時要服用鎮靜劑。病人可在病情好轉後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一般應減免重體力活動。

瀰漫性空迴腸潰瘍瀰漫性空迴腸潰瘍

腸炎

飲食和營養:由於腹瀉便血,長期過少和吸收營養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鐵,葉酸缺乏或貧血,應給予適量補充。一般可經口服或注射補充,運用益氣健脾、養血補腎中藥也可達增加體質和補充營養的目的,但不要濫補,要辯證用藥。長期腹瀉者,要補充鈣及等微量元素。

在補充營養的同時也要注意有些食物對消化系統帶來的損害:1、注意飲食衛生。2、忌吃油膩食物。3、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4、忌生吃大蒜。5、忌盲目使用止瀉藥。6、忌吃高纖維的食物。

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重度患者由於大量腹瀉、發熱、容易有脫水,水鹽代謝紊亂和低鉀的症狀出現,尤其是用大量激素治療時,尿鉀排除增加,更容易導致低血鉀,而低血鉀可誘發中毒性腸擴張。因此,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更要注意藥後反應。門診患者如因病情加重,出現水電解質平衡紊亂,要及時住院治療,以便及時靜脈補水、氯化納和鉀鹽,糾正水和酸鹼平衡紊亂。

注意肛門周圍皮膚的護理:保護肛門及其周圍和乾燥,手紙要柔軟,擦拭動作宜輕柔,以減少機械性刺激。便後用鹼性肥皂與溫水沖洗肛門及周圍皮膚,減少酸性排泄物、減少酸性排泄物、消化酶與皮膚接觸從而減少局部的刺激和不適,必要時塗抗生素軟膏以保護皮膚的完整。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