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犀鱈

澎湖犀鱈,犀鱈科,棲息於大陸棚底層水域。一般棲息深度在20-30公尺以內,喜結群洄游。僅分布中國台灣海峽西南部及澎湖附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澎湖犀鱈
學名:Bregmacerospescadorus
俗名:澎湖犀鱈海
科名:Bregmacerotidae
科中文名:犀鱈科
世界分布:中國台灣
地理分布:僅分布中國台灣海峽西南部及澎湖附近。
模式種產地:Tung-Kang,PescadoresIs.,Taiwan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大洋、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20-2000米
最大體長:4.3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軀幹短;尾部側扁甚延長,愈近末端愈纖細;無尾鰭。頭部寬闊膨大,位於頭頂之眼眶間隔約大於眼徑之1.5倍。吻部鈍圓。眼大。口極大,端位;無頦須;齒為珠粒狀,多列排成寬齒帶。體被大型圓鱗,極易脫落;下頜有一排倒U型的大型鱗列;喉部裸露無鱗。鰓耙細長狀。兩個背鰭距離甚短几乎相併連,第二背鰭比臀鰭高。無發光器。肛門位置緊臨臀鰭起點。體一致為深棕色,無任何斑紋。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大陸棚底層水域。一般棲息深度在20-30公尺以內,喜結群洄游。以浮游生物為食。

漁業利用

魚體小型,較不具食用價值。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一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鱈形目

鱈形目(Gadiformes)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鮭鱸總目的1目。因其典型屬種的肉潔白如雪而得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