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凹腹鱈

黑白凹腹鱈

黑邊凹腹鱈為長尾鱈科凹腹鱈屬的魚類。分布於菲律賓中南部、北婆羅洲達弗爾灣及印度尼西亞的佛羅理斯等深海區以及見於南中國海東北部等,常生活於水深246.9-723米以及底為珊瑚海區。

基本信息

簡介

黑白凹腹鱈應為黑邊凹腹鱈(學名:Ventrifossanigromarginata)為長尾鱈科凹腹鱈屬的類。

體形特徵

全長為體高6.5~7.9倍,為頭長5.1~5.4倍。頭長為吻長4.1~4.3倍。為眼徑3.1倍。眼徑為間隔1.3~1.4倍。
體細長而側扁,較高;軀幹側扁而短;尾部完全側扁,向後漸細小,約為頭和軀幹合長4倍。頭中大而側扁,背緣幾近直線,頭部棱嵴不太發達,頭骨薄脆易碎裂。吻突出,較短,端部鈍尖無瘤狀鱗:吻端至前上頜骨的距離幾等於瞳孔徑。眼大,近圓形,側位;眼徑約為眼後頭長的2/3;眼間隔平坦,稍窄於眼徑。鼻孔2個,緊接,位於眼前方的凹窩內,前鼻孔圓形,後鼻孔裂孔狀。口亞端位,口裂斜,上頜骨後端幾伸達瞳孔後緣下方。兩頜牙細小而密;上頜牙排列成較寬的牙帶,其外側牙呈擴大狀;下頜牙由2~3列不規則牙排列成狹牙帶,其內側牙不擴大;犁骨、齶骨及舌上均無牙。下頜具1纖細的頦須,稍短於眼徑。鰓孔寬大,左右鰓膜連成皮褶橫越峽部。鰓蓋條7。第一鰓弓上方有1皮膜與蓋里側相連。

體被薄而帶棘的鱗,中大,易脫落,形似六邊形;後區露出部小棘纖細銳尖,排列呈近五點形。頭部除頦部和鰓條膜外皆被鱗;第一背鰭後部具一大片無棘鱗區。發光器短,小於眼徑1/3,兩端各具一晶狀體,前端一個圓形,位於腹鰭基間,後端一個半圓形,緊位於肛門前。側線連續,前部稍彎曲,後部幾平直。
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胸鰭後基上方,第二鰭棘前緣具細鋸齒。第二背鰭始於臀鰭18~21鰭條上方;背鰭間隔約為第一背鰭基底長2倍左右。臀鰭起點離肛門有一距離:肛門距腹鰭遠比離臀鰭為近。

體灰褐色,頭側與體側新鮮時呈銀白色,胸腹部藍褐色;第一背鰭上具1明顯大黑斑,端部和基部白色;臀鰭前部鰭條具狹的黑色邊緣。

分布

分布於菲律賓中南部、北婆羅洲達弗爾灣及印度尼西亞的佛羅理斯等深海區以及見於南中國海東北部等,常生活於水深246.9-723米以及底為珊瑚海區。

模式產地

黑白凹腹鱈的模式產地在Simaluc島附近

鱈形目

鱈形目(Gadiformes)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鮭鱸總目的1目。因其典型屬種的肉潔白如雪而得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