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棘腔吻鱈

平棘腔吻鱈

平棘腔吻鱈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日本、中國台灣至澳洲及紐西蘭等海域。中國台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俗名:鱈魚 
學名:Coelorinchusparallelus
英文名:Spinygrenadier,Spinyrattail
中文名:平棘腔吻鱈平棘腔吻鱈
科名:Macrouridae
科中文名:鼠尾鱈科
同種異名:Caelorinchusparallelus,Coelorhynchusparallelus,Macrurusparallelus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模式種產地:OffInoshima,Japan,Challengersta.232,345fm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650-990米
最大體長:48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型延長,側扁。鼻骨前側邊緣完全被骨支托;鼻窩被鱗;頭部棱脊發達具特化之強棘鱗。吻部腹面裸出。前鰓蓋骨腹側有鱗。發光器呈短桿狀,自肛門起點沿伸至兩腹鰭間。體被櫛鱗,棘刺尖長型,著於次生棘上,三至五列呈放射狀排列,中央鱗列稍擴大。口腔黑色,鰓膜黑色,各鰭略呈暗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650-990公尺深的水域,深海底棲性,在泥砂底質之海床上覓食小型蝦蟹。

漁業利用

個體較大型,軀幹部份可食。小型個體則作為下雜魚。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一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