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體突吻鱈

粗體突吻鱈

體長形。背鰭1~3個;臀鰭1~2個;常有胸鰭;腹鰭0~17,多為喉位或頦位;尾鰭擔鰭骨正型,真正尾鰭條很少或無;除長尾鱈科外均無硬鰭刺。

基本信息

粗體突吻鱈粗體突吻鱈
中文名:粗體突吻鱈

英文名:Coryphaenoides asper

科:鼠尾鱈科

目:鱈形目

綱:輻鰭魚綱(條鰭魚)

形態特徵

下頦中央常有一須。多有圓鱗。額骨連上枕骨,將頂骨擠到兩側。無眶蝶骨、基蝶骨及中喙骨。鰾不通食道,前端側突向前連或不連耳部。嗅球緊鄰或遠離前腦。前翼骨無齒。鱈形目除犀鱈科為熱帶上層海魚,潛魚亞科及雙趾鼬䲁等為熱帶淺海底層魚類外,大多為冷水性或深海底層魚類,如淵鼬䲁在波多黎各海溝生於水深8300米海底,水溫常為0~10℃。僅江鱈和生於古巴洞穴的兩三種盲穴鼬䲁屬為淡水魚類,沿岸生的細身寬突鱈也能進入圖們江等淡水內。卵大多為浮性,產於水的中層或下層;但鼬䲁屬產粘沉性卵,成團在海底孵化,胎鼬䲁總科為卵胎生,體內受精。魚大者如歐洲鱈長達1.5米,重40千克;小者如有些胎鼬䲁總科魚類,體長不及100毫米,重不到100克。

環境

海洋底中水層性

氣候

亞熱帶氣候

分布

太平洋西北部,日本南部。

危險性

無害處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一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