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吻膜首鱈

刺吻膜首鱈

刺吻膜首鱈主要棲息於220-485公尺深泥砂底質、水溫5-7℃的水域。

基本信息

刺吻膜首鱈 

Hymenocephaluslethonemus

命名者:Jordan&Gilbert,1902

棲息深度:220-485米

模式種產地:SagamiBay,Japan,120-265fm

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最大體長:14cm

棲息環境: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Hymenocephaluslethonenmus

英文俗名:Grenadier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型延長,側扁。頭中大,頭骨薄而易碎。鼻吻部尖,呈一鳥喙狀突起。眼大,眶後長約為眼徑1.4-1.6倍;眼眶上緣從側面觀有兩凹陷。口大,超過眼眶後緣。無頤須。腹鰭軟條11-12。體被弱櫛鱗,但胸、腹位被圓鱗。發光器長自臀鰭起點前延伸喉峽部。體呈暗灰色,夾雜少許銀色。尾部側扁甚延長,愈近末端愈纖細;無尾鰭。頭部很寬大厚實,位於頭頂之眼眶間隔大,口極大,端味無頦須。齒為珠粒狀,多列成齒帶。下頷有一排倒U型的大型鱗列;喉部彎曲;鰓耙細長狀。兩個背鰭之距離甚短,幾乎相併連,第二背鰭比臀鰭高;無發光器;肛門位置緊鄰臀鰭起點。體被大型圓鱗,極易脫落,魚體全為深棕色,無任何斑紋,體長可達60厘米。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220-485公尺深泥砂底質、水溫5-7℃的水域。深海底棲性魚類,以浮游性甲殼類為主食。是群聚性,快速遊動的種類。生殖季為冬末初春。數量不多。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南方、中國東海外緣及南部至菲律賓等海域。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二十一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