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液性迷路炎

漿液性迷路炎

迷路炎即內耳炎,是化膿性中耳乳突炎較常見的併發症。按病變範圍及病理變化可分為局限性迷路炎、漿液性迷路炎及化膿性迷路炎。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

漿液性迷路炎漿液性迷路炎

漿液性迷路炎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疾病病因
繼發於局限性迷路炎,或為中耳炎的細菌性或病毒性毒素經前庭窗或蝸戶入內耳引起。

疾病概述

漿液性迷路炎:1.眩暈噁心嘔吐,平衡失調為本病的主要症狀。2.眼震為水平—鏇轉性。閒患側迷路處於興奮、激惹狀態.故眼震快相向患側。晚期患側迷路功能明顯減退,震快相指向健側。前庭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減退。瘺管試驗可為陽性。3.聽力明顯減退。 4. 可有耳深部疼痛。

疾病描述

漿液性迷路炎可繼發於局限性迷路炎,或為中耳炎的細菌性或病毒性毒素經前庭窗或蝸戶入內耳引起非化膿性炎症。鼓室成形術、內耳開窗術或鐙骨足板切除術後出現的漿液性迷路炎一般為迷路反應。

症狀體徵

1、眩暈眼震噁心嘔吐 眼震為水平、鏇轉性,眼震方向朝病側,若朝向健側,則提示病情加重。瘺管試驗可為陽性。對該類病人做前庭功能試驗時忌用冷熱水,而用冷熱空氣。早期示病側前庭功能亢進,後逐漸減弱。漿液性迷路炎經適當治療,內耳功能可基本恢復正常。
2、耳鳴及聽力下降,較重的可有感音神經性聾,但未全聾。聽力下降不嚴重的病例,可有重振、復聽等耳蝸病變的表現。
3、可有耳深部疼痛。

病理生理

主要病理變化為內耳充血、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外淋巴隙內有漿液或漿液纖維素性滲出物及淋巴細胞浸潤,內耳終器一般無損害。故病變痊癒後內耳功能多能恢復。病變進一步發現,則轉變為化膿性迷路炎。

診斷檢查

注意和化膿性迷路炎鑑別。化膿性迷路炎時,迷路已全部損毀,故眼震方向朝健側,病側前庭功能及聽功能全部喪失;個別病例的半規管雖已全破壞,但耳蝸功能尚有部分保存。可能系因耳蝸與前庭間的外淋巴腔內具有界膜,能隔絕、濾過外淋巴之故。
中耳炎引起的急性瀰漫性漿液性迷路炎的早期不易與發作期的限局性迷路炎相鑑別。故只能通過疾病的全過程進行診斷,如自發性眼震方向由向患側轉為健側,眩暈加重,聽力下降明顯(不全喪失),前庭功能試驗減退(但不喪失),經治療能好轉或停止進展者,可診斷為本病。

治療方案

1、並發於慢性化膿性中乳突炎者,應在足量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手術。迷路無需開放。急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所致之漿液性迷路炎,應以全身抗感染治療為主,必要時行單純乳突切開術。
2、對症治療,如用地西泮鎮靜,嘔吐頻繁時應適當輸,並用適量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