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耳炎

內耳炎

內耳炎,也稱為迷路炎。此病可引起耳聾或平衡失調。

簡介

耳炎,也稱為迷路炎。此病可引起耳聾或平衡失調。病因大多數中耳炎和內耳炎都因嚴重的外耳炎所致。最常見的病原菌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胞菌及變形桿菌等。細菌通過外耳道、咽鼓管蔓延至鼓膜和內耳,或通過血源性感染中耳和內耳。內耳是與平衡相關、且充滿液體的小室。內耳炎可能是某種病毒感染的併發症。
 

內耳是與平衡相關、且充滿液體的小室。內耳炎可能是某種病毒感染的併發症。 

病因

   1.病毒感染:患病後血清測定,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病毒效價都有顯著增高。
2.前庭神經遭受刺激:前庭神經遭受血管壓迫或蛛網膜粘連,甚至因內聽道狹窄而引起神經缺氧變性,因激發神經放電而發病。
3.病灶因素:可能存在自家免疫反應。
4.糖尿病: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經元變性萎縮,導致反覆眩暈發作。

內耳炎 內耳炎

 

主要症狀

內耳炎的症狀會一陣一陣發作,每次大約持續5-15分鐘。具體症狀: 
    1、暈眩,周圍的景物似乎不停地在鏇轉。 
    2、步態不穩或跌倒,患兒可能得靠培或扶住家具才能穩住自己。 
    3、噁心、嘔吐。 

處理措施

患兒可能會對這些症狀感到非常困惑。父母應該在孩子出現症狀後24小時內帶他去醫院就診。 
醫生會進行檢查、並詢問患兒近來是否曾經患病。醫生也可能會開出一種特殊的抗組織胺糖漿,以解除孩子嘔吐和頭昏的症狀。經過治療以後,內耳炎通常會在1-3周內痊癒,但也可能會持續好幾個月。 
雖然內耳炎發作起來很嚇人,但通常不會導致永久性的傷害。


    

病因病理

 
 
  
 
(一)局限性內耳炎。多因膽脂瘤或慢性骨炎破壞迷路骨壁,形成瘺管,使中耳與迷路骨內膜或外淋巴腔相通。
 
  
 
多表現陣發性眩暈,偶伴有噁心、嘔吐。眩暈多在頭或體位變動、壓迫耳屏或耳內操作(如挖耳、洗耳等)時發作。發作時患側迷路處於刺激興奮狀態,眼震方向多向患側。聽力有不同程度減退,多為傳導性聾,如病變位於鼓岬處可呈混合性聾。瘺管試驗誘發出眩暈和眼球偏斜,為瘺管試驗陽性。若瘺管為病理組織堵塞可為陰性。前庭功能一般正常。

一、局限性內耳炎:
1.發作期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如抗生素加適量地塞米松,靜脈滴注。適當的鎮靜劑,注意休息等。
2.在足量抗生素(諾氟沙星,頭孢唑啉鈉)控制下行乳突手術.術中應在手術顯微鏡下仔細檢查外半規管隆凸,及鼓室內側壁,以發現瘺管。清除病變時。不宜擾動瘺管內的纖維結締組織,以免感染擴散,引起瀰漫性內耳炎。病變清除後可用顳筋膜覆蓋瘺口。瘺口較大時,可選用適當大小的健康碎骨片嵌頓於瘺口,上覆顳筋膜。
二、漿液性內耳炎:
1.並發於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者,應在足量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手術。迷路無須 開放。急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所致之漿液性內耳炎,應以全身抗感染治療為豐,必要時行單純乳突切開水。
2.對症治療,如安定、鎮靜。嘔吐頻繁時應適當輸液,並用適量類固醇激素類藥均,如地塞米松等。化膿性內耳炎,化膿菌侵入內耳,引起迷路瀰漫性化膿病變,稱化膿性內耳炎。本病內耳終器被破壞,功能全部喪失。感染可繼續向顱內擴散, 引起顱內併發症。
三、化膿性內耳炎:
1.大量抗生素控制下立即行乳突手術。
2 .疑有顱內併發症時,應急行乳突手術,並切開迷路,以利引流。
3.補液,注意水和電解質平衡。

治療

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適當套用鎮靜劑如安定等嘔吐頻繁可適當輸液在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根治術清除病變時不宜擾動瘺管內的纖維結締組織以免感染擴散瘺管口可覆蓋顳肌筋膜化膿性迷路炎疑有顱內併發症時應立即行迷路切開術以利通暢引流防止感染向顱內擴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