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級核潛艇

漢級核潛艇

中國海軍裝備的首種攻擊核潛艇,代號091型,西方稱其為漢級攻擊核潛艇。中國海軍迄今裝備有5艘漢級核潛艇,編號為401,402,403,404,和405。

091型潛艇091型潛艇

“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SSN),也是目前中國僅有的一級攻擊型核潛艇,共五艘,舷號:401、402、403、404、405。
首艇(401)首艇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系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8月15日開始海試。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後幾艘下水時間依次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漢級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

基本資料

排水量:5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00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 90兆瓦,單軸。

航速:25節(水下)。

編制:75名。

水上吃水:7.4m

潛航排水:4,500噸(艦號 401・402)、5,500噸(艦號 403・404・405)

極限潛深:通常200m/最大300m前後

全長:90.0m(艦號 401・402)、98.0m(艦號 403・404・405)

全寬:9.0m改型091級核潛艇模型正面特寫

葉軸:單軸螺鏇槳

水上極速:12節

水中極速:25節

飛彈:鷹擊-8-III型反艦飛彈

艇體結構:單層外殼

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

聲納:Trout Cheek hull mounted active被動聲納、DUUX-5被動聲納(1985年安裝)

詳細介紹

長征1號

中國的第1艘漢級核潛艇“長征l號”全長為98米,寬10米,水上排水量4500噸,水下排水量為5000噸。“長征1號”由中國渤海造船廠於1967年開始建造,1970年下水,1974年8月竣工。由於後來潛艇發生放射性污染以及反應堆故障,中國對“長征l號”進行了大幅改裝,因此“長征1號”的實際漢級攻擊型核潛艇服役日期是大幅滯後了。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長征1號”核潛艇才正式編入中國海軍北海艦隊,並進入戰鬥值班。漢級(091型)核潛艇的艇體構造與日本俄羅斯的潛艇頗為相似,採用的都是雙殼體結構。潛艇裝有世界各國通用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此外還裝有潛射型反艦飛彈USM YJ-82(C一802),乘員為75名。漢級核潛艇搭載的壓水型反應堆輸出功率為90兆瓦,相當乾12000馬力,其水下航度為25節。

長征2號

漢級的第2號艇很自然的被命名為“長征2號”,舷號402,也是南渤海造船廠製造。1974年開工,1977年下水,1980年1月竣工。“長征2號”與“長征1號”一樣,竣工後進行了大幅改裝,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才配署給北海艦隊。據稱,“長征2號”同樣出現過放射性污染問題,並且噪音非常大。目前“長征1號”和“長征2號”幾乎已處於癱瘓狀態,長年停靠在碼頭。

長征3號

漢級核潛艇的第3號艇“長征3號”舷號為403。從“長征3號”開始,中國漢級核潛艇的艇體被加長了8米,達到106米,水下排水量為5550噸。“長征3號”於1980年開始建造,1983年下水,1984年9月服役。因此,從“長征3號”開漢級攻擊型核潛艇始的漢級核潛艇實際上應該稱為漢級改進型。針對艇體加長了8米這一事實,西方曾經認為這是為了裝備潛射型反艦飛彈YJ-82的垂直發射裝置(VLS)。後來證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推測。“長征3號”與401、402號艦一樣,仍然只裝備水平發射的魚雷發射管。那么,中同的漢級核潛艇為什麼耍加長8米呢?對於這個問題,之所以加長是為r將核反應堆改裝成體積更大的型號,動力系統改為新的“核渦輪發電方式”,目的是為了解決噪音問題。中國的漢級核潛艇第1、2號艦主要是通過主渦輪直接驅動螺鏇槳,而“長征3號”以後的漢級潛艇加長8米,是為了搭載新型主發電機和電動機。將動力系統改為“核渦輪發電方式”,也就是說通過主蒸汽渦輪驅動發電機發電,通過產生的電能驅動主電動機,然後電動機驅動螺鏇槳鏇轉推動潛艇。這樣一來,由於是電子系統控制,潛艇就可以自由地改變螺鏇槳鏇轉速度,從而靈活的變更航速,並且因為沒有像減速器一樣的齒輪,噪音也可以明顯減少。縱觀¨前世界上的核潛艇,採用“核渦輪發電方式”的非常少,美英核潛艇全部都是採用通過渦輪直接驅動減速器的方式。惟一例外的是法國,法國攻擊型核潛艇(紅寶石級)和彈道飛彈核潛艇(可畏級和凱鏇級)都是採用的渦輪發電方式。俄羅斯的核潛艇幾乎也全都是採用渦輪直接驅動的,只有已因老化而解體的“北極星”號核潛艇採用的是渦輪發電方式。

長征4號

漢級的第4艘艇是“長征4號”,舷號為404,1984年開始建造,1987年下水,1988年11月服役。自“長征3號”以來,漢級核潛艇已全部換裝了法國製造的DUUX一5低頻被動聲納

長征5號

而漢級攻擊型核潛艇的第5艘,即最後1艘就是此次“侵入”日本領海的“長征5號”。

建造

中國海軍裝備的首種攻擊核潛艇,代號091型,西方稱其為漢級攻擊核潛艇。中國海軍迄今裝備有5艘漢級核潛艇,編號為401,402,403,404,和405。1990年代之前,這5艘潛艇均部署在北海艦隊,1990年代之後有2艘轉移部署到南海艦隊,以加強對南海台灣的海上作戰力量。

漢級潛艇漢級核潛艇

1958年,中國首座原子試驗反應爐投入運行,第一艘仿製的蘇聯常規潛艇也已建成,於是決定發展核潛艇。當時確定的目標是彈道飛彈核潛艇,以獲得水下戰略打擊能力為優先,蘇聯後來毀約拒援,加上嚴重的經濟困難,核潛艇研製曾一度下馬,只保留了核動力等關鍵項目的預研。1964年核子彈爆炸成功後,核潛艇研製又獲得新的動力。1966年3月20日,中央專委決定核潛艇研製重新開工。同時根據專家的建議,決定先研製攻擊核潛艇再研製飛彈核潛艇,因此,中國當初研製漢級潛艇的主要考慮,是為研製飛彈核潛艇打基礎。為推動核潛艇的研製,中國在艦艇研究院專設核潛艇研究所,負責核潛艇總體設計,展開對核動力裝置,潛艇線型,耐壓艇體,空調系統,水聲,導航,通信等七大關鍵技術的攻關。同時,在全大陸組織協作安排,參加研製的有第一,二,三,四,五,七機部以及冶金部,石油部,建材部,科學院,海洋局等許多單位,動員人力超過10萬人。此外,還從大連,上海,武昌三大造船廠抽掉近3,000名職工,到遼寧葫蘆島建設核潛艇製造廠。經兩年努力建成核潛艇造船廠。
1968年10月,首艘漢級核潛艇在葫蘆島造船廠開工建造。1970年7月潛艇核反應爐啟動,12月潛艇下水,經過幾年試航後,1974年8月1日正式編入海軍序列,被命名為(長征一號)。因為配套的魚三型深水反潛魚雷遲遲未能研製出來,該艇長時間無法形成戰鬥力。
魚三型魚雷直到1984年才研製成功。1988年4月至5月,在南海經過大深度潛水,水下全速航行和深水魚雷的發射等試驗,漢級潛艇才算完成全部研製過程。漢級核潛艇在某些方面亦相當突破,如採用水滴型艇體是國際先進技術,漢級核潛艇為單殼結構,外形短粗,艇體沒有很多明顯的開孔,與仿製的蘇聯常規潛艇明顯不同。潛艇水面排水量4,500噸,水下排水量5,500噸,配備一座15,000匹軸馬力壓水式核反應爐,水面最高航速12節,水下最高航速25節,最大潛深300公尺。裝備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電子與聲納系統,包括仿蘇的平面搜尋雷達,雷達告警器,作用距離達1萬公里的超長波收信機以及大功率超快速短波發信機等,以保證潛艇在遠洋活動。
聲納系統是採用大基陣技術的中頻主被動搜尋與攻擊艦殼聲納,後來還配備了仿製的法國DUUX5低頻被動聲納。這種聲納使用數位掃描顯示裝置,具有同時追蹤多個目標和引導魚雷或飛彈攻擊的能力。在武器配備上,裝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使用魚三型反潛魚雷和魚一型反潛魚雷,共可攜帶18枚魚雷

發展

中國的核子動力潛艇研發始於1950年代後期,第一艘完成的就是漢級核動力潛艇(091型)401號艦“長征1號”。船體為典型的流線型、復殼構造。動力系統採用壓水反應爐一座,渦輪-電力推進方式。
由於401號與402號艦於航行時發現雜音,3號艦之後(長征3~5號)作出對應改良,船體增長8m。噪音音壓由401與402號的160-170db降至之後的140-150db(相當於美國長尾鯊級核潛艇,而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為105-125db)。
把漢級潛艇船體再加長、加上潛射彈道飛彈(SLBM),就製成了夏級潛艇
401與402號艦巳於2005年退役,其他3艦都作出了大量更新與改良,換上了新的聲納與消聲瓦等。
405艇作為PCMA改性矽橡膠粘結消聲技術改造實驗艇的身份進行過改裝(改型材料後來裝備在了093A艇與039A艇上),其噪聲明顯降低到125db的水平。實際也證明091艇實際在設計上依然保留有巨大改型與升級潛力。

服役情況

編號

船名

所屬

建造年份

下水

服役

退役

圖片

401

長征1號

北海艦隊

1967年

1970年12月

1974年8月

2005年

長征1號

402

長征2號

北海艦隊

1974年

1977年

1980年1月

2005年

402

403

長征3號

北海艦隊

1980年

1983年

1984年9月

403

404

長征4號

北海艦隊

1984年

1987年

1988年11月

404

405

長征5號

北海艦隊

1987年

1990年4月

1990年12月

405

中國現役軍艦

驅逐艦現代級驅逐艦 旅海級驅逐艦 旅護級驅逐艦 旅大級驅逐艦
護衛艦江衛Ⅱ級護衛艦 江衛級護衛艦 江湖級護衛艦 江東級護衛艦 江南級護衛艦 成都級護衛艦
潛艇夏級核潛艇 漢級核潛艇 G級潛艇 K級潛艇 武漢級潛艇 明級潛艇 宋級潛艇 R級潛艇 W級潛艇
飛彈艇紅箭級飛彈艇 紅星級飛彈艇 河島級飛彈艇 河馬級飛彈艇 河拉級飛彈艇 黃蜂級飛彈艇 河谷級飛彈艇 P29B飛彈艇
魚雷快艇湖州級魚雷艇 湖川級魚雷艇 P6魚雷艇 P4魚雷艇
護衛艇上海級高速護衛艇 海南級反潛護衛艇 海鳩級反潛護衛艇 海青級反潛護衛艇
登入艦玉亭級坦克登入艦 玉康級坦克登入艦 玉登級中型登入艦 玉島級中型登入艦 玉連級中型登入艦 玉海級中型登入艦瓊沙級步兵運輸艦 玉南級小型登入艇 玉青級小型登入艇 271機械化登入艇 大沽級氣墊登入艇 德薩拉氣墊登入艇
布掃雷艦wolei級布雷艦 T43級掃雷艦 連雲級掃雷艇 撫順級掃雷艇 延寬級掃雷艇 武昌級掃雷艇 312型遙控掃雷艇
後勤艦船鄭和訓練艦 世昌國防動員艦 南倉級遠洋綜合補給船 福建級遠洋油水補給船 大運級遠洋補給船 大江級遠洋打撈救生船 大志級潛艇支援艦 滬東級潛艇支援艦 大浪級潛艇支援艦 大東級潛艇支援艦 大周級潛艇支援艦 瓊沙級醫院船 遠望級遠洋測量船 向陽紅遠洋調查船 興豐山電子監測船 北調電子監測船 世監級電子監測船 延來級測量船 贛珠級測量船 贛揚級測量船 T43級測量船 綜合試驗艦 延冰級破冰船 延哈級破冰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