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魚雷艇

魚雷艇是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戰鬥艦艇。

P6魚雷艇 P6魚雷艇

“p-6”級魚雷艇為65噸木質結構的無斷級滑行艇,系前蘇聯戰後發展的標準型快艇,它集中反映了前蘇聯快艇的研製經驗,也是一種載多種武器的快艇。艇體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EICO80英尺型艇非常相似,只是“p-6”級艇約加長1.5米。

配置數據

P6魚雷艇 P6魚雷艇

該級艇長24.9米,寬6.0米,

吃水1.8米,

標準排水量57噸,滿載排水量66噸;

最大航速45節,

續航力450海里/30節,

艇員20人。

動力裝置:4台M50型柴油機驅動4個螺鏇槳。

主機總功率4800馬力。

武裝配置

P6魚雷艇 P6魚雷艇

武器主要有2具533毫米魚雷管,其安裝角稍向舷外張。自衛武器有2座50年代初研製的雙聯裝25毫米防空炮,首炮布置在中線面偏左,以便艇長在艇首方向有良好視界。兩舷載8枚深水炸彈。
在駕駛台後面聳立一個柵桅,可向尾部放倒。初期建造的艇,桅上裝有“皮頭”對海搜尋雷達筒形天線罩,到60年代改裝“罐頭”對海搜尋雷達(鼓形天線罩)。

裝備使用歷史

蘇聯約建造600艘“p-6”級艇。
1956~1961年先後將許多“p-6”級艇改裝為MO-VI級獵潛艇和“蚊子”級飛彈艇
“p-6”級艇在國外的分布相當廣泛。古巴埃及、原民主德國、印度、伊拉克、波蘭、越南、阿爾及利亞、幾內亞等均獲得轉讓。前蘇聯海軍已沒有此級艇服現役。

相關連線

魚雷艇誕生於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年)時的水雷艇。當時還沒有魚雷,水雷艇艏部突出一根長長的撐桿,撐著水雷向敵艦猛烈撞擊,將敵艦炸毀。1864年,北軍的水雷艇就靠這種辦法炸沉了南軍的“阿爾比馬爾”號裝甲艦。
1866年,在奧匈帝國工作的英國工程師R·懷特黑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能夠自動航行的水雷。由於它能象魚一樣在水中運動,因而被稱為魚雷。後來製造了專門用來發射魚雷的艦艇便是魚雷艇。

世界上第一條魚雷艇是英國於1877年建造的“閃電”號,幾乎與英國同時,俄國建造的“切什梅”號和“錫諾普”號水雷艇也可看作是最早的原型魚雷艇。1887年1月13日,“切什梅”號和“錫諾普”號第一次用魚雷擊沉了土耳其海軍的“國蒂巴赫”號通信船。
此後,歐洲各國海軍都相繼製造和裝備了魚雷艇,魚雷艇的性能也不斷得到改善。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魚雷艇都取得了較大戰果。在1918年6月10日,2艘義大利魚雷艇用2發魚雷就擊沉了奧匈帝國的萬噸級戰列艦“森特·伊斯特萬”號。在50和6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魚雷艇部隊曾多次參加海戰,取得了擊沉國民黨海軍“太平”號護衛艦。“洞庭”號,“水昌”號炮艦,“劍門”號,“章江”號獵潛和多艘運輸艦的戰績。
魚雷艇具有體積小,航速高,機動靈活,隱蔽性好,攻擊威力大的特點,但適航性差,活動半徑小,自衛能力弱。由於它的造價低廉,製造容易,使用方便,加之現代魚雷的性能不斷提高,因此它的發展仍受到當今世界各國的重視。現代的魚雷艇的滿載排水量一般在40-150噸之間,少數大型魚雷艇在200噸以上,航速為75-100公里/小時,續航能力為900-1800公里;艇上裝有2-6具魚雷發射管。

中國現役軍艦

驅逐艦現代級驅逐艦 旅海級驅逐艦 旅護級驅逐艦 旅大級驅逐艦
護衛艦江衛Ⅱ級護衛艦 江衛級護衛艦 江湖級護衛艦 江東級護衛艦 江南級護衛艦 成都級護衛艦
潛艇夏級核潛艇 漢級核潛艇 G級潛艇 K級潛艇 武漢級潛艇 明級潛艇 宋級潛艇 R級潛艇 W級潛艇
飛彈艇紅箭級飛彈艇 紅星級飛彈艇 河島級飛彈艇 河馬級飛彈艇 河拉級飛彈艇 黃蜂級飛彈艇 河谷級飛彈艇 P29B飛彈艇
魚雷快艇湖州級魚雷艇 湖川級魚雷艇 P6魚雷艇 P4魚雷艇
護衛艇上海級高速護衛艇 海南級反潛護衛艇 海鳩級反潛護衛艇 海青級反潛護衛艇
登入艦玉亭級坦克登入艦 玉康級坦克登入艦 玉登級中型登入艦 玉島級中型登入艦 玉連級中型登入艦 玉海級中型登入艦瓊沙級步兵運輸艦 玉南級小型登入艇 玉青級小型登入艇 271機械化登入艇 大沽級氣墊登入艇 德薩拉氣墊登入艇
布掃雷艦wolei級布雷艦 T43級掃雷艦 連雲級掃雷艇 撫順級掃雷艇 延寬級掃雷艇 武昌級掃雷艇 312型遙控掃雷艇
後勤艦船鄭和訓練艦 世昌國防動員艦 南倉級遠洋綜合補給船 福建級遠洋油水補給船 大運級遠洋補給船 大江級遠洋打撈救生船 大志級潛艇支援艦 滬東級潛艇支援艦 大浪級潛艇支援艦 大東級潛艇支援艦 大周級潛艇支援艦 瓊沙級醫院船 遠望級遠洋測量船 向陽紅遠洋調查船 興豐山電子監測船 北調電子監測船 世監級電子監測船 延來級測量船 贛珠級測量船 贛揚級測量船 T43級測量船 綜合試驗艦 延冰級破冰船 延哈級破冰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