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西起義

湘鄂西起義

由賀龍、周逸群等組成的鄂西南特委首先與賀錦齋游擊隊會合,將荊江兩岸革命武裝300餘人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十九路軍,由賀錦齋任軍長,準備發動年關暴動。

起義背景

、

1928年1月18日,農曆臘月二十四,一位身穿皮大衣、眼戴茶色鏡的中年男子,帶著十幾名隨從模樣的人,大步向戒備森嚴的漢口碼頭走來。他,就是武漢國民黨當局正在通緝的武漢三鎮年關暴動總指揮、原南昌起義總指揮賀龍

起義過程

1月初,中共中央根據賀龍要回湘西發展工農武裝的請求,決定成立以湖北省委書記郭亮為書記、賀龍和周逸群等為成員的湘西北特委。隨後,賀龍、周逸群等來到武漢,與正在組織武漢年關暴動的郭亮會合,賀龍應邀擔任暴動總指揮。不料計畫泄密,暴動流產,湖北省委乃決定由賀龍、周逸群等先行組成鄂西南特委,前往荊江兩岸地區領導年關暴動。

早在大革命失敗後不久,從1927年9月起,荊江兩岸地區就在湖北省委和鄂中、鄂西特委領導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秋收起義。在鄂中,沔陽縣戴家場暴動打響湖北秋收起義第一槍,隨後漢川、漢陽、天門三縣農民聯合起義。在鄂西,當陽縣瓦倉農民2000餘人舉行暴動,建立瓦倉區革命政府,隨即與遠安縣暴動農民配合作戰,堅持鬥爭。公安縣農民武裝和湖南澧縣農民自衛隊攻打江陵縣彌陀寺,後逐步割據公安南部地區。

就在鄂中、鄂西地區秋收起義風起雲湧之時,參加過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第一師師長賀錦齋奉命來到鄂西,組建起一支百餘人的游擊隊,在荊江沿岸開展游擊戰爭。

由賀龍、周逸群等組成的鄂西南特委到達監利以後,首先與賀錦齋游擊隊會合,並在鄂中特委及所屬縣委的配合下,將荊江兩岸革命武裝300餘人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十九路軍,由賀錦齋任軍長,準備發動年關暴動。

起義結果

工農革命軍成立後,即在荊江兩岸攻打團防據點,鎮壓土豪劣紳,宣傳土地革命,幫助各地建立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至1928年2月中旬,共斃敵2000餘人,部隊發展到1000餘人。在工農革命軍的推動和鼓舞下,湖北、湖南中西部20餘縣掀起武裝暴動高潮。

2月下旬,鄂西南特委決定撤消特委和四十九路軍,賀龍、周逸群按原定計畫組建湘西北特委,前往湘鄂邊組織起義。3月上旬,賀龍、周逸群一行到達湖南桑植縣後,利用賀龍的特殊關係,組織其舊部和農民武裝約3000餘人,建立工農革命軍,於3月下旬發動起義,攻占桑植縣城,成立桑植縣革命委員會。

4月初,工農革命軍遭強敵圍攻,部隊失散,賀龍率300餘人轉移桑植與湖北鶴峯縣交界地區休整,周逸群與賀龍失掉聯繫後轉往洪湖地區領導鬥爭。6月,被打散的部隊陸續歸還建制,全軍擴大到1500人。7月,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賀龍任軍長,惲代英任黨代表(未到職)。

1927年秋到1928年春,黨領導的湘鄂西地區的一系列武裝起義,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