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嶺崗起義

九嶺崗起義,為中共湖北松滋縣委在1928年6月18日領導的一次農民武裝革命暴動,其主要領導人有李述禮、黃杰、沈德純等人;起義爆發後成立松滋縣蘇維埃政府,組織成立紅色自衛隊,鎮壓土豪劣紳,後在敵人的圍攻鎮壓下,因孤立無援,寡不敵眾,起義最終失敗,共產黨員、革命民眾50餘人慘遭殺害;九嶺崗起義雖然失敗,但其誕生了松滋首個革命政權,進行了英勇卓絕的鬥爭,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保留下來的武裝鬥爭骨幹遍及全縣,為後來開闢松(滋)枝(江)宜(都)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後建有九嶺崗起義烈士陵園。

起義準備

九嶺崗起義九嶺崗起義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湖北松滋縣的黨組織堅持鬥爭,並英勇地領導了九嶺崗起義,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根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和省委的部署,1927年秋冬,湘鄂西地區先後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秋收暴動和年關暴動。如前所述,湖北松滋由於黨的組織尚未建立,暴動條件尚未成熟,在這兩次高潮中,均未採取武裝行動。縣委成立以後,武裝暴動被提上議事日程,並被作為縣委當前的主要任務進行了反覆醞釀和積極準備
為了加強對武裝暴動的具體領導,縣委決定成立以張波臣為首的臨時執行委員會,在縣委領導下,具體負責武裝暴動的組織準備工作。
3月上旬,張波臣在九嶺崗主持召開有30餘名黨團骨幹參加的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縣臨時執行委員會。執委會由張波臣、張英杜若、張維高、張定國、張丹書、杜登庸等7人組成,張波臣、張英、杜若為常務委員。
次日在劉家場召開執委會議,進行分工:張波臣負責全面工作,與杜若等人坐鎮九嶺崗,組織暴動隊伍;張英、張維高負責對敵策反工作,籌集槍枝彈藥。張維高已於此前打入第五區(西齋)團防局擔任中隊長,現仍繼續在此處活動。張英負責對第三區(王家橋)團防局和縣保衛團進行策反。
1928年4月中旬,鄂西特委在江陵岑河口(後轉移至公安)召開鄂西黨代表大會,各縣縣委書記出席。因黃杰原在江陵工作已被敵人注目,為防止意外,特委指示松滋由沈德純參加會議。大會研究了松滋的革命形勢與任務,鑒於黃杰入黨不久,年紀輕,又是女同志,肩負一個縣的主要責任比較困難,即決定調李述禮擔任松滋縣委書記,黃杰改任組織部長,沈德純改任宣傳部長,縣委其他成員不變。
李述禮,廣東人,北京大學學生,1926年6月在北大入黨,1927年5月調武漢總工會工作,同年8月起先後擔任當陽、遠安、石首等縣縣委書記。4月下旬,李述禮由團特委書記李西園送至松滋縣城,主持召開了縣委會議。會上,李述禮聽取了縣委其他同志關於前段工作的匯報,傳達了中央關於廣州起義的檔案,主持研究了全縣後段工作。
月底,李述禮又在街河市向上學校主持召開黨、團縣委聯席會議,研究武裝暴動方面的問題。松滋縣委機關原設街河市,為了更好地領導武裝鬥爭,縣委決定將機關遷駐九嶺崗。
九嶺崗地處北大山系,北近宜都,南交澧縣,西出石門,方圓數十里,山勢險峻,易守難攻,是武裝割據的理想地域。此處農民素稱強悍,富有反抗壓迫的光榮傳統。大革命時期這裡是農民運動開展最好的地區之一,大革命失敗後這裡又是黨的活動開展最早的地區之一,民眾發動得比較充分,黨的組織也比較健全。
5月初,縣委機關遷至九嶺崗。黃杰駐守設在王家灣的縣委機關,縣委其他成員則多四出活動,晝夜奔波。縣委機關遷到九嶺崗不久,鄂西特委在九嶺崗召開松滋、枝江、宜都三縣聯合暴動會議,制定了暴動的具體計畫。會議決定三縣繼續分頭準備,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1928年9月28日)同時行動,鎮壓土豪劣紳,奪取團防武裝,然後開往湘鄂邊,與賀龍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合。
6月中旬,特委又在松滋縣城北小洲子召開松滋、枝江、宜都三縣聯席會議,進一步研究暴動事宜,松滋縣委派張英出席。會上,三縣代表通報了各縣敵情,匯報了暴動的準備情況,張英特別詳細地匯報了松滋民團的兵力分布及我方的策反計畫。會議要求各縣繼續抓緊準備,按照原定計畫,三縣統一行動。縣委在積極發展黨的基層組織的同時,也用相當的精力進行了暴動武裝的籌組工作。
首先,以九嶺崗地區的農民協會為基礎,籌組農民革命武裝。籌組這支武裝,人員好解決,突出的問題是武器。在縣委和縣臨時執委會的領導和組織下,九嶺崗地區的農民日夜趕製大刀、長矛和土抬炮,用土法製造火藥,到各地收集鳥槍抬銃。當時曾明確規定,凡農協青壯年會員,每人必備一尺五寸長大刀一把,五尺長長矛一桿。
到九嶺崗起義提前爆發時,起義農民已擁有鳥槍、抬銃80多支,九接力土炮3門,大刀、長矛若干。其次,抓緊對國民黨地方武裝的策反工作。當時縣內無國民黨正規軍隊駐防,地方武裝有縣保衛團及各區團防武裝,共300餘人槍。各區團防除第九區(米積台)有槍百餘外,其他均擁槍不多。根據各地敵情,執委會制定了一個策反三區(王家橋)、五區(西齋)團防和縣保衛團的計畫,打算三處得手後即合力攻打九區,繼而各個擊破,一舉摧毀縣內反動武裝。
實施過程中,西齋、王家橋兩處均有進展,我方打進五區、三區團防局的人員都擔任了中隊長職務。唯對縣保衛團的策反遇到困難,雖經張波臣、黃紹豫、楊其權、張英等多方設法,終因保衛團大隊長系縣長高季浦的親信,我方人員無法打入,致使計畫落空。
在縣委的直接領導、縣臨時執委會的具體組織和團縣委的積極配合下,全縣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正緊張而有秩序地進行。然而,就在這時,一起意外事故突然發生,致使起義被迫提前

起義爆發

6月17日,共產黨員、交通員王長永西齋買肉,因挑肥揀瘦肉案老闆發生爭執,以致相互毆打。扭打時,王長永頭上帽子落地,藏在帽內的秘件被人發現,土豪向芳田、羅經武知情後立即向五區區長、團總雷新民報案。雷新民派人將王長永抓獲,經酷刑逼供,獲得九嶺崗部分共產黨員名單。
18日(農曆五月初一)上午,雷新民派團局教練長傅生夏率隊進山,抓走共產黨員鄒恆春。敵人進山時,縣委並不知道敵人已掌握了我方部分情況,但鄒恆春被捕後,已感到問題嚴重。當時,縣委書記李述禮已下山到新江口參加黨支部成立會議,沈德純參加鄂西黨代會回九嶺崗向縣委匯報後,也下山到裴家場區委開會,留在縣委機關的縣委成員只有黃杰、張波臣、裴光月三人。
鄒恆春被捕後,群情激憤,不少農民要殺敵拚命。黃杰等考慮到我們的隊伍剛剛組建,很不鞏固,敵我力量懸殊很大,主張暫時隱蔽,仍按三縣聯合暴動計畫行事,至於被捕人員,則宜通過社會關係另行設法營救。然而,縣委的意見還沒貫徹下去,怒不可遏的民眾已經行動起來。共產黨員張俊初在九嶺崗地區頗有威望,他首先派人鳴鑼通知,召開大會,數百名農民各舉武器,齊集陷馬池。
張俊初在通報情況以後,將來人分成三支:一支由冉承哉率領到芝麻坡、天坑灣一線;一支由周維新率領到肖家大堰一帶;一支由周海濤、卓明藻率領到火燒鋪子一帶,嚴密監視敵人。若雷新民再進山抓人,即以銃響為號,殺敵繳械。這時,打入五區團防局的張維高趕回九嶺崗,說雷新民又要派人進山,抓捕周昌官,形勢急劇變化。果然,到了中午時分,傅生夏帶著11名團丁再次進山,到獅子口抓住了周昌官,並聲言:“不交出全部黨員便將九嶺崗燒光殺盡!”
敵人步步進逼,九嶺崗地區的共產黨員、農協會員和其他革命民眾已是忍無可忍。在這危急關頭,縣委果斷決策,同意提前行動。當傅生夏等人將周昌官押到徐家台時,冉承哉登上天坑灣山嶺連放三銃,起義隊伍聽到信號,打出一面紅旗(倉促間找來的一塊紅布),從四面八方一涌而上,喊殺聲、鞭炮聲響徹山嶺。一千餘名起義大軍很快將敵包圍。冉承哉首先用鳥槍斃敵1名,將周昌官救出。敵人奔放牛坡、煤炭溝,拚命向西齋方向逃竄,起義軍窮追不捨,沿途斃殺逃敵。傅生夏逃到爛板橋後,藏身於一土洞內,被抓出當場斬首
是役,起義軍一舉全殲進山之敵12名,繳獲步槍8支,戰馬1匹,軍號1支,起義軍僅1人受輕傷。下午,起義大軍在肖家大堰集合開會,動員再戰,防敵反撲。大會由裴光月、周維新、張俊初等主持。當晚,起義軍分為三隊,分別在萬壽橋、麻砂灘、鄭家店子設卡守衛,等待上級命令。起義爆發後,縣委即派交通員趕赴新江口、裴家場向李述禮、沈德純匯報,要他們立即回九嶺崗。
當夜,縣委在張家咀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進一步的行動方案,李述禮、沈德純連夜趕回,參加了會議。縣委緊急會議作出四項決議:(一)立即宣布成立蘇維埃政府。(二)成立起義指揮部。指揮部設張家咀,張波臣任總指揮。(三)將起義軍組編為紅色自衛隊,下設三個大隊。一大隊駐張家咀一帶,由張波臣、張維高率領;二大隊駐胡芹�一帶,由李海吾、周海濤率領;三大隊駐屏牆灣一帶,由裴光月、冉承哉、周維新率領。(四)19日分兵攻打當地土豪劣紳;20日集中兵力進攻西齋團防局,擴大戰果。19日上午,各路起義隊伍集結於張家咀,組編紅色自衛隊。指揮部隨即下達戰鬥任務:一大隊駐守指揮部,二大隊400餘人攻打劉家沖,三大隊500餘人攻打清水沖、嚴家溪。會後,二、三大隊立即行動。二大隊趕到劉家沖土豪劉懷山家時,劉已聞風逃匿,自衛隊遂將劉懷山之子劉盛義當場處決。三大隊開到清水沖,處決土豪嚴賢臣一家六口(其小孫子年幼未殺),接著攻打嚴家溪土豪、保董嚴勤初家,未獲其人,乃將其布匹衣物付之一炬
是日,自衛隊還沒收了清潭灣土豪張金堂囤積於肖家大堰的糧食,分配給貧苦農民。下午,自衛隊三路會師張家咀。隨後,又分赴萬壽橋、麻砂灘、鄭家店子等地把守。此間,沈德純利用社會關係多方了解敵人動向,得知敵人已掌握我方情況,敵縣長高季浦正糾集各區民團,妄圖鎮壓起義,並已派人向駐守宜都的敵四十三軍求援
據此,縣委決定抓緊戰機,趕在敵大軍到來之前,進軍西齋。20日天未亮,自衛隊三個大隊同時出發,進抵西齋西一里之七里廟,縣委多數成員隨軍指揮。黎明時分,自衛隊1000餘人衝進西齋鎮,直搗五區團防局駐地靈鷲寺。此時,雷新民已率隊潛逃,自衛隊四處搜尋,在四巷子活捉五區前任區長雷子敬及雷新民保鏢黃老五,當即將其處決。西齋地區及周圍勞苦民眾,紛紛前來助戰,起義隊伍猛增至萬人。自衛隊攻打團防不著,正待回師,雷新民突然率隊反撲過來。自衛隊迅速搶占七里廟一線山頭,待團防接近,突發抬炮兩響,大軍奮勇出擊,團防狼狽潰逃。自衛隊窮追10餘里,至石牌一帶,便不再追趕,而轉至雷家崗雷新民住宅,沒收其糧食財物,散分貧民百姓,並將其房舍焚燒一光,然後集合隊伍,勝利回師九嶺崗。

起義鎮壓

在起義剛剛爆發的時候,縣委就已經清醒地分析了所面臨不利形勢:起義被迫提前,必然打亂鄂西特委關於松、枝、宜三縣聯合暴動的計畫;我方力量單薄,準備不足,在得不到外援的情況下,要取得最後勝利是很困難的。所以,縣委一面派出張維高尋找特委匯報,請求指示,一面派人到湘西尋找賀龍部隊聯繫,請求支援。但因設於沙市的特委機關於此前遭敵破壞,剛在宜昌組織的臨時特委又立足未穩,張維高沒能找到特委。到湘西的人員也因敵層層封鎖,音訊不通,未能與賀龍所部取得聯繫。與此同時,縣委決定用少數兵力扼守主要山口,掩護已暴露的黨團員和革命民眾疏散、隱蔽,掩護外籍同志撤離松滋,以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就在起義隊伍開始疏散轉移的時候,敵人開始了鎮壓起義的行動。
6月20日,雷新民逃到縣城向縣長高季浦報告。當日,高季浦便一面調集各區民團,一面派人到宜都向四十三軍求援,同時發布命令,通緝李述禮、張波臣等人。22日,雷新民沒等援軍到來,就迫不及待率隊進山“清剿”。其所率領的團防武裝剛近張家咀,即遭自衛隊猛烈反擊,雷新民再次敗退。
24日,高季浦糾集五個區的團防武裝及四十三軍一部200餘人,分四路向九嶺崗逼近:一路走白田坪、四方橋,一路走麻砂灘,一路走鄭家店,一路走七里廟,將九嶺崗團團包圍。敵人進山之後,見人就殺,見房就燒,見物就搶。在掩護縣委機關和革命民眾突圍的戰鬥中,不少共產黨員、自衛隊員正氣凜然,英勇頑強,視死如歸,表現出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共產黨員、九嶺崗支部交通員李世玉參加了攻打劉家沖的戰鬥,漏網土豪劉懷山對他恨之入骨
6月23日,劉懷山將李世玉父子三人抓到他家,用鐵絲穿著李世玉的鎖子骨綁在石磙上。24日,雷新民趕到劉家沖,威逼李世玉交出組織,李世玉拒不回答,還要兩個兒子做革命的好後代。雷新民見威逼無效,下令將李世玉父子三人同時殺害
卓明藻、卓明寶兄弟二人於1928年初同時入黨,6月18日起義那天,他們衝鋒在前,親手擊斃幾名進山之敵。19日,卓明藻又將土豪劉盛義處決。24日,兄弟倆在寶塔山掩護民眾撤退,戰鬥中,卓明藻被俘,關押於七里廟。雷新民親自審訊,軟硬兼施,卓明藻毫不屈服,並將雷騙至身邊,隨即飛起一腳,踢其下身,說:“老子革命不怕死,你半句話也叨不出來”。雷新民惱羞成怒,遂令先劃破其嘴,後撕裂其皮,但卓明藻至死不屈,仍將大口鮮血噴吐在敵人臉上。
卓明藻犧牲20多天后,卓明寶被捕,雖遭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直至英勇犧牲。共產黨員周維新是九嶺崗黨支部幹事、紅色自衛隊第三大隊負責人。
6月24日,九嶺崗被圍困後,他化裝成團丁偵察敵情,直到縣委機關突圍後才隱蔽他鄉。敵人燒了他家的房子,把他的兩個哥哥抓去嚴刑拷打,還威脅他的母親交出兒子。
周維新得知後回到家中,先將隨身保管的一枚公章交給母親,請老人代為保管,又囑咐妻子領兒女逃出虎口,將來為他報仇。敵人來抓他時,他爬上自家被燒破的木樓,高聲說:“我們共產黨好比東方紅太陽,出在東方,落在西方,今晚落下去一個,明天還有個新太陽!”說罷,親過不滿周歲的女兒,便吞服下大量事先準備的鴉片。當他被抬著押到七里廟時,已經奄奄一息殘暴的敵人將其槍殺後,還將他的遺體開腸破肚,挖出內臟,填滿石頭。周維新犧牲時,年僅30歲。
敵人在九嶺崗一帶燒殺搶掠,持續一個多星期。據不完全統計,有55名共產黨員、革命民眾慘遭殺害,130多戶近千間房屋被燒成灰燼
在敵人圍攻九嶺崗的前一天,即6月23日,黃杰就按照沈德純、張波臣的安排,在民眾的掩護下撤離九嶺崗,轉移到台山坪沈德純家中。24日,李述禮也化裝轉移,到了台山坪。
敵人占據九嶺崗後,張波臣、張維高、彭傑三又先後趕到沈德純家,與李述禮、黃杰、沈德純會合,縣委決定張波臣、張維高立即趕赴宜昌向特委匯報,李述禮、黃杰馬上撤離松滋,縣委工作由裴光月負責。

起義意義

九嶺崗起義是松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武裝鬥爭的第一次嘗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勞苦大眾,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一次壯舉沉重地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在湘鄂西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起義雖然最終失敗,卻在松滋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火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