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源縣

湖南省桃源縣

桃源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理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對發展農業、工業、商業和旅遊等其它各種事業,都是得天獨厚的黃金寶地。

桃源縣,歷來被譽為“世外仙境”。域內生活著以漢族為主以及回族、維吾爾族、土家族、滿族、侗族、壯族、瑤族等13個民族,人口97.6萬(農業人口84萬,非農業人口13.6萬)人,180餘個姓氏在這塊“仙源樂土”上休養生息,和睦相處。桃源地理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對發展農業、工業、商業和旅遊等其它各種事業,都是得天獨厚的黃金寶地。

地理位置

桃源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其地理位置:西起牛車河鄉高峰村萬家河,東至木塘垸鄉仁豐村草鞋洲,直線距離約75公里;南起西安鎮薛家沖村獅子嶺,北至熱市鎮老棚村,直線距離約118公里,縣域面積4441.22平方公里,其縣域在湖南省縣(市)中居第四位。耕地面積為134.29萬畝,在全省縣(市)中居第一位。縣西與懷化市的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桃源地域屬楚;秦朝時,屬黔中郡;西漢時,為臨沅縣的一部分。東漢建武二十六(公元50)年,桃

湖南省桃源縣湖南省桃源縣
源地域從臨沅縣析出,置沅南縣,隸屬武陵郡。其縣治設於武陵縣治西南70里的古城山(今鼎城區長茅嶺鄉),漢殤帝延平一年(公元106年)遷至潯陽坪(今漳江鎮潯陽坪村)。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縣名均為沅南縣。隋文帝開皇三(公元583)年,合臨沅、沅南、漢壽三縣為武陵縣,隸屬朗州。唐、五代時期,今桃源地域均為武陵縣的一部分。宋太祖乾德一(公元963)年,轉運使張詠根據朝廷析武陵縣之政令,在實地考察之後,建議置桃源縣。其理由是:其地有一風景秀麗、道觀雄偉的勝地,此勝地因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傳頌於世而得名桃花源。早在晉代,桃花源的桃源山即建有道觀,名桃源觀。隋、唐兩代,屢毀屢建。由於張詠的建議,是年,從武陵縣中析出的有桃花源勝地的這一地域正式成為桃源縣,縣治設於沅水北岸,即今漳江鎮。至今,桃源縣名已有1037年歷史。

1949年l0月,新中國成立後,桃源縣隸屬常澧區行政專員公署。1950年8月,常澧區行政專員公署改為常德地區行政專員公署,桃源縣隸屬其下。1969年,常德地區行政專員公署被常德地區革命委員會取代。1980年撤銷常德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常德行政公署,1988年4月改為常德市,桃源縣仍屬其治下。
自然氣候

氣候及其行政

縣域為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段,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冷熱四季分明,乾濕兩季明顯,多年

湖南省桃源縣湖南省桃源縣
平均氣溫為16.5℃。年平均氣溫分布除南部和西北部山區低於16.0℃之外,其餘均在16.0—16.5℃之間。月平均氣溫以1月

最低,為4.5℃,7月最高,為28.5℃,3—10月皆在10.O℃以上。縣域位於雪峰山北端以安化縣為中心的多雨區邊緣,雨量由南向北遞減。年平均降水量為1437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年日照時數1529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5%。
宋太祖乾德一年(公元963年),置桃源縣後的一千餘年間,縣內政區劃分,常撤常合,易動較大。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半個世紀以來,就經歷了6次大的易動。1988年,全縣政區劃為9區、51鄉、8鎮(其中城關、陬市兩鎮為縣直屬鎮)。1995年11月,實行撤區並鄉,縣內取消區建制,合併為40個鄉鎮(現有鎮18個、鄉20個、民族鄉2個),828個村,43個居民委員會,8748個村民小組,80個居民小組。

人才薈萃

桃源物華天寶,風景優美,地靈人傑。自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問世以後,這塊“仙源樂土”上孕育出

湖南省桃源縣湖南省桃源縣
了一大批知名人物和社會賢達。北宋,有倡導文學反映社會矛盾的著名詩人張隅,推動了宋初詩風革新,具有較大影響,深受歐陽修、陸游的推崇。有工於詞賦、博學多才的明朝著名詩人文澍,其作《桃源賦》寄懷寬廣,寓意深刻,流傳後世。有與“公安派”創始人袁宏道齊名的江盈科,才高識遠,詩作頗豐。清朝,有在史學、文學上的大成者羅人琮,為後人稱頌。近現代產生過中國民主憲政之父、國民黨執行理事長、以一本《間島問題》收回十萬平方公裡間島領土的宋教仁;同盟會元老、歷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代理中央宣傳部長、立法院代理院長的覃振;有歷任國民革命軍第93軍軍長、37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二級上將劉戡。在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鬥爭中,桃源曾先後湧現出了紅四軍秘書長陳協平,中國第一個經濟學博士、上海中央分局宣傳部長董維鍵;歷任新四軍第一師政委、蘇中軍區政委的劉炎;有歷任西藏軍區副政委、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書記的王其梅;有北京大學副校長、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翦伯贊;有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副署長、政務院副秘書長兼周恩來總理辦公室主任的張唯一;有我國汽車工業的奠基人孟少農;有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的農業專家、著名勞動模範李光慶。現在健在的有飲譽世界的語言學家和辭書專家王同億,還有兩院院士劉更另(農業專家)、姚紹福(飛彈專家)等。在這塊仙源樂土上,曾是一代文學巨匠丁玲、沈從文學習、創作的園地。

全縣有完全中學4所、普通高中3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4所、初級中學49所、國小344所。中小學生122775人,學齡

兒童入學率達99.99%,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3.2%。1997年,我縣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兩基”目標,1999年被評為全省“普九”先進縣。全縣每年為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近2000人。

民情風俗

方言

湖南省桃源縣湖南省桃源縣
桃源方言與北方方言和江西中部(吉水、樟樹、豐城一帶)的贛方言都有密切的歷史淵源關係。從宋到清,桃源一直是京都(北京)通往雲、貴一帶官方驛道必經之地,縣人所操語言受北方話影響很深;江西中部人在明代及清初陸續大批遷居桃源,江西吉水、樟樹、豐城話便滲入桃源語言。桃源方言按實際語言可分為中心區和滲透區兩大類。中心區方言是縣內的地道方言,覆蓋縣境中心區域,包括漳江鎮及其郊區,陬市鎮漆河鎮、三陽鎮及剪市鎮的一部分。滲透區包括桃源與鄰縣接壤的一些狹長地帶。總之,桃源方言是北方話與江西話融匯後產生的語種,好聽易懂,便於社會交流。
在桃源這塊“仙源樂土”上,生活著以漢族為主以及回族、維吾爾族、土家族、滿族、侗族、壯族、瑤族等13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和回族均在3000人以上。縣內設有楓樹、青林兩個民族鄉。史學泰斗翦伯贊即出生於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
桃源地處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過渡地帶,其民風民俗有其自己的特色。在飲食上,桃花源一帶流行喝“擂茶”。相傳東漢時伏波將軍馬援率兵南徵到桃源時,士兵水土不服,瘟疫流行,民間獻“五味湯”(即用茶葉、生薑、茱萸、綠豆和食鹽研末熬湯),服後痊癒。擂茶即由此演變而來。

宗教方面

縣內以信仰道教和伊斯蘭教的信徒居多。桃花源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道教聖地之一,被道家稱作三十六洞天裡的“白馬玄光之天”。明洪武初年,一支新疆維吾爾族、回族人在縣內落籍,伊斯蘭教隨之傳入。楓樹鄉建有清真

湖南省桃源縣湖南省桃源縣
寺。
桃源的地方戲劇獨具特色。武陵戲是深受桃源人民喜愛的地方劇種。縣裡有專業的戲劇團。1979年該劇團作為湖南省唯一被選拔進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獻禮演出的縣級劇團,演出的現代戲《發霉的鈔票》獲全國演出二等獎和劇本創作獎。為了後繼有人,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撥專款成立了小演員班,使該劇團煥發出勃勃生機。儺戲被稱為戲劇的“活化石”,桃源儺戲在民間仍廣為流傳並保留著原始的特色。2000年在桃源召開了國際儺戲研討會,2002年還舉行了全縣儺戲會演。三陽港鎮被譽為儺戲之鄉。
民間流行舞龍、舞獅、尤以節日為盛。九溪鄉一帶流行的板龍燈,由木托組成,一人一節,一般長數十節,最長近百節,舞起來頗有氣勢。同時,縣內有三棒鼓、漁鼓、老絲弦等民間曲藝流傳,深受民眾喜愛。
桃源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離縣城不遠的采菱城是春秋晚期的遺址,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桃花源不僅是風景名勝,也是文化古蹟,遺有唐代以來眾多大詩人如孟浩然、劉禹錫、李白等碑刻詩文及古建築。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閣三塔”、星子宮、馬援石室等古蹟遍布縣內。

經濟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九五”期間,百萬桃源人民在“強縣創新市,富民達小康”戰略目標鼓舞下,大力弘揚“拼搏奉獻,開拓爭先”的桃源精神,艱苦創業抓經濟,巧借外力促發展,全縣經濟實力大大增強。2002年GDP達到53.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登上1.77億元台階,經濟總量和財力均列全市第一位,人民生活整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桃源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從縣城溯青羅一般的沅水而上,兩岸青山如畫鄉,江中碧水如緞,漳江夜月、菉蘿晴畫、馬援石室、桃川仙隱、穿石繚青、水心古寨等名勝古蹟,如一顆顆璀燦的明珠連成一串,構成了一幅奇絕天下的美麗畫卷。國家風景名勝區桃花源,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堪稱人間仙境。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湖南“瀟湘八景”之一的“漁村夕照”,就在桃花源的水府閣下。一年一度的“桃花節”(每年的3月28日)是桃源人民自己的節日,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十二屆。藉助桃花源這張精美的名片,吸引了一批批中外客人來桃源觀光,吸引了一大批的外資項目來桃源落戶。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華南虎的出沒而走出深閨,揚名天下。

桃源縣交通環境優越,素有“滇黔孔道”之稱。國道319線,省道1848、1801線縱橫全境。過境桃源的長張(長沙至張家界)高速公路已經通車;常吉(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即將通車;常桃(常德至桃源)高等級公路已經建成通車;石長鐵路盤塘站已經全面啟用。沅水黃金水道過境99公里,逆水至貴州,順水入洞庭至長江各碼頭。桃花源機場距縣城15公里,可起降波音737客機。“十五”期間,桃源將在省內率先建成航空、鐵路、高速公路、水運相配套的現代交通網路。

全縣已實現交換程控化、傳輸數位化、鄉鄉通光纜、村村通電話的目標;電子商務、寬頻網、城域網建設突飛猛進;移動通信發展迅速,已實現縣內國省道無縫隙覆蓋、各鄉鎮均有信號覆蓋;桃源縣電力供應充足,是全國電氣化試點縣。縣域內雨水充沛,溪河縱橫,水力資源極為豐富。投資33億元、裝機容量27萬千瓦的凌津灘電站已併網發電。

桃源縣金融體系健全,信譽優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信用聯社、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財產保險公司等在桃源設有分支機構。全縣現有220多個金融網點,擁有先進的電腦結算、通存通兌系統,開辦了牡丹卡、龍卡、金穗卡、長城卡、萬事達卡等業務,可提供便捷的存、貸款和外匯結算等業務。

鍾靈毓秀的山地蘊育出豐富的物產。全縣有耕地面積139萬畝,水面50萬畝,丘崗山地400萬畝,森林蓄積量300多萬立方米,楠竹蓄積量5200萬根,森林覆蓋率達54.1%。縣內盛產水稻、棉花、茶葉苧麻、獼猴桃、桃源大柚、無核桃柑、柰李、板栗、荸薺、野生葛根,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糧食、油料、肉類產品已躋身全國百強,桃源黑豬、桃源大種雞、桃源大葉茶等名優特產享譽中外。目前,已有創元鋁業、運達機械、衡陽金果、金健米業、魯洲集團等上市公司和大企業集團在桃源落戶。為加快縣域工業化進程,縣委、縣政府決定在盤塘建立創元工業園區,在縣城環城路、1848線旁建設漳江工業園區。在工業園內投資將享受“土地全送、縣級規費全免、所得稅全返、服務全程、環境全保”的特殊優惠政策。

桃源石材資源豐富,所產大理石輝綠石、瑪瑙石馳名中外,人民大會堂湖南廳就是採用桃源的虎皮黃大理石板材裝飾的。

桃源科教文衛事業發展迅速。全縣現有大、中、國小620多所,在校學生13萬多名。其中桃源一中以90%以上升學率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屈指可數的名牌中學。全縣共有各類醫院、衛生院和診所900餘家,其中縣人民醫院為二等甲級醫院。

“十五”期間,桃源將憑豐富的物產資源和獨特的旅遊優勢,借承東迎西之利,抓住西部開發的難得機遇,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著力營造成經濟“窪地”,努力將仙境桃源建設成投資興業的樂土,旅遊觀光的勝地。

地圖

湖南省桃源縣湖南省桃源縣

資料連結

http://baike.baidu.com/view/190836.htm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