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聯軍

清荷聯軍

清荷聯軍為清朝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對抗鄭氏王朝所組成的聯盟。荷蘭人自從被鄭成功逐出台灣後,就亟思奪回台灣,便與清朝結盟。另一方面,清朝也因缺乏強大的水軍,暫時放棄進攻台灣的打算,讓鄭氏王朝得以在台灣繼續存續。

清荷聯軍清朝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對抗鄭氏王朝所組成的聯盟。荷蘭人自從被鄭成功逐出台灣後,就亟思奪回台灣,便與清朝結盟。1663年,清荷聯軍於金門烏沙頭擊敗鄭軍,順勢占領金門、廈門,迫使鄭氏王朝退守台灣。此戰役後,荷蘭人重新占領了雞籠,並以此為貿易基地,與鄭氏王朝對峙。到了1668年,因補給困難和清朝實施遷界令,雞籠的營運毫無起色,荷蘭人遂退出了雞籠。另一方面,清朝也因缺乏強大的水軍,暫時放棄進攻台灣的打算,讓鄭氏王朝得以在台灣繼續存續。

【初次接觸】

1653年,為了讓清朝開放貿易,荷蘭人與鎮守廣東尚可喜耿繼茂交涉,卻被兩人以須得到順治帝的同意為由所拒絕。為此,巴達維亞當局於1655年派出使節團前往北京,獲得順治帝的接見。不過順治帝只把荷蘭看作系前來朝貢的藩屬,只同意每八年一次的朝貢貿易,而非自由通商。
雖然這次交涉並不如預期,但至少清朝已不再視荷蘭人為海盜,扭轉了五十年來中國朝廷對荷蘭人的刻板印象,為日後合作打下了基礎。因此自鄭成功崛起後,清荷雙方便興起了對抗共同敵人的念頭。
1661年,耿繼茂得知鄭成功進攻台灣後,打算趁虛進攻鄭成功所據守的金門、廈門,便邀請荷軍共同作戰。不過這次的行動因荷軍統帥擅自返回巴達維亞,而宣告失敗。

【金廈海戰】

1662年8月,為了從鄭氏王朝手中奪回台灣,荷軍統帥博特(Balthasar Bort)從巴達維亞率領艘艦隊抵達福州,準備與清軍交涉進攻鄭氏。然而,此時逢鄭成功過世,繼任者鄭經尋求與清朝和談,因此福建政府的主政者耿繼茂、李率泰要博特等待康熙帝的回覆,只是博特遲遲未等到回復,遂於3月返回巴達維亞。
10月21日,博特再次率領艦隊來到泉州,並向耿繼茂、李率泰提出協定,要清朝同意攻陷金門、廈門後,馬上進攻台灣,並於戰勝後把台灣移交給荷蘭人。耿、李兩人雖未答應進攻台灣,不過為了拉攏荷軍,仍在協定書上籤章,清荷聯軍遂告成立。
11月14日,鄭軍統帥周全斌派2年前遭俘虜的荷蘭翻譯員,向博特提議合作,博特以早與清軍結盟而回絕。此翻譯員卻把鄭軍的部署告訴荷軍,此時廈門的鄭軍有4000~5000人,而金門有100~150人,兩島都無炮台;另外有100艘船停於附近的海域。
18日,博特打算與清軍一起進攻金門,但是清軍以未獲耿繼茂的命令為由,拒絕與荷軍共同行動。博特遂單獨出擊,派100人攻打金門城。雖然荷軍擊潰城外的鄭軍,卻不敢繼續追擊,以免脫離艦隊火炮的射程。鄭軍遂逮到重新集結的機會,以大量弓箭回擊,逼迫荷軍暫時撤退。不久,荷軍再次攻城,但攻城用的梯給士兵踏毀了,荷軍只得撤退。
這時清軍分三路出擊,分別為同安的耿繼茂、李率泰;泉州的馬得功海澄施琅黃梧。荷軍接獲訊息,決定與清軍會合,19日上午,荷軍與馬得功所率領的400艘戰船於烈嶼沿海會合。鄭軍因人數不敵,打算先撤退到廈門,到了中午,於金門烏沙頭遭遇清荷聯軍。
荷軍先和鄭軍交戰,以火炮擊傷鄭軍50艘戰艦,鄭軍也擊沉荷軍1艘戰艦。後來鄭軍繞至聯軍後方,周全斌親自突擊清軍艦隊,擊潰清軍;馬得功因座艦遭到包圍而跳海自殺,船上300人皆身亡。荷軍雖然趕來支援,但因船速較慢,讓鄭軍成功撤退至廈門。晚上,戰役結束,荷軍僅1人陣亡,16人受傷,便於烈嶼下錨過夜;清軍則退至浯嶼,等待明日進攻廈門。
20日,鄭軍先和清軍交戰,並占了上風。待荷軍抵達時,鄭軍為避免與荷軍強大的火力作正面衝突,遂放棄廈門,往南撤退。鄭軍依靠靈活的船隻,強行突破荷軍艦隊,只有3艘船被俘虜,其餘皆平安撤離戰場。戰後鄭軍退守銅山,清軍則趁機攻陷了金門、廈門,摧毀城砦、民舍,並殘殺劫掠島上居民。

【後續】

清軍拿下金門、廈門後,博特催促耿繼茂進攻台灣,但耿繼茂並不贊同,反要荷軍協攻銅山,雙方意見分歧,博特遂單獨進軍台灣。1664年1月19日,荷軍從打狗登入,鄭經遂提出割讓南澳、交還戰俘向博特談和。博特堅持要取回台灣才肯締和,雙方談判破裂;不過荷軍也無力拿下台灣,博特只得於2月26日返回巴達維亞,等待清廷的訊息。
6月,巴達維亞當局決定占領雞籠,任命上尉比特(Herman de Bitter)為雞籠長官,並由博特率12艘戰艦負責進攻。8月27日,荷軍抵達雞籠,重新修復1661年廢棄的北荷蘭城,事後博特前往福建,商討進攻鄭氏事宜。
12月24日,清荷聯軍於由金門出發,卻遇到颱風無功而返。事後康熙帝放棄攻打台灣,轉而嚴厲執行海禁,以迫使鄭氏投降。另一方面,荷蘭人因多次行動花費過大,不但沒拿回台灣,與清朝交涉通商也無成果,遂不再配合清方行動,清荷同盟自此結束。
之後荷蘭人致力於雞籠發展貿易,只是遇到與西班牙人同樣的問題,雞籠過於仰賴淡水原住民及華商提供糧食,1665年鄭軍進駐淡水,就讓荷軍感到補給困難。而且荷蘭商船來往福州、雞籠之間,本來就違反清朝的海禁,清朝後來遂禁止荷蘭人於福建貿易。1668年,巴達維亞當局因雞籠長年虧損,決定撤出,隨後鄭氏王朝便於1669年占領雞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